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努力就别怪世界残酷感悟&别觉得残酷,人比你有钱,还努力,我们的孩子凭什么逆袭?

展开全文因为一篇微博,最近韩寒上了热搜,韩寒在微博里说:“我觉得退学是件失败的事情。说明我在一个挑战里不能胜任,只能退出,这不值得学习”。“哈哈,谁叫你行事格格不入,偏要剑走偏锋,终于也落入俗套了吧?”好多人来看热闹。辍学这件事,我认为韩寒
展开全文

因为一篇微博,最近韩寒上了热搜,韩寒在微博里说:“我觉得退学是件失败的事情。说明我在一个挑战里不能胜任,只能退出,这不值得学习”。

“哈哈,谁叫你行事格格不入,偏要剑走偏锋,终于也落入俗套了吧?”好多人来看热闹。

辍学这件事,我认为韩寒其实并不后悔。如果有机会再来一次,我相信他不后悔自己的选择,还是会做同样事。他只不过后悔,有那么一件事自己没有做好。

少年韩寒

从爸爸在休学书上签下名字的那一刻,韩寒就也没有回头路可走了。写书、赛车、出唱片、拍电影、带团队开公司,这十几年,他做了很多事儿。每一件都有很高的门槛,但都每一件做得不错。

凭什么韩寒成功了?凭他从来没有放弃学习!甭管你多聪明,多有才,没有强大的自控力,没有持续地学习,最后你只能变成废柴。

孩子一出生,竞争就开始了

韩寒是个特例,活生生地告诉我们学习究竟有多重要。

在某条的视频采访中,韩寒说:“退学这种事情当然是天下之大不韪。一度有人说这是‘读书无用论’。我当然也觉得很委屈,谁说读书无用了,我在学校外学的还不比在学校里的少呢。你可以选择离开学校,前提是你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学习,并承受代价。”

别觉得残酷,孩子一出生,学习的竞争就开始了,而且这种竞争,往往从爹妈开始。

一位朋友是某央企高管,学习能力超强。儿子还没出生,她就自学起了《发展心理学》、《儿童语言学》、《蒙氏教育理论》,儿子出生后,她很懂孩子,知道不同阶段孩子的发展情况,该如何引导,他儿子语言、认知、大脑发育都很棒。带儿子上完早教班后,她经常组织一群高知妈妈一起讨论给娃看哪些绘本,听哪些音乐,哪些玩具开发智力,去哪些地方旅行……

其妈妈还在八卦张家长李家短,发愁不知道怎么带娃呢,她已经清晰地明确了陪娃方向……她家娃一出生就在起跑线上了。

毫不夸张,爸妈的能力决定了孩子的起点有多高,爸妈的学习能力决定了孩子能多好地开发大脑,发展认识,适应环境,并培养起自己的探索学习能力。

富人都在拼教育,你还无动于衷?

这些成了父母的中产,从小就很努力,认真、勤奋、高标准地要求自己。

《最强大脑》开播后,赌王儿子何猷君最吸睛,自信展学霸属性。原谅OK妈也是小迷妹,码了一篇推文 \"帅炸!赌王之子上《最强大脑》拿第一,原来高智商才是终极性感!\"感慨:读书要用功,财富不会永远跟随你,读书永远受慧。

何猷君出生时,赌王个人财富已达7000亿港元,名列港澳十大超级富豪,但重点来了,赌王对儿子的学习超级重视。何猷君小学时,连续两年获得世界数学测试金奖。为了鼓励儿子,赌王爸爸专程出席颁奖典礼,以嘉宾身份给儿子颁奖。之后,何猷君连续5年获得英国数学奥林匹克金牌。

何猷君酷似父亲年轻时的赌王

尽管自己很忙,赌王爸爸给孩子讲故事的,启发儿子。譬如小时候读书不用功,后来家里破产了,付不起大学学费,于是拼命把所有教科书背完,考上香港大学,拿到奖学金。让何猷君从小就知道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事。

并且,勤奋学习成了何猷君的习惯。他经常在图书馆学到凌晨三四点,有次他在ins上写道:如果24小时后没听到我消息的话,请帮我打急救电话,最有可能在 Hayden Library(海登图书馆)晕倒了。

