漆黑的魅影5.0金手指【每日荐书】《十指魅影:钢琴怪杰古尔德》

【作者】[加拿大] 凯文•巴扎纳 【译者】刘家蓁 【出版单位】上海人民出版社 他演奏了自己的安魂曲 他走了,就在1982年10月4日、他五十岁生日过后不久。历史上很少有古典音乐演奏家在死后这么久仍然维持这么高的知名度。同年10月15
原标题:【每日荐书】《十指魅影:钢琴怪杰古尔德》【作者】[加拿大]凯文•巴扎纳【译者】刘家蓁【出版单位】上海人民出版社他演奏了自己的安魂曲他走了,就在1982年10月4日、他五十岁生日过后不久。历史上很少有古典音乐演奏家在死后这么久仍然维持这么高的知名度。同年10月15日那一个酷寒的下午,在多伦多最大的教堂圣保罗教堂举行了一个简单的追悼会。他曾说过,真想参加自己的葬礼,看看到底是谁——如果真的有人会来的话——出席葬礼。古尔德最终真的参加了自己的葬礼,并如以往般担任压轴的部分:因为在仪式终了时,当时古尔德死前刚录制完成的新版《哥德堡变奏曲》被播出、以作为葬礼终场的咏叹调。于是古尔德演奏了自己的安魂曲。他的死,重新引起市场上对古尔德专辑的热烈需求,当时正巧是CD唱盘开始广泛流行的时候。死前,古尔德的专辑总共卖出约125万张;但在接近千禧年时,单单是他那张新版的《哥德堡变奏曲》就已卖出超过200万张。为了推广他的想法,古尔德所做过的电影、电视节目、还有他为加拿大广播公司研发制作的广播纪录片,都在国际间广受瞩目。1984年一份名为《古尔德文摘》的刊物创刊,随后他生前的写作:包括文章、脚本、信件、访谈也都被整理出来、回响热烈。在《古尔德文摘》问世前一年,法国那边已经率先发行一本《古尔德文选》,这本书随后被译成各国语言,在德国、荷兰、意大利、日本、俄罗斯、西班牙和瑞典火热开卖。“古尔德症候群”还不止于此,第一个发起“古尔德协会”的地方竟然是在荷兰的格罗宁根市,还有那个1955年在多伦多市成立的“古尔德之友会”竟然有办法吸引到四十多个不同国家的会员加入。古尔德生前住过的公寓附近现在有一座“古尔德公园”,多伦多市也已将古尔德童年成长所住的房子划入市内遗址景点。多伦多大学以古尔德之名设置奖学金,皇家音乐学校里有“古尔德高级学院”。加拿大邮局在1999年发行了一枚古尔德邮票锦上添花,甚至随后加拿大政府发行的新版纸钞中考虑以古尔德为人物肖像,虽然最终并没有通过,原因是当时民意调查结果认为他太诡异了:“简直有被害妄想神经质!”古尔德掀起了大众对某种人格特质的狂热崇拜,某种继李斯特与帕德雷夫斯基时代之后,在古典音乐界鲜少再出现过的类型,这与当代影视领域中的詹姆士•狄恩和猫王这类人物所造就的传奇是等量齐观的。  “多伦多是我出生的地方,也是我终生的根据地。”他是个郊区长大的孩子,虽然他们家宽敞、富裕、让人印象深刻,不过环境上还是属于郊区。古尔德出生的时候,加拿大一半以上、安大略四分之三、多伦多百分之八十,全部是英国佬。“在六岁的时候,我就已经有一个重大发现:那就是我跟动物相处,要比跟人类相处融洽多了。”古尔德终生喜爱动物,整个童年期间他始终养着各种不同的宠物。在他九年级的班报《九年级号角令》上面,刊了一个神气活现的专栏叫《人物快讯》,福佛德报道说“格伦已经养过许多宠物,包括两只狗、两只兔子、四条金鱼(分别叫做巴赫、贝多芬、海顿和肖邦),长尾鹦鹉(莫扎特),还有,除了以上之外,他还养了臭鼬”。很幸运,格伦的天分没多久就清清楚楚显现出来。“才几天大的婴儿,”父亲伯特说,他就会伸出小小的手臂,然后“撑开手指像在弹八度音那样”。他的双手天生就很灵敏、柔软度高,而且他会出自本能地善加保护。