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杨领奖孙杨私换领奖服有人质疑:中国人讲契约精神吗?

日前,泳坛名将、世界仅有的游泳“大满冠军”孙杨曾因私换领奖服招部分网友质疑:中国人就是不讲契约精神。事实上,中国人究竟讲不讲契约呢? 首先,我们得理解:什么叫契约精神。 在许多人理解的记忆里,精神文明是西方舶来之物,“契约”一词更是源自
原标题:孙杨私换领奖服有人质疑:中国人讲契约精神吗?日前,泳坛名将、世界仅有的游泳“大满冠军”孙杨曾因私换领奖服招部分网友质疑:中国人就是不讲契约精神。事实上,中国人究竟讲不讲契约呢?首先,我们得理解:什么叫契约精神。在许多人理解的记忆里,精神文明是西方舶来之物,“契约”一词更是源自拉丁文,也即“交易”、“买卖”的意思;由“契约”派生的关系与交易原则往往被赋予自由、平等、守信的特质,且分“私人契约精神”和“社会契约精神”,涵盖了私人商品交易和社会民主、法治、自由等集体守约的精神。换句话说,做人做事都要讲究诚信、都要互相遵守约定。然,“契约精神”一词虽是舶来之物,但中国人从来不乏“契约精神”。早在孔孟时代,中国人就明白了“人无信不立,家无信必衰,国无信必危(《论语》)”之道。从个人、家庭、社会集体或治国三个立体层面普及了国家、国民的立足之本,强调守信守约是人与国的挺立之本。此外,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中,也不乏关于守信或契约的论断和教育箴言,如刘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实际上阐述的是一种自我契约精神、立身之本;如白居易“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见证了如血的丹诚之重……既然中国人自古不乏契约精神,那么现在的中国人究竟缺不缺契约精神呢?让我们回到文章开始的话题:孙杨私换领奖服事件。通过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网友言论,可以看出一个“事实”——安踏与雅加达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签订了赞助“契约”,而孙杨或孙杨所在的游泳队与361°签订了赞助“契约”。孙杨初次私换领奖服,违背了安踏与中国体育代表团签订的约定,却遵守了361°的约定。安踏因此不顾孙杨正处于比赛关键时刻,贸然指责、并生硬地扯上了国家荣誉、国家形象和底线、原则之类的高帽;部分网友跟风指责孙杨没有契约精神,而且大部分中国人也没有契约精神!?真相究竟如何?契约精神到底在不在?其实,我们静心下来不难发现,部分网友和赞助商的争论不乏“漏洞”。第一,孙杨违背了“不是自己亲手签订而是体育代表团签订”的安踏约定,却遵守了361°的约定。如此一来,孙杨以及网友该如何理解“契约精神”呢?难道遵守了安踏的赞助约定才叫契约精神,而遵守361°的约定就不是?部分网友为此叫嚣——眼前两根金条,谁分得清楚哪根高尚哪根卑劣?实际上,同时“受”了两份契约,而且是冲突的契约,本身就是一种不规范的契约精神。此事件中,整个过程应该只签订一份契约,而不是两份;不管是代表团还是个人签订,都不应该为了贪利而同时签订两份互相冲突的契约(如论契约,国家每年往体育贴的钱应该不缺,而且很充裕,笔者觉得冠军就应该穿戴只有国家标志的领奖服上台)。因此,我们不能说孙杨没有契约精神,但也不能说他有契约精神。当然,孙杨有错、安踏有理;只是安踏“初涉”的表达方式存在极大失误。运动员私换领奖服,安踏应该找体育代表团领导协商、沟通,而不应该直接指责正处于比赛关键时期的孙杨。如果孙杨当时比赛受此指责影响,那么安踏才是真正的置国家荣誉、国家形象而不顾;所幸,孙杨有序地夺得了后面应得的冠军。不过,就此事件引发的网络热议、争论,有助于我们思考体育赞助商机制的改革。毕竟类似事件不止在中国仅有,体育强国美国也存在;但他们都在争议中收获进步,我们也能做到,做到向更好的良性竞争迈步。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WZ6PbxjNw8.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