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唐诗之路天台“十地”之五丨唐诗之路的目的地,唐朝文人的诗与远方

1300多年前,由唐朝诗人组成的一支庞大的队伍浩浩荡荡地从长安出发,跨越州县,穿过一路山水,抵达浙东天台山,这就是浙东唐诗之路。唐朝三百年间,无数文士诗人奔赴天台,在这片神秀的山水间留下了足迹踪影,为美丽天台写下了无数名篇佳作。 奔向天台山
原标题:天台“十地”之五丨唐诗之路的目的地,唐朝文人的诗与远方1300多年前,由唐朝诗人组成的一支庞大的队伍浩浩荡荡地从长安出发,跨越州县,穿过一路山水,抵达浙东天台山,这就是浙东唐诗之路。唐朝三百年间,无数文士诗人奔赴天台,在这片神秀的山水间留下了足迹踪影,为美丽天台写下了无数名篇佳作。奔向天台山的诗人们,或访仙修真,或礼佛禅修,或赴任访友,或隐居探幽……这方神奇的山水,成为诗人们得意壮游,失意治愈的理想地,成为众多唐朝文人魂牵梦绕的诗与远方。【唐诗之路的产生】唐诗之路有狭义、广义之分。广义上指的是唐代诗人行踪密集、诗歌数量众多的水陆要道都可称为唐诗之路。而狭义的唐诗之路即浙东唐诗之路,唐代诗人因游玩、修道等各种原因,从长安出发,沿长江顺流而下,从京杭大运河进入浙东钱塘江,经过现在的萧山、绍兴、上虞、嵊州、新昌,沿剡溪溯流而上,一路行游吟咏,到达目的地天台山。从洋洋大观的历史中来看,浙东唐诗之路与其他交通要道上的诗人数量、诗歌数量相比并不具备明显优势。但是,浙东唐诗之路的概念提出时间最早,学者对它的研究最深,影响也最广,因此,它在众多诗路中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傅璇琮先生认为浙东唐诗之路“可与河西丝绸之路并列,同为有唐一代极具人文景观特色、深含历史开创意义的区域文化”,而启功先生则专门为之题诗,称“一路山川谐雅韵,千岩万壑胜丝绸”。天台山地处海隅,“所立冥奥,其路幽迥”,因此尽管它是“山岳之神秀者”,却是“举世罕能登陟,王者莫由禋祀”。在更早时候,到达天台山需要翻越无数沟壑,天台山水也被藏在深闺,直到东晋孙绰在他的《游天台山赋》中掷地有声地描绘了“天台神秀”,才逐渐揭开它的面纱。南北朝时期,诗人谢灵运率领数百人从始宁县南山出发,伐木建道,开辟了一条到达天台的旅游路线。其后,人们在陆路之外,又发现了一条水路,不必迂回百里便可抵达天台。唐代诗人们来到江南,大多是乘船走水路,即从淮南的扬州经运河南下,渡钱塘江,从西兴进入浙东运河,再折南沿曹娥江、剡溪溯流而上,最后来到石梁,登上华顶峰。从孟浩然《舟中晓望》“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中,不难看出走的正是一条“越中——剡溪——石桥”的水道。【唐诗之路的灵气——天台文化】唐诗中的浙东,范围指浦阳江流域以东,括苍山脉以北,东海以西这一区域,会稽、四明、大盘、天台四山横亘其间,总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以全国之大,却有那么多的诗人特别垂青于浙东弹丸之地,当然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之一是,这里有着独特而巨大的区域文化优势。剡溪发源于天台华顶山,素有“溪连嵊水兴何尽,路转仙源人自迷”之说;三茅溪作为发源于大盘山的始丰溪支流,因汉代三茅真君留连于此而得名,脍炙人口的刘晨、阮肇入天台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因此,自剡入台自古就有一条“仙源之路”,沿途分布着天姥、赤城、桐柏金庭等道教洞天福地。汉末葛玄登天台而开拓“仙山”,成为丹鼎、灵宝诸道派之祖,至唐睿宗为司马承祯建桐柏宫,开道教南宗祖庭之先声,祈仙修道者摩肩接踵而至。