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讲座回顾【艺术人人网】讲座回顾|创新史—“科技、媒介与艺术范式转型的互动”盛葳

2018年7月5日下午16点,在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行政楼五会议室,《美术》杂志副主编盛葳先生进行了“创新史:科技、媒介与艺术范式转型的互动”的主题讲座。本次活动由四川美术学院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举办,为“艺术与科技跨学科创新型创作人才培养
原标题:【艺术人人网】讲座回顾|创新史—“科技、媒介与艺术范式转型的互动”盛葳2018年7月5日下午16点,在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行政楼五会议室,《美术》杂志副主编盛葳先生进行了“创新史:科技、媒介与艺术范式转型的互动”的主题讲座。本次活动由四川美术学院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举办,为“艺术与科技跨学科创新型创作人才培养”的系列前沿讲座之一。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敏敏教授主持。本次讲座通过对从印象派到人工智能的艺术创新进行梳理,以解释新艺术范式建立的原因,并重新论述了艺术与科技的当代关系。讲座中,盛葳先生首先对“范式”一词进行了释义,并指出:艺术范式的转换,指的是艺术本质性的变化,即创新,这种创新与技术有关。艺术范式的转变有三个动力,一为“艺术内部的动力”,以李格尔、沃尔夫林为代表的传统学者强调的是艺术内部的自律性;二为“艺术外部的动力”,以丹纳为代表的学者认为艺术的发展取决于外部的动力;但随着艺术的现代化,这些定义都受到了挑战。于是出现了第三个动力“媒介”,以麦克卢汉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重建了人的感觉方式和对待世界的态度。随后,盛葳先生以通过分析印象派出现的时代背景,指出印象派的出现源于社会变迁和科技发展,这种变化使得艺术出现了几个转变:艺术色彩变得系统化和标准化、艺术从私人作坊走向现代工业、艺术从赞助制度走向画廊制度、艺术从贵族沙龙走向公共领域。科学带动社会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也随着发展,资本主义对艺术的需要与支持,使艺术进入了新语境。艺术的转变是技术、社会与艺术的互动,是三者之间相互影响产生的作用。工厂流水线的出现引出了装置艺术的发展,同时在策展人、艺术家、美术馆的分工与合作下产生的新的艺术制度也形成了生产链条,从而定义了当代艺术;到后来,电视由于群众化的诉求而产生,但艺术家无法生产与电视媒体相匹配且能够进行政治动员或获取商业价值的“艺术”,因而电视艺术以失败告终。在介绍完了当代的人工智能艺术后,盛葳先生抛出了“AI艺术家会取代人类艺术家吗?”这一问题,并作出分析,他认为:艺术毕竟并不仅仅是绘画,雕塑比绘画复杂得多,而对于纷繁复杂的当代艺术,今天的AI根本束手无措。在不同时代,艺术有着完全不同的哲学内涵、物质形态和视觉样式,不同时代艺术之间的转换有时让人匪夷所思。艺术之所谓是“艺术”,完全是基于“人文主义”的人为结果;从技术影响艺术的结果来看,视觉机器会辅助艺术家,而一旦视觉机器可以创造出来以假乱真的艺术,人类的解决方案却不是试图比机器做得更好,而是改变游戏规则本身。故而他认为艺术家不会被AI所取代,但AI依然会影响艺术发展的方式,因而我们要对AI有信心。最后李敏敏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她表示盛葳所提的问题可以从不同学科方向探讨,希望学员们可以通过接下来的课程层层深入的探究这一话题。艺术人人网—报道文:高锦芳图:王娜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四川美术学院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是重庆市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心下设多个研究所,依托强大的学术平台,公众号会定期推送相关的学术活动及艺术资讯。欢迎关注当代视觉艺术中心官方微信平台,了解更多资讯。更多艺术资讯请点击原文链接www.yishurr.com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WZ6Pb3eYw8.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