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华盛顿距离这是硅谷最危险的人,让华盛顿无数的说客相形见绌

最近译言·东西文库出版了一本新书,是蒂姆·奥莱利的《未来地图:技术、商业和我们的选择》。 说起蒂姆·奥莱利这个人,在译言的编辑室里还有一个笑话: 某月某日,老大召集图书编辑开会: 老大 蒂姆·奥莱利这个人…… 无知的编辑们 蒂姆·
原标题:这是硅谷最危险的人物,令无数华盛顿的说客相形见绌最近译言·东西文库出版了一本新书,是蒂姆·奥莱利的《未来地图:技术、商业和我们的选择》。说起蒂姆·奥莱利这个人,在译言的编辑室里还有一个笑话:某月某日,老大召集图书编辑开会:老大蒂姆·奥莱利这个人……无知的编辑们蒂姆·奥莱利是谁???你们是在说我吗???老大我当初是怎么把你们招进来的?无知的编辑们emmmmm,可能,可能是看脸吧老大在我们技术圈里,“为人不知奥莱利,便称码农也丢人!”无知的编辑们emmmmm那么,蒂姆·奥莱利究竟是何许人也?如果有人和小编一样,是个技术麻瓜,那就让我们跟着叶夫根尼·莫罗佐夫一起了解一下吧,叶夫根尼·莫罗佐夫会告诉你,蒂姆·奥莱利究竟是「硅谷天才」还是「弥母骗术师」。文章摘自叶夫根尼·莫罗佐夫的《奥莱利的“词媒体”帝国》时至今日,硅谷最具智慧的头脑们不断地发起「冲击性创新」,蹒跚孱弱的传统行业无力抗衡。同时,我们的语言发生了变异。久经考验的词汇失去了曾经的含义,甚至动辄变得没有任何意义。我们的语言,和当今世上万物一样,正被黑客入侵。微妙、复杂,能引发争论的思想被剥离了颠覆性的内涵和外延,被光鲜、亮丽、空洞的新词取代。长久以来有关政治、权力、自由的激辩一经重组,变成了经济、创新、效率之类看似中性的词语。如此看来,复杂的内涵,不太能做到像病毒一般地传播。新书上市《未来地图:技术、商业和我们的选择》一书作为Web2.0之父蒂姆•奥莱利的首部大众读物,将帮助我们战胜对未来的无知和恐惧。这并不是说最新锐的数码产品和应用软件不优秀。但是只关注单纯的技术创新,会放过一件潜滋暗长却后患无穷的事——有一小撮技术创业家已经劫持了我们的语言,乃至理性。过去十多年间,硅谷触动了自己的语言创新,这一波浪潮如此庞大,以至于催生出一种分析和描述世界的全新方式——「硅谷思维」。旧的语言已经形同虚设。人们说,我们前互联网时代的词库,需要升级了。幸好有硅谷这不竭的源泉,喷涌着「维基系列」、「i系列」、「e系列」、「开放系列」之类粗制滥造的概念与范式,救人民于水火。他像一位布道者,永远以美好的未来、炫目的前景,还有光鲜亮丽的词语安慰着我们。硅谷一向很热衷于布道者,史蒂夫·乔布斯就堪称它的奇葩教皇。今天,熟稔了「每周工作四小时」和「户外食堂无麦麸午餐」的数字教主们,布道的范围已经跨越无人机,3D打印机,智能牙刷等,无远弗届。在可预见的将来,那些有意义地谈论技术的言语终将消亡。硅谷的「概念帝国主义」也将污染其余的词汇。我们的技术辩论如此空无一物,有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蒂姆·奥莱利(TimO\'Reilly)。奥莱利媒体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一个看似无所不能的技术书籍出版商、坚持不懈的新潮会议组织者、硅谷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整个思想界,从计算机到工商管理,再到公共管理,都已被他对时髦用语的热爱所征服,但奥莱利仍在进击。过去十五年,他贡献了「开源」、「Web2.0」、「作为平台的政府」、「参与架构」等语汇,可谓精确无比,字字珠玑。他并非首创了所有最受欢迎的表达法,但他仍怀着教徒般的狂热和令人称赞的坚毅将其发扬光大。共和党战略家弗兰克·伦茨将「全球变暖」改名为「气候变化」,将「房产税」改为「死亡税」,令华盛顿引以为傲。而此时的硅谷也发掘出了自己的弗兰克·伦茨——蒂姆·奥莱利。跟踪奥莱利的知识路线可不容易,其幅员之辽阔是一大障碍。[1]他借由书籍、博客和会议培养了整整一代技术思想家——从克莱·舍基[2](ClayShirky)到科利·多克托罗[3](CoryDoctorow)。作为一位多产的博客作者、拥有160多万粉丝的「推特强迫症患者」,奥莱利写起技术变革来得心应手。他关于Web2.0的一篇文章阐发了互联网的基本哲学,让学术界和风险投资人都能读懂,在谷歌学术搜索上有六千次引用——对于一个非学界人士确实不错。他同时也投资创业公司——也就是那些他公开宣传的企业,他的风险基金和大多数「奥莱利」系列的东西一样,也以他的名字命名。举止入时、谈吐流利、善于自我推销,还能从哲学角度看世间一切,奥莱利仿佛是101公路上的伯纳德·昂利·列维[4](Bernard-HenriLévy),TED精英们最爱的讲坛哲学家。在硅谷,他的智慧之所以令人高山仰止,大半可以归功于一个简单的事实:他比一般的技术创业者多读了许多书。他经常引用昔日的饱学之士的言论,从「希腊寓言家阿基洛库斯(Archilochus)」到埃兹拉·庞德[5](EzraPound)等等不一而足,结果便在硅谷的肄业生中间鹤立鸡群——那帮人谁分得清普罗提诺[6](Plotinus)普林尼[7](Pliny)呢!