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筒1979年苗族小战士用身体堵住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3岁

如今中国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国家一天比一天强盛。享受美好生活的我们这些“80后”、“90后”甚至“00后”都不应该忘记,就在3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中,为祖国牺牲的英烈们,这些烈士中也包含着很多少数民族烈士。陶少文这个名字,曾经出现在80年代的
如今中国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国家一天比一天强盛。享受美好生活的我们这些“80后”、“90后”甚至“00后”都不应该忘记,就在3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中,为祖国牺牲的英烈们,这些烈士中也包含着很多少数民族烈士。陶少文这个名字,曾经出现在80年代的小学课本里。作为那个年代响彻祖国大地的名字,很多“70后”仍然记忆犹新。陶少文出生于云南马关,是个地地道道的苗族小伙子。1976年3月,20岁的他正式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并担任副班长。1979年2月,边境战争打响,陶少文所在部队开往前线。战斗刚开始,陶少文就带领战友立了功。作为副班长的他带着侦察小组,摸到敌人阵地跟前,悄悄地潜伏下来,把敌人火力部署摸得一清二楚。他们的侦查战果直接给炮兵提供了明确的打击目标,队伍也成功的占领高地。2月20日,陶少文所在连队奉命进攻某高地。这个高地有敌军一个加强排的防守,严重威胁我军部队侧翼安全。在进攻途中,有一块数十米宽的开阔地带,毫无遮蔽,而开阔地的前面就是敌军的机枪暗堡。队伍进攻的路线被阻断,5名战士在进攻过程中被暗堡中的机枪击中。班长杨春礼立即调来火箭筒,但是暗堡位置低,上面的防护层又厚,再加上射击角度很差,火箭筒打光了,暗堡的机枪还在“哒哒哒”的扫射。喷火器也只剩一瓶燃油,冒着生命危险喷向暗堡,却没有发挥效果,几位班长急的直冒汗。就在这时,陶少文站了出来:“班长,我用爆破筒去干掉它!”爆破筒还剩两根,陶少文怕威力不够,把两根绑在了一起。战友朱正春带着工兵铲一起去帮忙。冒着生命危险的二人迂回到暗堡的顶部,但是堡垒太结实了。不仅盖了厚厚的土层,下面还有好几层圆木,工兵铲根本无能为力。陶少文心知从顶部挖洞肯定无法实现,便命令朱正春撤离。独自留下的陶少文,绕到暗堡射击口,拉燃爆破筒塞到了暗堡里。但是爆破筒的导火索很长,里面的敌人马上就把爆破筒推了出来。陶少文见状再次捡起爆破筒塞了进去,敌人拼了命往外推。眼看着导火索越烧越短,陶少文仍然没有撤退的意思,他用左手和肩膀死死的顶住爆破筒,右手示意战友前进。随着一声巨响,暗堡被毁,敌人全部炸死,而英雄陶少文当场牺牲,年仅23岁。在我军历史中,类似陶少文的战士有很多,但是如今很多人过上了好日子,却对他们当年的英勇事迹表示怀疑。生在和平年代,我们也许无法理解英烈的英勇行为,但是也不要因为自己的无知而去抹杀他们。​更多历史信息,欢迎搜索chinahero5988,关注微信公众号:历史之眸!每天三分钟,成就历史达人,妮可等你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Wyw5N5nJd8.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