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花样年华》中张曼玉所穿的旗袍,美得不禁让人流连_周慕云_情绪_条纹

2000年上映的电影《花样年华》中,令我印象难忘的是此部影片在视觉上塑造的氛围,把上世纪60年代的香港,取景点都是很平凡的阁楼、通道,办公室、客房、街头为故事发生的场,却带出阴郁的情景,共同特征是拥挤、狭窄、 阴暗,滋养着不安的情绪,有很多

2000年上映的电影《花样年华》中,令我印象难忘的是此部影片在视觉上塑造的氛围,把上世纪60年代的香港,取景点都是很平凡的阁楼、通道,办公室、客房、街头为故事发生的场,却带出阴郁的情景,共同特征是拥挤、狭窄、 阴暗,滋养着不安的情绪,有很多情节在观众的视野之外发生,让我需要一边看片一边猜想。在音乐配乐上更引人入胜,王家卫说:“音乐,不啻是气氛营造的需要,也可以让人想起某个年代。”诱人的华尔兹和弦乐交叉处理,象征着两性相遇的试探,还有激情与守旧相冲突时的矛盾。 这些环境被以技术风格化和粉饰后,真的美得不禁让人沉溺,又像一幅幅岁月蹉跎的老照片,只能在暗夜孤灯下回味。

更难忘是女主角苏丽珍(张曼玉)摇曳生姿的旗袍,导演王家卫运用20余套旗袍将女主人苏丽珍的快乐、隐忍以及对爱人背叛之悲愤的表现。在不同的情境中,苏丽珍的旗袍总是恰如其分地传达出人物的情绪及心理变化。

在《花样年华》里,苏丽珍穿着的是六零年代的“改良式”旗袍。从布料的花案来说,这种旗袍是一种西式的旗袍,这种密不透风的包裹,却又能很婉约地让女性的身体线条一览无遗。两位主角活于在自我压抑沉重的年代,梁朝伟那一丝不苟的西服也起到了同等的约束力。

导演王家卫把旗袍作为一种隐喻道具,从「服装色彩心理学」让观众传达了故事的信息、人物的情绪变化。对苏丽珍不安情绪的表达。用变换不同旗袍来表现人物心理的手法贯穿整个影片,似乎每一套旗袍都是有备而来,不同的纹样与色彩对电影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及形象塑造的传达都有着相应的表意功能。

(一)条纹系旗袍 是苏丽珍悲伤情绪的表达。条纹系的暗色旗袍大多都出现在苏丽珍失意落寞的时候,其中非常经典的场景就是苏丽珍独自一人去巷口买面的时候,她总是穿着一件多色晕染的暗色条纹旗袍,拎着饭盒走过小巷,虽然落寞孤独,但不失精致与优雅。丈夫长期不在家以及不忠的迹象,都是婚姻破裂的征兆。这件条纹系多色晕染的旗袍表达了苏丽珍悲伤的情绪,首件是灰暗深沉颜色的旗袍,给人一种沉稳而低调,将她紧紧包裹束缚的感觉。

另一件灰白横条纹的旗袍出现在苏丽珍独自买面的时候,她与周慕云在窄巷中的多次偶遇,苏丽珍总是心情低落,沉默不语,灰白条纹的旗袍给人感到低落的情绪。

(二)花叶系旗袍 是苏丽珍体面形象的表达。影片中苏丽珍初次出场时,穿了一身蓝底红花的花叶系旗袍,干净的蓝色面料上印满大朵的鲜艳红花,形成强烈对比,正所谓 “花样年华”,十分点题。同件旗袍还出现在周慕云初次约苏丽珍出来吃饭时,说明此时她带备防御心现,把他当做外人也只是普通应酬。

(三)波纹旗袍 是她内心掀起波动的恐惧。当转入苏丽珍穿着黑褐底波纹旗袍的这一幕,也意味着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饭局,迎来了转折。周慕云在饭桌上坦然向苏丽珍倾诉了思念之情,她的内心慌张不安。黑褐色无袖旗袍整体稳重端庄,但旗袍上的波纹却是她内心掀起波动的一个符号,两个孤独的灵魂开始惺惺相惜。

(四)抽象系旗袍 是苏丽珍矛盾心理的表达。旗袍中比较特别的是有一件撞色泼墨的旗袍,在大气端庄的水墨画上增添了色彩的抽象纹样棕色旗袍表现了苏丽珍矛盾的心理。作为一个守本分爱丈夫的传统女人,上司婚外情于她而是一件平常的事,对她内心对于婚姻关系信任的冲击。棕色给人的印象是稳重且可靠的,喜爱和平且理智,散发出值得依靠的氛围。

(五)暗花系旗袍 是苏丽珍对周慕云爱慕的情感。苏丽珍穿着一身红色波纹的纱质旗袍,红色被认为是比较具有吸引力的颜色,时常作为欲望的象征颜色,这件鲜红旗袍的面料外附有蕾丝,纱上绣有深红色的暗纹,这也是整个影片中只有一件大红色的旗袍。因此可见穿红色也有类似的心理特质,例如开朗、热情,充满自信和自我,有时会过于冲动,是一种强烈表达的颜色。在电影中二人在宾馆共处一室时,仿佛为周慕云一人穿上的嫁衣。但苏丽珍虽然已经爱上周慕云,却也只能如旗袍上的暗花一般隐忍,将满腔的爱意沉淀在心中。

(六)格纹系旗袍 是苏丽珍失望情绪的表达。苏丽珍后面一幕的旗袍,是略显廉价的绿白格纹面料,她独自和儿子生活在孙太太的公寓里,她又过上了普通的家庭主妇的生活。普通样式的廉价旗袍以及低价租住的公寓,都暗示着她的生活变得贫困。这件绿白格纹旗袍表达了,苏丽珍对于自己由失望到平和地接纳现实的情绪。绿色容易让人联想到自然,因此看见绿色会使人心情愉悦、平和!喜欢穿着绿色衣服的人通常生活稳定或追求稳定,拥有温暖且柔软的内在,乐于参与公共事务,与他人保持着和谐的关系,但有时反而会因此产生距离感。

在王家卫导演和设计师的精心安排下,《花样年华》以旗袍作为电影中的视觉符号,运用快速简洁的镜头造就了唯美的艺术风格,并且以旗袍更加真实地体现60年代的背景、人物性格、职业、情感发展曲线;其次是设计的美感、设计的独特性等等。 整部影片中的苏丽珍那21套的旗袍就像是苏丽珍的自述,每一套都是她的表达,她的隐忍与克制,她的骄傲与爱恋,凑成这个60年代背景下传统悲哀的女性形象1。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Wyw5en7gw8.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