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孩子上课爱说话上初中的孩子了,却经常说话不算话应如何教育?

亲爱的,大家好!这里是“平凉家长之家”频道,我是祁祁喵。今天是2018年9月7号,是我们的第197期。本期主题:上初中的孩子了,却经常说话不算话应如何教育?家长求助:我家孩子上初中了,也算是大人了,可是却经常说话不算数,出尔反尔的,特别让人
亲爱的,大家好!这里是“平凉家长之家”频道,我是祁祁喵。今天是2018年9月7号,是我们的第197期。本期主题:上初中的孩子了,却经常说话不算话应如何教育?家长求助:我家孩子上初中了,也算是大人了,可是却经常说话不算数,出尔反尔的,特别让人恼火,应该如何教育呢?首先,谢谢您的邀请和信任,很乐意为您答疑解惑。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碰撞,不同的收获,愿我们基于经验、专业与人性之善的答案,能够真正帮到您。“上初中的孩子了,却经常说话不算话应如何教育?”从这个问题来看,您对孩子都已经是初中生了却还经常性说话不算数有些焦虑。在此奉劝您一句:放平心态,分开看,慢慢来。1、放平心态:初中孩子说话不算数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人品问题为什么说初中孩子说话不算数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人品问题呢?在大多数父母看来,孩子说话不算数就等于是不信守承诺,不信守承诺就等于背信弃义。而背信弃义,无论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立德”的角度看,还是从商业社会“信用无价”的角度看,确实都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事实确然如此么?其实不尽然,得具体事件具体分析。常规情况来说,小学和初中孩子的说话不算数,其实没有父母亲所认为的那样严重。毕竟是小孩子嘛,他们说话不算数所涉及到的那些事,90%的绝大多数都无关乎道德和人品,只关乎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彼此承诺是否合乎情理,以及孩子对自我的要求是否足够严格。而另外10%,关乎于父母家人之外的社会他人,比如同学、朋友、老师、亲朋等,便确实事关人品问题——尽管是小孩子,但“好男儿一口唾沫一颗钉”不是吗?人们的普遍认知上,还是倾向于给说话算数的孩子以更高的评价、更多的喜欢。2、分开看:孩子说话不算数是否关乎人品道德,得看对谁有个家长很不以为然反驳说:说话不算数就是人品问题,还得看对谁?说笑话呢吧?事实是,孩子说话不算数是不是关乎人品道德问题,确实得根据对象不同分开看。第一个层面,孩子不信守对父母的承诺,实属正常孩子不信守对父母的承诺,并不等于孩子是个说话不算数的人,更与人品道德问题没有关系。因为孩子不信守对父母的承诺,究其实质,得看父母的要求是不是合乎情理。有这么一个案例:有个家长说自家孩子常常说话不算数。并举了个例子,孩子明明答应的好好的,晚上整九点上床睡觉。时间到了,孩子却只管津津有味看动画片。家长提醒了一下,孩子敷衍说再看5分钟。5分钟到了,家长就直接把电视关了,要求孩子立即洗漱上床。孩子闹情绪不高兴,家长就跟孩子讲了一大堆“人无信不立”的大道理,孩子听了,也跟家长承认了错误,说要做个说话算数的好孩子、不做说话不算数的坏孩子。认错归认错,可孩子上床之后依旧很不高兴。该家长问要怎么办?教育专家尹建莉给这个家长的回答很精彩,她说:当你饥肠辘辘的时候,有人给你端来饭菜,你闻着饭菜的香气,一心要大快朵颐,却在刚吃半饱的时候听见有人说“吃一半就行了”,然后二话不说把饭菜端走了,请问你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类似这种情形下,孩子不信守对父母的承诺简直再正常不过了。换成饥肠辘辘时吃饭的例子,家长立马表示理解。可切换到孩子日常行为要求,家长的思维模式却又回去了、不理解了:长时间看电视有损健康啦、小孩子早睡早起身体好啦……哔哩哔哩,一堆很正确的道理。对小孩子而言,道理正确有什么用?!一方面的问题是,他心里不爽啊!他心里不爽比天大是不是?所以说,孩子对父母的承诺,大多数时候根本就不能叫做承诺,那只是特殊情形下孩子不得不顺应父母的、违反自己意愿的、被动应付地所谓缓兵之计而已。他答应的时候,根本就没想过能不能做到。另一方面,父母为了强化对孩子的管理,在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对孩子提出了许许多多内容庞杂的、数量庞大的要求,并且软硬兼施立逼孩子答应做到这些要求。特殊时间、特殊场境、特殊心态下,孩子确实答应了。答应归答应,但“臣妾做不到啊!”为什么做不到?因为太多的家长总是打着“都是为了你好”的旗号向孩子提出太多太多的要求,这些内容庞杂的、数量庞大的要求,将“规矩”变成了“统治”,将“建议”变成了“命令”,将“教育”变成了“刁难”。这样情景下的“说话不算数”,实在是理所当然,跟道德人品之类的,完全不搭界。第二个层面,孩子不信守对他人的承诺,确实关乎人品道德孩子不信守对他人的承诺,这里的“他人”是指除父母家人之外的其他社会人,比如说孩子的同学、朋友、老师等,这就关乎人品道德的问题了。3、慢慢来:孩子说话不算数关乎人品道德,当如何教育?