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基本基因注四种“基因”让冰城旅游焕发生机

太阳岛、哈尔滨大剧院、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这些闻名全国的旅游景点,为游客们提供了一幅冰城网红打卡图鉴。近年来,哈尔滨市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建设世界冰雪文化旅游名城、打造全国一流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全国冰雪旅游首选目的地,旅游业已成为
原标题:注四种“基因”让冰城旅游焕发生机太阳岛、哈尔滨大剧院、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这些闻名全国的旅游景点,为游客们提供了一幅冰城网红打卡图鉴。近年来,哈尔滨市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建设世界冰雪文化旅游名城、打造全国一流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全国冰雪旅游首选目的地,旅游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改善民生的新途径。但随着冰城旅游阔步前行,一些不和谐“音符”也逐渐显现出来。公交无法延伸最后一公里、景区停车位有限、厕所数量不足、乡村旅游发展滞后、黑车屡禁不止等现象,暴露出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冰雪资源利用不足、行业监管力度不强等问题,制约着哈尔滨旅游产业的发展。哈市旅游有哪些短板要补?优化旅游环境有哪些工作要做?冰城夏都的发展方向在何处?这些问题摆在了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的案头,成为常委会组成人员关注的重点。在创新监督形式、发挥监督效力上,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始终没有停止脚步。根据2019年工作要点安排,8月份,市人大常委会将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情况报告,并围绕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工作开展专题询问。6月份,市人大常委会即成立了专题询问组,以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为目的,开始为期两个月的调研,先后对太阳岛、乐业镇等地进行走访,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把脉产业动向,通过注入文化、科技、冰雪、绿色基因,推动我市旅游业发展进一步提档升级。晒出成绩单,旅游成超千亿产业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了1039.1亿元,是2012年的2.3倍,成为我市第二个超千亿产业;旅游产品不断丰富,先后举办“春雪节”和“丁香节”,实现了从冬季旅游的“一枝独秀”到冬夏“两季繁荣、四季发展”的全面升级;截至目前,全市有各类旅游景区(点)352家,其中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家、4A级景区26家、3A级景区25家……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哈尔滨这座“东方小巴黎”在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上所作的努力与尝试。“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是推进旅游产业跃升晋位的助推器,也是实现旅游产业全景化、全覆盖和深度融合的建设平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结合我市旅游建设实际,在产业引领、项目规划、市场管理和产品打造上突出顶层设计,旅游产业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引领我市旅游发展向规模化、体系化和国际化迈进。市人大也多次开展兴旅治旅专题调研,为冰城旅游业发展助力护航。在顶层设计指导及各部门努力之下,哈尔滨市产业布局架构日渐清晰,由原来的以主城区为中心向主城区和县域“双轮驱动”的“一核两带五区”转变,哈尔滨都市旅游核心区旅游经济中心逐渐巩固,松花江黄金旅游带和哈亚冰雪生态旅游带规模已经形成,哈尔滨新区特色旅游功能区风情初现,集聚了投资和营收超过亿元的湿地、冰雪、休闲度假等旅游大项目,以县域旅游资源为主的东、西、南、北四大旅游发展区互为支撑,“一核引领、两带串联、五区联动”的总体空间骨架逐渐清晰。“顽疾”若不根除,旅游形象会打折扣经过系列调研,市人大专题询问组发现,冰城旅游在晒出成绩单的同时,一系列问题与弊病也显现出来。“太阳岛西南门根本不让进车,开车绕了一大圈,最后停在了离景区大概3公里的位置,一家五口,还抱个30斤的胖娃,走不到门口就已经累了……”“五一”小长假的半日游,让市民杜先生伤了心,公交不直达,交通不便等问题在景区免费开放后尤为凸显。公共交通无法延伸至最后一公里的5A级景区,让很多市民和游客乘兴而来败兴而回。与太阳岛境遇相似的情形还发生在索菲亚教堂、中央大街等著名景点。