格伦三岁时,爸妈发现这小孩音感完美,不但能正确说出唱片里某首歌的音调、而且哼起来一点也不含糊。“刚会讲话的时候,他就可以唱谱,没过多久他就能辨出四或五和弦。”伯特回忆道,弗洛伦丝“常会带格伦玩辨音的游戏。他会到房子最边角的房间里,听他妈妈从客厅的钢琴上敲下一个高难度的和弦。没有一次格伦不是唱出正确的答案”。四岁的时候,弗洛伦丝开始教他钢琴,他摸到钢琴简直像本能反应一样。到了五岁时,他会挑自己喜欢的歌来弹,并自创些曲子。其他的天分也很快展现出来:包括鉴别力极高的听力、耳朵与手的协调良好、即兴演奏与音乐模拟。古尔德曾说过,在他音乐养分中最重要的三要素是“专注的能力、完美的音感和音乐上的超强记忆”。钢琴对古尔德而言永远都是一个庇护所——一个“香格里拉”。五六岁左右,最晚到九岁或十岁,古尔德便已经决定要成为一位专业的钢琴家。反倒是他爸妈对两人所制造出的小天才感到畏怯,不愿意把他推上钢琴神童的舞台。古尔德有记录以来的第一次公开亮相,是在1938年6月5日星期天下午的坞克斯桥,当时他为父母在“商团查经班”三十周年庆上面的二重唱演出做伴奏。听众看到这位音乐神童的表现,立刻将全部的注意力摆到他身上。他弹的每一支曲子都相当灿烂动听,尤其小不点儿还带来两首他自己谱的曲子,小小年纪已经技艺非凡。1945年,多伦多伊顿音乐厅。13岁的古尔德举行了他一生中的第一次公开演出。这是一次管风琴独奏音乐会,巴赫的《g小调赋格》即是演奏曲目之一。他的出色演奏引来了传媒的如潮好评,演艺生涯一炮打响。厌倦演出,痛恨乘飞机19岁的古尔德开始了音乐会钢琴家的演出生涯。底特律、匹兹堡、达拉斯……成了名的古尔德穿梭于北美大陆的东西南北。巴赫、贝多芬、欣德米特……古尔德就像一个孜孜不倦的传教士,通过自己的演绎向千万听众进行布道,传达大师们的启示。挑剔的评论界一方面被他的技术和深度所折服,毫无保留地给了他高度的评价;另一方面又对古尔德漫不经心的舞台举止(或者说是怪癖)颇有微词:双手抄在口袋里上台、哼唱、左腿翘在右腿上演奏、左手“指挥”右手……尽管古尔德后来声明这些动作完全是下意识的,没有任何意义。60年代初期,演奏生活让他如坐针毡,一年比一年更难受。他痛恨所有的远程旅行,当中他尤其害怕乘飞机,而这并不只是因为他自己老是神经质:而是他真的亲身经历过一两次千钧一发、幸免于难的飞机意外,以及他对众多死于坠机事故的知名音乐家也是一想到就吓坏了。1962年某一天,他忽然对自己说,“你这是在做什么?找死吗?”从此彻悟,再也不乘飞机。问题是他也不喜欢浪费好几个小时乘火车,他对千里迢迢乘火车到旧金山说道,“简直跟飞越大西洋没啥两样”。还有最痛苦的,就是媒体紧围绕着他的怪异做文章、穷追不舍,这让他胸中的怨怒比过去任何时刻都更为强烈。1960年古尔德以旋风之姿归队斯特拉特福,和两位著名的美国音乐家合奏两场室内乐音乐会。三人的第一场演出是巴赫专场,里头包括了D小调钢琴协奏曲和第五号《勃兰登堡协奏曲》,古尔德在其中负责独奏、低音连奏和指挥三个角色,全场他都用他的“大键琴钢琴”来演奏。第二场演出是一套贝多芬的室内乐作品,这一场的录音被保存下来。不愧是巨星魅力,这两场演奏会的票全部卖光。贝多芬这一场甚至在几个星期前就预售告罄,还有超过上千名观众想买都买不到票;古尔德的朋友吉姆•柯蒂斯就记得,排队排了两个半小时终于买到的票,进场才发现这位置从头到尾只能看着古尔德的腿。他对演奏生涯的耐心在60年代初可谓消耗殆尽,古尔德开始在录音室里探索新曲目。由于他前十张专辑都是演奏巴赫、古典乐派和现代乐派的作品,所以当他推出两张浪漫派晚期的专辑时,虽说他的演奏手法是新的、也依然维持独树一帜的风格,但乐迷们还是颇感惊讶。