佛教,早在东汉已传入天台山。东晋时敦煌高僧昙猷开拓天台“佛国”,石梁方广成为五百罗汉道场。陈隋之际,智者大师在此开创了第一个中国化佛教宗派天台宗,被尊为“东土释迦”。至唐中叶,遗则盛传牛头禅,创佛窟学;普岸弘扬临济宗,建万年寺。天台寺观棋布、仙释睦居,成为浙东宗教中心。姜光斗《论唐代浙东的僧诗》中所举17位名僧居住过国清寺和信仰天台宗教义的约占一半,禅宗诗僧天然、法常等都曾居天台,而居天台寒石山多年的寒山子,与国清寺丰干、拾得诗偈往来,更传为佳话,并有“和合二仙”之誉。天台也是儒官文士的栖居之地。东吴太常高察隐居天台山读书,南齐顾欢在欢岙开馆授徒,留下了读书堂遗址和察岭、欢岙等系列地名。白居易《沃洲山禅院记》列举孙绰、王羲之等18位高士名人,他们中很多人来往于台剡之间。王羲之还从天台高道白云先生学书法,留下了黄经洞、墨池遗址和《记天台白云先生书诀》;他和高僧支遁、高道许询遨游九峰传为美谈,也成为台岳三教合一的缩影。唐朝博大宽容,形成了思想信仰比较自由的社会氛围。天台山文化积淀深厚,又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对于儒官、高道、名僧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这就是为什么它会成为“浙东唐诗之路”的载体,成为诗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目标。【唐诗之路上的天台诗词】《全唐诗》收载的诗人2200余人中先后有400多位诗人,踏上“浙东唐诗之路”,沿途留下1500多首诗,其中讴歌天台的近300人、1100多首诗歌。内容涉及琼台、国清、赤城、桐柏等景点,也正是这些唐诗题咏,体现了天台文化的传承性。“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李白《天台晓望》的名句。台岳南门赤城山,是进入天台山首先看到的地标,也因孙绰《游天台山赋》中的“赤城霞起而建标”,被70多首唐诗反复吟诵。孟浩然《舟中晓望》:“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顾况《临海所居三首》:“此去临溪不是遥,楼中望见赤城标。”白居易《题赠郑秘书征君石沟溪隐居》:“蒲轮入翠微,迎下天台峰。赤城别松乔,黄阁交夔龙。”“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后人认为,台岳主峰华顶山在李白《天台晓望》里的“高百越”,应该是文化的比照,而不是地理意义上的认定。诗人把天台山的文化,比作“百越”中是一座人人仰之的高峰。《全唐诗》收录了50多首吟诵华顶山的诗篇。韩愈的长诗《送惠师》句:“遂登天台望,众壑皆嶙峋。夜宿最高顶,举头看星辰。……夜半起下视,溟波衔日轮。”把华顶山的气势磅礴描写得淋漓尽致。项斯《华顶道者》则是隐居高道的日常:“养龙于浅水,寄鹤在高枝。得道复无事,相逢尽日棋。”“南国天台山水奇,石桥危险古来知。龙潭直下一百丈,谁见生公独坐时。”李郢《重游天台》把石桥的奇险生动描述。第一奇观石梁胜景,在李隆基《石桥铭》以及张说《奉和石桥铭》后,吟咏者不绝,《全唐诗》共收录70余首。孟浩然《舟中晓望》:“问我今何去,天台访石桥。”石桥是目的地。刘长卿《送少微上人游天台》:“石桥人不到,独往更迢迢。”是石桥的幽远。李白《送杨山人归天台》:“石桥如可度,携手弄云烟。”则融合了石桥的险境与仙境。“醉后不忧迷客路,遥看瀑布识天台。”施肩吾的《送人归台州》,凸显了天台山另一地标桐柏大瀑布。桐柏琼台自古被道家称作“不死之福庭”,这里也是高道司马承祯修仙处,诗人们自然不会放过,《全唐诗》共收录60余首诗。