这些把学习视为习惯的人成为父母后,更重视孩子的教育,努力地去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在Facebook老总扎克伯格大女儿MAX出前的当天,小扎宣布捐出所持有的99% Facebook股票(当前的价值约为450亿美元),用于拓展人类潜能,促进下一代儿童的平等,投资领域包括个性化学习。

小扎给女儿读《量子力学》绘本的全家照,掀起了全球疯抢《量子力学》的购书潮,几个月里全球缺货,中文版一引进中国就被一抢而空。

你看,富人都在拼命自己学习,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所以我们和我们的孩子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穷人差的不是钱,是格局和认知

和这些勤奋的富人比起来,普通人缺的,最重要的不是钱。

“高考是阶层性的考试,农村地区越来越很难考出来,我是中产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这种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决定了我在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能看到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厉害,又有能力的人,所以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这是2017北京高考状元熊轩昂接受采访时说的一段话。熊轩昂的父母都是外交官,他所在的北京二中是外交部对口学校。

父母对他的影响是什么?熊轩昂说:“父母给我无形中的帮助特别大,给我营造了一种很好的家庭氛围,对我学习习惯、性格上的培养都是潜移默化的。他们没有明确地指导我学习,但是潜移默化的指导特别多。”

和这些精英比起来,普通人家的孩子缺少生活中的榜样,父母很难给孩子提出思维、处事上好的建议,更重要的是缺乏对教育的重视,缺乏对孩子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更缺少在教育上的投入。

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的今天,普通人家的孩子的阶层上升渠道越来越狭窄。

一位妈妈讲,他家儿子刚上幼儿园小班,娃喜欢画画,她就咬牙给孩子报了一个价格昂贵的培训班,第一节课就被打击到了。儿子上课的时候,家长们闲聊,原来,好几个孩子都是在一年收费12万的国际幼儿园就读,孩子完全可以中英文无缝切换,这几个妈妈在讨论约在一起带孩子去国外看展。

培训机构定期组织活动,这位妈妈每次都只能是叹息,课程很棒,可收费太贵,去不起呀!从幼儿园开始,孩子的见识就已经拉开差距。

这种差距一点点积累,到了高考时,已经不是几分的差距了。精英阶层在从幼儿园开始,就不断加固着圈子壁垒,一点点碾压着其他阶层。高考几分的成绩差距却是,却是精英阶层十多年来在教育上持之以恒巨额投入的成果。

印度电影《起跑线》中,一对中产阶级的印度夫妇拉吉和米塔,为了让女儿皮雅接受好的教育,费尽心思。为了让女儿进入名校,买学区房、找关系、到教育部投诉,甚至造假。

哇!印度人居然拍出了中国教育的痛,而且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社会的不公平性在教育上的渗透会越来越高,最终在不远的未来,也许不同教育阶层教育水平的巨大差距就无法跨越了。

抓住最后的机会,让我们的孩子逆袭

所以对于普通人的我们来说,更重视孩子的教育,做学习型父母,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是我们能帮孩子抓住的最后机会。

我认同韩寒在微博长文“我所理解的教育”中的所说:

现行的教育制度包括高考制度,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有着基本的公平。只要你够努力,还是有很大概率去冲破次元壁,去到更高的地方。

我现在所接触到的富二代已经越来越强,他们从小双语三语上课,更好的学校更好的私教,家庭传授给他们更好的眼界和素养,更可怕的是,他们的后代会更有资源,你孩子的追赶就会更难。

通过教育可以大概率改变命运和阶层这个窗口期的时间不会很长,可能也就几代人。几代人后,社会的阶级基本固化,改变命运会变得更难了。你要突破自己的出身就要付出远远比现在大得多的努力与运气。

最终你会发现,不是因为你不够努力,而是因为人家也很努力,大家一样的智商,一样的努力,但人家有着更好的资源,你凭什么超过人家?所以,趁现在,大家都尼玛自然吸气,别人至多有些山寨改装,你赶紧多吸几口,让自己排量大一些吧。

是不是做了爸爸后,有了软肋,韩寒才如此“务实”“入世”?

这番话是不是很让人有危机感?别人比你有钱、有才、有能力,别人都在拼教育,做学习型父母,普通人,你有什么理由不拼呢?这或许也是我们的孩子实现阶级跨越的最后机会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WZ6PPA2N68.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