他还拿过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的资助来翻译希腊寓言,于是整个人都带着一股「我常与苏格拉底(等人)为友」的气质,仿佛随时都能苦思宇宙万物天问一番似的(他的哈佛古典学位显然很有用)。虽然他最近告诉《连线》杂志,他「管他妈纯文学去不去死」,因为「那都是精英主义的追求」。但他也早就承认,小说深刻地塑造了自己的人生。1981年,年轻的奥莱利甚至为科幻小说家弗兰克·赫伯特(FrankHerbert),《沙丘》系列作者,写了一部反响颇好的传记,顺便对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和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Jaspers)抒发感怀。新书上市书中总结30年预见技术创新、推动技术变革的经验,绘制出若干幅通往未来的新地图。哎,奥莱利早就和那些死去的德国人分道扬镳啦。最近他忙着改变世界,在所有影响着美国政治未来的「非民选技术专家榜单」中名列前茅。他踏遍大西洋两岸,像电影《西力传》[8]的主人公一样,上下打点华盛顿与伦敦的政府官员,跟他们鼓吹「下一个大事件」。奥莱利的「政府2.0」思想影响了许多奥巴马政权的官僚,特别是那些负责推广「政务公开」理想的人——想搞政务公开可不容易,特别是这个政权一边到处迫害揭发弊案的人,一边在往「我们无法透露具体位置」的地方派遣无人机。他在未来医保的讨论中也相当活跃,对于「健康2.0」应当如何颇有看法。这也不一定是坏事。乍看之下,奥莱利的言辞富于理性,甚至颇有公民精神,对于天堂贫民窟一般浅薄尖刻的硅谷来说,可谓不可缺少的声音。同极端自由主义的技术专家,如彼得·泰尔[9](PeterThiel)和凯文·凯利(KevinKelly)相比,你甚至会觉得奥莱利的立场颇为客观,略偏自由。他曾公开支持奥巴马及其重要改革举措。他呼吁年轻的软件开发人员——硅谷的苦力们——去制造「重要的东西」(尽量为私营领域奉献劳动)。他还撰文赞扬一些地方官员改变美国城市的事迹。奥莱利曾说其公司的愿景是「传播创新者的知识,借此改变世界」,而他个人的信条则是「创造比你赚到的钱价值更多的价值」。(他的确赚了不少:当年生产技术手册的小虾米,如今是价值一亿美元的出版帝国。)联结志同道合人士,打磨其观点,形成社会运动,进而改变世界:奥莱利的帝国就是这么一回事。公司的网站上甚至标榜其「主张观点、制造弥母[10](meme-making)、传播福音之悠久历史」。谁说灵修大师们不能有自家的风投基金呢?奥莱利的发迹在硅谷也属常规。2004年,他写过一篇文章谈最喜爱的书(收录于《蒂姆·奥莱利随笔》,奥莱利媒体出版),并在文中承认,青年时代的他曾梦想「著书立说改变世界」。奥莱利说,有一本科幻小说,讲述一个年轻女孩对抗大企业财阀专权的故事(F.M.Busby著《RissaKerguelen》),促使他放弃了早年著述醒世的梦想,走上「琐碎而基础的技术写作生涯」。那本书把创业精神描绘成一种「颠覆性力量」,令他深信「在大公司主宰的世界,是小公司守卫着自由火种,至少在经济领域仍可一战。」这种主要以经济角度看待自由问题、专注生产者和企业家而不顾其他人的倾向,塑造了奥莱利对技术的思考。即便奥莱利一直标榜他身为自由主义者的成就,其思想中仍有明显的安·兰德[11](AynRand)式英雄成分。他在2012年写道:「奥莱利的品牌精髓,在某种程度上是黑客英雄的故事,讲一个出于爱好、以技术为乐趣的小孩,有一天突然落入险境,世界召唤着他前进,去改变。」但奥莱利热衷的英雄不只是黑客。他真正的英雄,是黑客兼企业家,为实现「美国梦2.0」,翻越企业巨头的高山和懒惰官僚的大海——启动一个公司,冲击一个行业,创造一个流行语。在纵论「冲击性」之下,传的还是老一套福音:个人主义、小政府、市场原教旨主义,让人想起兰德式的英雄性格。对硅谷偶像而言,创新是一种新的自私自利。新书上市这本书,为你揭示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给商业和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预见未来趋势与商业模式。然而,并不是他的政治主张令其成为硅谷最危险的人;一块新兴的兰德思想的飞地,会诞生无数更疯狂的果实。奥莱利的公共关系技巧无与伦比,简直令无数华盛顿说客相形见绌。再没有人能像他一样,把本来事关权利、伦理、政治的重要技术讨论,引到赞美企业家精神的大合唱。仿佛只有用经济语言才能正常地讨论这些主题。奥莱利早就发现了,败者才追逐弥母(meme),真正赚钱的是认知方式。编辑的悄悄话:虽然叶夫根尼·莫罗佐夫对蒂姆·奥莱利的评价颇有些讽刺意味,不过通过这篇文章,大家对蒂姆·奥莱利多少也有些了解了吧。那么,一起来读读《未来地图》这本书,然后告诉我们,你与叶夫根尼·莫罗佐夫的看法是不谋而合还是大相径庭。如果你也不认识叶夫根尼·莫罗佐夫,那么推荐你读读《奥莱利的「词媒体」帝国》。当然《未来地图》与《奥莱利的「词媒体」帝国》搭配食用更佳。號外译言指定图书买一送一,数量有限哟!前18名小伙伴,买《未来地图》就送《奥莱利的「词媒体」帝国》(电子书)呦!新书放送,请收下译言的比心!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WZ6PMGjxr8.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