他那张勃拉姆斯的十首间奏曲、同时也是他专辑目录中的极品之一。可爱“怪客”,尤喜“宅”家打古尔德从一开始职业生涯以来,他就被贴上“怪客”的标签。他是个可爱的怪客,这是千真万确的。没错,每当有人礼貌性地先伸出手要跟他握,他一般都会拒绝,甚至在化妆室门上他也会贴上公告,表明他不接受握手,但这部分是因为他的确有惨痛的经验在前:演奏生涯早期,他发现他的手快要被乐迷给握碎了。古尔德没有嗜好:他的生活就是他的工作。“我想我的生活方式跟大部分人的都很不一样,而且我非常高兴事实是如此,”1980年他接受采访时说道,“生活风格和工作这两件事在我的生活中已经融合为一。好,如果说这叫怪异,那么我真的很怪。”他不像典型的中产阶级那样工作一阵子之后要度度假,他始终属于苏格兰长老教会传统下的工作狂。他的生活的确就像日记上写的那么单调:写作、剪接、练一下琴、来了几件委托案、因为工作或个人理由跟少数几个人接触。这位电子时代的使徒竟然是个超级“多伦多老头儿”、坦承自己是个居家动物,对快乐时光的定义就是一个人待在家里,或者最好是跟一位、顶多两位好友碰面。他无意追求名人的生活,也认为盛名是最累赘的事情。每次他在公共场所突然被乐迷团团围住,他就被吓得半死,为了避免这种状况,他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地避开人群。他喜欢熟悉的人、事物所带来的舒适与安全感,而对改变深感不安。他一辈子都居住在出生的家乡。他跟爸爸妈妈一起住了快三十年,接着在西克雷尔大道的公寓住了二十多年。他为同一家广播公司效命,做了不止三十年;他固定跟一家唱片公司合作超过二十五年。多年来他都是跟同一位会计师、同一家证券商、同一群医生、同一位脊椎治疗师合作或就诊,而他死后的相关出版事宜,至今仍由他生前在50年代开始合作的律师事务所来处理。他对朋友和同事也是忠心耿耿,三十五年的岁月中,他只有过两位经纪人。他有一架他最心爱的钢琴、一张他最心爱的琴椅。说到电话这项工具,古尔德也是个中高手。一旦跟他交上朋友,你就会变成他广阔的国际交友圈和“古帮”的成员之一,他花很多时间在电话上跟朋友聊天,而且在电话上他会比见面时更胸无城府地谈。就算是国际长途电话他也照讲不误,有时一讲起来也是好几个小时。很多人都知道,他会在电话上念整篇的论文、读整本的书、唱好几个乐章给人家听。他的电话费账单动辄都是四位数字;在他生命最后一年,也就是1982年,这一年从1月到9月,他的电话费总共高达1.3万元加币。这么看来,他投资加拿大贝尔公司的上市股票应该是很明智的选择。古尔德喜欢标榜自己有一个“阴郁的苏格兰性情”,然而,他却有一份绝佳的幽默感,而且不是那种狡猾世故的幽默,而是一种天真、像小孩子一样的嘻笑玩闹。在对话时、在会议上、在访谈中、在录音室里,在这些最涉及人际沟通的场合里面,他喜欢让气氛保持轻松,不时传来他招牌式的咯咯笑声。除了亲近的好友之外,一般不识相的人要是问起他的感情生活,立刻就冒了马上而且永远被逐出门去的风险,这部分也是他的知交们始终守口如瓶的地方。他一生未婚,也从未公开宣称跟哪位女性交往过,访谈时,他会拒绝回答过度私密的问题。尽管如此,女粉丝们对他依旧是关切有加、一往情深。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VG63Xq7Br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