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闭症日】了解自闭症的两大误区,早发现早干预_儿童_孩子_行为

自闭症者“有视力却不愿和你对视,有语言却很难和你交流,有听力却总是充耳不闻,有行为却总与你的愿望相违……”人们无从解释,只好把他们叫做“星星的孩子”——犹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个世界,独自闪烁。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 孩子患有自闭症给家庭带

自闭症者“有视力却不愿和你对视,有语言却很难和你交流,有听力却总是充耳不闻,有行为却总与你的愿望相违……”人们无从解释,只好把他们叫做“星星的孩子”——犹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个世界,独自闪烁。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

孩子患有自闭症给家庭带来了

难以言说的伤痛

今天是“世界自闭症关注日”

宣传主题为

“关爱孤独症儿童,关注与支持孤独症人士的照顾者和专业工作者”

什么是自闭症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先天脑部功能受损伤而引起的发展障碍,通常在3岁以前可以被发现,自闭症儿童一般在30个月以内发病,但也有个别在3岁以后发病。

表现为社会交往、交流障碍和行为异常。自闭症是一个尚没有被全社会知道、了解的病症。与唐氏综合征等疾病不同,自闭症不会影响患者的面容,因此自闭症患者容貌与正常人没有区别。

自闭症有两大误区需关注

误区一:“天才儿童”

曾经有不少影视作品将自闭症患儿描述成“天才儿童”,他们往往在绘画、音乐等艺术领域有着突出的表现。这是人们对自闭症的一大认识误区。影视作品中表现出的阿斯伯格人格,属于孤独症谱系障碍疾病,但非常罕见。

实际上,只有少部分自闭症儿童有一些优于常人的表现,例如有一定的绘画天赋、音乐天赋,或者记忆力超强、对数字敏感等,但有四分之三的自闭症儿童的智力偏低下。

误区二:“不爱说话”

人们对自闭症的另一个认识误区是“不爱说话”。自闭症的核心症状给人一种印象:自闭症儿童通常不太爱讲话。其实,有一些自闭症儿童在语言方面的表现是“滔滔不绝”,因而这种异常行为容易被家长忽视。

如果发现孩子话很多,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说话的时候 缺少交流感,像背书一样,且有一些异常声调,就需要引起重视。

“五不”法发现自闭征兆

如何做到自闭症“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呢?对于1岁以后的孩子,可以观察是否具有“五不”行为:即不看、不答、不指(不指认东西)、不说、不当(不当的行为)。如果孩子出现了“五不”行为或者有类似“五不”行为的表现,应引起高度关注。

对于1岁以内的婴儿,正常来说,婴儿在45天左右开始有应答行为。虽然不会用言语,但会通过发音、眼神交流来进行应答。如果3个月大的孩子大多时候都没有应答,最典型的是9个月大时,既对呼唤没有任何反应,也不指认,看人的时候眼神回避,就格外需要注意了。

2-5岁是自闭症黄金干预期

照料者的陪伴和坚持很重要

自闭症,2-5岁是黄金干预期,建议越早干预越好。国外有专家主张6-9个月的孩子发现有异常就要做干预训练。及早地发现与科学地康复训练才能给整个家庭带来希望。

自闭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目前对自闭症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唯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才能尽可能改善患儿状况,帮助他们恢复社会功能,融入社会。

早发现早干预

才可帮助他们早日回归社会

同时希望

社会各界正确理解孤独症

了解、走进孤独症群体服务者的

真实生活与工作状态

社会的理解、接纳与关爱

才能共同为自闭症儿童搭起“守护联盟”

资料参考:人民网、北京日报、健康周刊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VG63ZPRRd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