芷荞上四年级时候,妈妈曾许诺说,如果她好好努力三年,六年级毕业考试能拿全班第一,就送她一个5000元左右的高品质手机,喜欢哪个牌子随便选。小芷荞本就羡慕同桌有苹果手机用,而自己只能带电话手表。得了妈妈的承诺,简直兴奋到恨不得整夜整夜的学习,连睡觉都成了负担。小芷荞确实争气。三年,三个365天,病了痛了不请假,冷了热了不懈怠,走路想着学习,吃饭想着学习,睡觉想着学习,卯足了劲儿往前赶,从人人皆知的差学生,一跃而成为年年的三好学生。六年级毕业考试,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功课三个全校第一。小芷荞兴奋惨了,迫不及待地蹦回家,跟妈妈提出去买手机的事。妈妈说这个月家里开支大,挪出5000块有点压力。这个月先攒点,再等下个月工资发了,就能去买了。小芷荞是个通情达理的孩子,尽管她特别特别想在第一时间拥有梦寐以求的手机,但妈妈说了家里暂时有困难要晚上一个月才去买。晚一个月就晚一个月吧,小芷荞掐着指头算日子。这一个月像蜗牛爬似的,终于过去了。兴冲冲又去跟妈妈问买手机的事。妈妈神情有点尴尬,说是同事有急用,把钱借走了,得再等等。于是,小芷荞又等了一个月,又去催问。妈妈很是不耐烦了,说是同事没还钱,拿啥买?于是再等,再催。也不知过了多久,妈妈的神情和语气越来越差,到最后被小芷荞催烦了,直接怒火中烧训斥说,“有这时间不知道去看书做作业,整天手机手机手机,能当吃当喝当成绩?这死孩子,咋这么不懂事呢?去去去,赶紧做作业去!”从那以后,小芷荞再也没催问过买手机的事了。当然,从那以后,小芷荞也再没考过第一了。第一,孩子说话不算数、不信守承诺,原因不外乎三个。一是家长给孩子挖坑,单方面签订不平等条约,典型的家长欺负孩子——如此情景下的承诺,无关乎孩子的人品道德问题,只关乎家长的教育方法和人品道德问题。二是家长本人乃不信守承诺的反面典型。孩子长期耳濡目染,当然会全盘接收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说话算不算数、承诺当不当守,全看是否对自己有利,有利则承诺必守,无利则承诺必不守。三是孩子本人对自我要求过于宽松,即所谓严以待人、宽以律已。典型的皇帝病、公主病患者,大都是这样的心理模式和行为方式——全世界都当围着自己转!别人答应自己的,必定要言出必诺;自己答应别人的:呀呀,人家随口就那么一说,你居然认真啦哎哟喂!第二,以上三个原因的后两种情形,孩子说话不算数都关乎人品道德问题,当如何教育?一是父母从自身做起率先垂范。争取在孩子在心目中树立一个言出必行、信守承诺的父母形象,并以此形象为戒律,绝不承诺自己做不到的事,一旦答应了孩子的事,纵然天上下刀子、头上掉脑袋也定然做到。与此同时,也绝不要求孩子承诺那些再怎么拼命努力也做不到的事。应当根据情与理的实际情况,提一些孩子踮踮脚尖、稍微努力就能完成的事。总之,家长不论是给孩子应下承诺,还是对孩子提出要求,都应当秉持“双方合作愉快”原则。二是承诺之前停3秒。承诺之前大脑中喊停的这3秒,一是给自己时间以便大脑高速运转全面思考所要承诺事件的难度,以及承诺之后能否兑现的可能性。二是向对方展示自己对将要承诺事件的郑重和慎重态度。三是承诺之时作分级。根据承诺那一刻的3秒思考,快速将所要承诺事件判定为三个级别。一级承诺100分,二级承诺80分,三级承诺60分。100分的一级承诺,表示这事儿难度不高,在自己能力允可范围内,是绝对100%可以完成的。80分的二级承诺,表示这事儿有难度,但尽全力去搏的话,有80%的可能性可以兑现。但是,20%无法兑现的可能性确实存在。这叫“有言在先”或“防患于未然”,万一因时、因事、因变而无法兑现承诺,退路好好儿地在这儿呢,只需跟对方及时交代清楚承诺终未能实现的原因即可。60分的三级承诺,表示这事儿根本就无法完成,即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完成或完不成各占50分,偏向于完成的那10分,叫做人情分、态度分和尽力分,是清楚明确的向对方表示:我很在乎你这个人,所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我愿意为了你而努力。我努力了,但最终没有完成也是意料之中的。“明知不可为而为”的那些努力,是我给你这个人的情面和心意。四是承诺之后要即时反馈。不论是100分的承诺、80分的承诺、60分的承诺,都要及时将承诺完成情况进度即时反馈给对方——请注意,即时反馈,这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习惯,但却是决定一件事一时成败、决定一个人一生成败的重要法门。花开,人们爱它;花落,人们等它再来。枯荣自在,是做花的福气!而能够与广大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是我的福气!这里是“平凉家长之家”在线课堂,欢迎互动留言,祁祁喵将用心为你答疑解惑。明天同一时间,我们不见不散!祁云:擅散文,善评论。专注于家庭教育、写作辅导、华夏大语文教学研究。原创版权: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plqiyun)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WZ6PMLGmr8.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