李白的《琼台》最是豪放,诗中的“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成为天台山现成的广告。柳泌《琼台》和孟浩然《玉霄峰》描写的都是仙境。张祜那篇可与孙绰《游天台山赋》媲美的长诗《游天台山》,桐柏琼台的份额最大。此外,孟浩然的《宿天台桐柏观》,宋之问的《送司马道士游天台》,都描写了桐柏山令人神往的修仙生活。“天台国清寺,天下称四绝。”李白的《兴唐寺》,说明国清寺在唐朝就享有盛名。皮日休、陆龟蒙曾写下同题的《寄题天台国清寺齐梁体》。其中皮日休版最有名:“十里松门国清路,饭猿台上菩提树。怪来烟雨落晴天,元是海风吹瀑布。”刘昭禹有《冬日暮国清寺留题》。刘长卿《送台州李使君兼寄题国清寺》:“晴江洲渚带春草,古寺杉松深暮猿。”齐己《怀天台华顶僧》:“曾从国清寺,上看月明潮。”可见当时国清周边是松林深处的原生态。“重岩我卜居,鸟道绝人迹。庭际何所有,白云抱幽石。”寒石山是寒山子最爱的栖隐处。在这里,寒山子隐居70年,写下大量白话诗,收入《全唐诗》的就有300多首,其中100余首就是描写他生活的寒山及周边景物。“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碛碛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寒山唯白云,寂寂绝埃尘。草座山家有,孤灯明月轮。石床临碧沼,虎鹿每为邻。自羡幽居乐,长为象外人。”关于寒山,其他诗人也写下大量诗篇。如徐凝《送寒岩归士》:“不挂丝纩衣,归向寒岩栖。寒岩风雪夜,又过岩前溪。”廖融《句》:“古寺寻僧饭,寒岩衣鹿裘。”贯休《寄赤松舒道士二首》:“子爱寒山子,歌惟乐道歌。”齐己《渚宫莫问诗一十五首·其三》:“赤水珠何觅,寒山偈莫吟。”孟浩然的《访寒山隐寺过霞山湖上》等。【浙东唐诗路的国际之旅】天台山是浙东唐诗之路中最精彩的乐章。这不仅是国内诗人的共同感受,也是同时代国际友人的评价。肖瑞峰的《浙东唐诗之路与日本平安朝汉诗》,举例说明“在星罗棋布于‘浙东唐诗之路’的诸多景观中,最为平安朝汉语作者所向往的无疑是剡溪的发源地——天台。”这与天台是他们渴望朝拜的佛教圣地有关,天台是中国佛教第一个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日本派遣入唐的百多位留学僧,大多到过天台,开创日本天台宗的最澄回国前,9位台州官员和天台僧人、文士赋诗送行。刘阮天台遇仙的故事在唐朝就已经传到日本,大江以言的《花时意在山》:“店杏绥桃存梦想,刘蹊阮洞系精神。”巧妙地化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古谚,提炼出“刘蹊阮洞”这个词语,表达了他对浙东诗路的神往之情。中国绘画是诗、书、画的巧妙结合,题画诗的兴盛,是浙东唐诗之路绽开的一朵艺术奇葩。崔山人等的天台山水画都得到名家的配诗,崔山人的《百丈崖瀑布图》画出了飞瀑的声势,十分传神。为此李白向他索画,并以“龙潭中喷射,昼夜生风雷”之句形容风声和水声,补其画意,可谓相得益彰。后来,题画诗传到了东瀛,菅原道真那首《刘阮过溪边二女诗》就是一幅题画诗。由“天台山道道何烦,藤葛因缘得自存……”等诗句,可以想见原画的写实作风,“浙东唐诗之路”对日本艺术的影响可见一斑。来源|天台山旅游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喜欢请分享,转载请联系小编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Wyw5NXqPd8.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