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寿光洪灾长篇悲情小说《苦姐泪》节选:洪灾

长篇悲情小说《苦姐泪》 第一章:出生贫穷,母亲早逝 第一节:欢天喜地迎出生 文/陈红军(江苏淮安人,倾情之作) 洪灾(节选) 要不就是洪水肆虐。 水灾到来时,一片汪洋,原本的旱路已经与过去的沟河融为一体,再也分不清哪里是路,哪里是
原标题:长篇悲情小说《苦姐泪》节选:洪灾长篇悲情小说《苦姐泪》第一章:出生贫穷,母亲早逝第一节:欢天喜地迎出生文/陈红军(江苏淮安人,倾情之作)洪灾(节选)要不就是洪水肆虐。水灾到来时,一片汪洋,原本的旱路已经与过去的沟河融为一体,再也分不清哪里是路,哪里是过去的沟渠和河道了。即便平时是旱地的地方,水位的深度也多数都漫到了成人的大腿了,个别深的地方甚至会漫过成人的屁股。此时,多数人都不敢轻易的趟着水走,因为很难分清楚哪里是路,更难搞清楚哪里是过去的水塘或者水沟。有点水性的人或许会胆子大一点,试探性地趟一趟,但是也只能是趟一下水的深浅,很少会有人没事找事凭空的为自己添麻烦,因为可能还会出现个别地方有暗涌急流,若是不当心旋下去,即便懂点水性的也很难保证生命不受威胁。所以这边的人家,几乎家家备了个被称为小护桶的用具,其实也就是小木船形式,往往只能容下个把人,人多了也不行,只是作为在河道里简单的出行工具,因为用成人的手臂作为浆都能轻易地在水面上行走。当然,村民们也不会傻傻地在家呆着等到洪水来临,多少还会做点准备的。雨季来临时,大家会轮流值班。值班的人往往会提着个铜锣,蹲守在水流湍急的河道岸边的高处,观察着水流的速度和水位的涨速。多少年来,村民基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防洪自救的土经验。如果发现水位的高度涨到了预定的经验高度,或者发现水流的流速和流量明显不一般,值守的人会鸣锣敲鼓,高呼:“洪水来了!洪水来啦!大家赶快往高处跑……”这时听到呼声的村民,他们会偕老带幼,拿着早就准备好的行囊包裹,往早就选定的高地跑去,那高地是历年来水位都难以到达的安全之地,这地方足够大伙儿临时避难用。当然有人会想,干脆大家集体搬到这种高地居住不是很好吗!之前,也有人想过,但是这地方虽能偶尔避洪灾,但是整体搬居地盘还是小了点,关键的问题是更远离路口,人都希望平时无灾时靠近路口居住,这样总会出入方便。万事万物都不是绝对好或者绝对坏的,所以这块高地虽能避开洪水,但终究无人愿意住在这儿。洪水退后,各自回家,清理门前屋后,整理仅有的家私什么的!因为人穷,所以也没有多少值钱的东西。说走就走,说跑就跑,了无牵挂。想离开的时候,打个简单的包袱就可以偕老带眷的往外跑,根本毫无挂碍和舍不得家产的顾虑,顶多的家私一辆木车都可能装不满。提起这木车,现在好多人都很难见到了,就连唯一的车轮都是木头做的,工匠很巧的做成圆圆的轮子,中间加了根直径两三公分的滚木算是轮轴,推起来嘎吱嘎吱地响,但不失为一辆好工具,所以从这辆木车中可以看出我们华夏老祖宗的木工活儿了不得,当然还有水车和木船等等木制器具,在此就不一一撰述了。再回到洪灾现场,话说洪水过后,偶尔见到一些倒塌的泥巴墙。反正到处是泥巴,大伙儿都是建造泥巴墙的能工巧匠,于是展开了互助行动,三五天工夫一幢新的,由泥巴筑墙身,茅草铺顶的草屋就建成了。这种泥巴糊的茅草屋,可不要轻易小看。如果不是洪水和台风之类自然灾害的影响,泥巴屋可是个宝,这种房屋冬暖夏凉,整个墙体的保温和隔热效果都很不错,即便放到今日,仍然可以算得上田园风里的时尚建筑,只是强度的不足而不耐久吧了!当然,也并非是年年这样遇到墙倒屋塌的情形,多数时候没这么严重。水来得快,走得也快,难得几年来这么一次这么大的洪灾,已经是了不得了。总得来说,这儿的村庄,整体自然灾害看来,旱多雨少!总之,自然灾害频发,土地欠收,农户生活贫困,是这里的典型标志。为了拉长生活物资的使用,多数人家常年坚持着这样的生活习惯,那就是一天只吃两餐,而且多是稀汤薄粥为主,难得一户偶尔能吃点干饭,那多半是家里来了贵客或者在操办红绿喜事之类。这种生活,也许,这在当时全国多数地方不是个案,吃不饱喝不足的同时,还得缴纳各式花样的赋税。军阀割据,苛捐杂税,灾害频发,民不聊生,这些也许是清末民初的典型社会状况了。编辑/运营:陈红军(欢迎关注,关注后后继连载更精彩.本搜狐号,为陈红军号站之一,请关注赏阅)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VG63jkVPd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