因为周边停车位数量紧张,旅游车不能长时间停留,只能把游客卸下就走,待游客游览结束后再绕行回来接站,冬季来冰城旅游的南方游客往往需要在寒风里等候多时才能回到车上。在标准化服务方面,立体站牌、公交车电子报站、智慧交通APP等设备设施,站名标志却存在同站不同名现象,如29、47、128等线路同是市地税局站,而与其同站的42路则变成了人民广场,外地人很容易被误导;同时,由于旅游专线的欠缺,景点间无法形成观光巴士环线……种种交通带来的不便,让不少外地游客来哈体验感下降。在走访调查中,专题询问组发现除了公共交通外,基础设施不完备也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厕所革命”不彻底,随着哈尔滨大剧院、友谊西路湿地公园等新景区的增多,配套设施跟进慢,主要景区一厕难求;管护不到位,导致公共设施破损严重,太阳岛公园等景区步道板成了“豆腐渣”;信息不对称,智慧旅游内容欠缺,不能提供一站式服务,游客集散中心形同虚设;去年,一则“哈市跻身乡村游客源地TOP10”新闻刷爆了冰城朋友圈,哈尔滨乡村旅游在表现出巨大生命力的同时,也显现出了问题,由于乡村旅游区域大都位于郊区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许多基础设施仍然适应不了游客的需要。例如,道路、停车场、洗手间、工具室、电话亭等公共设施简陋、设备不足;客房、餐厅、茶楼等主要食宿设施条件差,卫生状况和设施设备条件难以让人接受、难以留住游客……种种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功能不完善,冰城旅游形象大打折扣。优化旅游交通便捷服务,尽快实现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与旅游云大数据对接、数据共享,提升旅游交通服务游客的能力,完善城市至景区的接驳,增加运力、加强集散、无缝换乘,让游客进得来、散四种“基因”注入,旅游兴城未来可期“为冰城旅游注入文化基因与记忆。”在市人大专题询问组6月20日举行的一场座谈会上,哈尔滨大剧院院长钱程率先为优化冰城旅游发展环境开出了“良方”。他认为,将文化和旅游相融合,能够激发城市发展更多活力。钱程说,哈尔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和旅游资源富集厚重,要利用好金源文化、欧陆风情、音乐艺术、民族宗教文化等这些独特的优势,让文化和旅游相互促进产生更多优秀文化作品、旅游产品。学习借鉴纽约林肯中心营造浓厚文化氛围的方式方法,推动文化、旅游同其他产业相融共生。同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吸引民营资本的注入,面向社会开通旅游大巴专线牌照,委托第三方在酒店内开展景区景点推广工作。一边是注重传统,文化兴旅,另一边则是利用信息,提升智能。黑龙江省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刘晓杰认为,互联网时代,智能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厦门这座城市智能旅游体验感很好,游客随处可以扫到“厦门旅游我帮你”的二维码,其中包括旅游攻略、特色美食、文创产品;南京是智慧旅游的首批试点城市,城市旅游手机端做得值得哈市借鉴。刘晓杰说,若想建设强大的智慧旅游格局,哈市需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构建快捷、现实、方便和好用的旅游信息化网络,真正实现信息互通、资源互用、利益互享的智慧功能。加快我市“互联网+旅游”的进程,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城市休闲、时尚旅游的有机结合,让数字信息化设施建设真正成为智慧旅游的主角。东北林业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赵希勇说,哈尔滨国际冰雪节要提升档次,加强冰雪大世界等景区建设,提升体验娱乐活动水准,打造世界顶级冰雪乐园。整合冰雪旅游产品,推出滑雪体验、寒地温泉、江上游乐、冰灯艺术等更多竞争力强、需求空间大的新线路。加强冰雪资源与音乐、啤酒、油画、时装等元素的创意开发,推动冰雪产品由外入内、由冬入夏,提升冰雪经济的附加值、产业链。“不断完善县域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县域生态旅游资源,打造休闲度假精品。”座谈中,专家学者们还为乡村旅游进行了问诊开方,他们建议,以“美丽乡村”的中心村、精品村、特色村、风情小镇、精品区块和精品线路等为载体,推进乡村旅游与精品农业、特色农业相融合,发展农村农家乐、现代民宿、运动休闲、水果采摘、农事节庆等乡村新型业态。“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从而坚定投资者和从业者的信心,形成良性循环和滚动发展的势头,促进哈尔滨市旅游业发展进入崭新局面。”市人大专题调研组对冰城未来的旅游环境充满期待。在即将召开的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专题询问会上,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将对通过调研汇总的问题进行“把脉”,为政府提供合理化建议,推动冰城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WZ6PolzOd8.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