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汽车南站阜阳不知名的小巷,竟有座52年历史的军工厂,生产过东方红一号零件

在阜阳有这么一座神秘的军工厂,可能有一些人只知道他的名字叫青峰机械制造厂,却不知道他还有个神秘的代号——国营第八八0军工厂。而他就藏在颍东区青峰街北侧,一个并不起眼的小巷。 这是属于八八零的故事 一九六零年,国营第八八零军工厂正式建立,
原标题:阜阳不知名的小巷,竟有座52年历史的军工厂,生产过东方红一号零件在阜阳有这么一座神秘的军工厂,可能有一些人只知道他的名字叫青峰机械制造厂,却不知道他还有个神秘的代号——国营第八八0军工厂。而他就藏在颍东区青峰街北侧,一个并不起眼的小巷。这是属于八八零的故事一九六零年,国营第八八零军工厂正式建立,但是,由于当时国际形式日趋严峻,工业过于集中在沿海地区,一旦爆发国际间的冲突,工业成果很有可能毁于一旦。三线建设就这样如火如荼的开展了,一批沿海的重工企业来到了内陆地区。国营八八零军工厂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一九六六年,从东北沈阳来到了我们阜阳。一批沈阳人也就这样,背井离乡,带着自己的家属,来到了阜阳,而这一来,就是几十年。在这里生了根,发了芽。据说,这里所有机械的每一颗螺丝钉都是原封不动的从沈阳运过来的。甚至是直到现在,部分器械仍能正常运行。在这里生产的微特电机,都是作为导弹、飞机的零部件向外输出,最让青峰人骄傲的事情大概就是“东方红一号上有我们厂生产的电机”。走进神秘的八八零从大门外,就能看到迎面一座楼上已经斑驳的字迹。曾经几代青峰人奋斗的目标:“开拓未来,走向世界”。就如现在已经被掩盖一部分的字体,好像缺失了点什么,也许是梦想戛然而止的缘故吧。进门之后,右手侧一辆已经报废许久的厂车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车上的青峰机电有限公司,诉说着那个时代专属于青峰人的辉煌。毕竟,不是每个厂都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专属座驾”。一辆大巴车,载着几代青峰人,在阜城的大街小巷间来来回回,路上的风景、沿途的人,都随着这辆厂车模糊在了岁月的记忆中。左转,沿着道路一直走,一排排的厂房现今全都大门紧闭,当初神秘的曾经,如今已经被沧桑所掩盖。门上的铁锈味与空气中周围树木和杂草的味道混合在一起,工业的余晖不再,日薄西山之感涌上心头。那一瞬间,仿佛看到了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被一个名叫“岁月”的神偷给带走了些什么。紧锁的大门已经被侵蚀的锈迹斑斑,但是门上却留下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样的字,青峰人们,你们一定是想在岁月的侵蚀中留下点什么吧。这里也并非没有老一辈人的守候。在老厂内,一位早已退休的大爷就住在这里,忙碌着地里的庄稼。或许,他在某一刻也曾怀念着当初自己与工友一起上下班的日子吧。“曲径通幽处”,看到这条小道的一刹那我是这样想的,在路的那一头,应该是有着青峰人所向往的未来吧。一段52年的青峰历史在这座神秘的八八零军工厂内部,至今仍有一座仍在开工的厂房,他仿佛代表着青峰人最后的挽歌,孤独的在角落的一隅鸣唱着。在这里,一位还在工作着的老青峰人向我诉说起了52年的青峰历史。这是一段只属于青峰人的回忆。大概在70年代,厂区的职工连同家属最多时可达到4000人,在这里,他们自成一方天地,有着自己的小世界,仿佛与外界隔离开来。职工之间好似一家人,家属之间彼此相熟,孩子之间打打闹闹。在这里,好像随便看到一个人,就能叫得上名来并亲切的打上一声招呼。在这里,除了浓浓的人情味,待遇也是首屈一指。据老青峰人回忆,当时他的工资能达到37块2,哪怕是学徒工,也能拿到大约32块的工资,这在当时的整个阜城,都是属于“高薪”。但再辉煌的过去也抵挡不住时间的洪流。国内一大批的军工企业开始了转型之路,厂内的一批员工接受调派去往了深圳。由于转型困难,就这样辉煌一时的八八零军工厂走向了衰落。90年代,国企下岗潮来袭,企业职工或退休,或另寻出路,几代人的记忆也就这样随工厂的衰落而逐渐消散。现在,大部分的楼房已经被爬山虎所掩盖,也许我们看不到厂房虽然曾经辉煌的面貌,但他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的足迹,却不会消散。时间的洪流带走了太多的东西儿时的玩伴变得生疏喜欢的玩具变得不再重要辉煌的老厂变得日薄西山但总有一些东西是时间带不走的青峰的历史与光荣我还没有说完但往后的故事将由青峰人自己诉说也许八八零军工厂对于外人来说是神秘的存在,但对于青峰人那只是代表着再也回不去的生活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WZ6P0D0B68.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