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文盲更可怕的是美盲为什么美盲比文盲更可怕?没有审美能力,你根本就读不懂文学名著

导言:大家应该还记得曾经有学者批评我们国人,在审美能力上的缺失,就是只关注文盲而不关注美盲,我在没接触审美的时候,对此观点也是嗤之以鼻,但当我接触审美的时候,我才发现,审美的重要性,远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无足轻重。 由于审美不是几句话就可
原标题:为什么美盲比文盲更可怕?没有审美能力,你根本就读不懂文学名著导言:大家应该还记得曾经有学者批评我们国人,在审美能力上的缺失,就是只关注文盲而不关注美盲,我在没接触审美的时候,对此观点也是嗤之以鼻,但当我接触审美的时候,我才发现,审美的重要性,远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无足轻重。由于审美不是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今天我在这里就以读《红楼梦》为例子,只从一个角度带大家一起去简单的思考审美与读书的关系,我们一直忽视了一个问题,对于文字,如果我们没有以审美的目的阅读时,它就是一个传输的介质,传输知识,传输信息的一个介质,对于阅读文学类书籍,如果我们没有以艺术欣赏的角度去进行的时候,你对书中内容理解必然是狭窄的!为什么?因为文学属于文字的艺术,它属于艺术,而不是历史文献和红头文件,是艺术就需要具有审美能力去进行阅读。所以我们如果是美盲的话,读文学书本身就是无法力所能及的一件事情,也许大家对此比较抽象,我们再继续往下说,文学既然属于艺术,那艺术的目的并不是记录什么历史,并不是告诉你一个概念,而是让你通过审美阅读产生心灵的感悟,陶冶情操,洗涤灵魂,这是艺术本来的初衷。在这里就引出一个逻辑,文字的识别能保证你具有审美能力吗?我们不妨举一个例子,最简单的就是这样比喻,如我们到美术馆看到一幅裸体的西方油画,对于很多人不懂画,他只能看到画的像不像,甚至有的人只对裸露的性器官感兴趣,对于画的欣赏来说,这就是美盲,这种审美能力我们很多人是欠缺的,作为视线光线这个传输介质,让你用眼睛看到,并不能保证能让你看懂。好了,文学既然是艺术,它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文字内容,不同于文献资料,只要是艺术,就必然不能通过单独的视觉和文字这个传输媒介,直观的看到表面的东西,没有审美能力,你能看到的就是表面的,也许就只是让你堆砌出一大堆信息和文献内容而已,有人说看《红楼梦》就是看到了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就看到了阴谋诡计,爱恨情仇,其实这仅仅是表面,这仅仅是一些散落的信息,真正的艺术是系统的、整体的,是陶冶情操,洗涤品性的东西。因此对于部分文学书籍的阅读,你如果只看到了阴谋诡计,我想这也许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你没有进行文学艺术审美,另一种可能就是这本书,没有或者本身就只有很小的艺术价值,有人会说,我看到阴谋诡计,我看到爱恨情仇,我从中体会到善恶,体会到人性的好坏,但如果仅仅是这些,那也许你进入了这个审美的门,却忽视了还有审美能力强弱问题。我想具有初步审美能力,和不具备审美能力其实没什么区别,就像我们看到,小学文化在大学文化普及的今天,就是文盲,很多人会和他们没有共同语言,认为他们会错误的偏执的理解一些问题,简直无法沟通,大家懂了吧!初级审美能力和和不具备审美能力几乎没什么区别,这样大家就懂了我前天发表的一篇关于王国维对《红楼梦》的解读文章,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审美能力,就根本无法理解王国维对《红楼梦》的解读。对于《红楼梦》的艺术审美,王国维阐述了这样的观点,就是哲学的、宇宙的、文学的,对此的理解就是忽视阶级论,毕竟阶级是一种意识形态的产物,每个时代都不能代表绝对的正确,因此必须放弃这种角度,当然更不用说是用阴谋论,那种视角本身就没有什么艺术价值,他从人的角度出发,从对自我觉醒意识的角度出发,去看这本具有艺术价值的文学经典。这就像用美的眼睛审视作品一样,审美同时也就具有了镜子的作用,不只是对客观事物的审视,也是对自己内心的审视,这样就可以理解艺术价值的取向意义,通过发现美,具有发现美的心灵,来陶冶自己的情操,洗涤自己灵魂,艺术如不具有这种作用,那能叫艺术?如果《红楼梦》只为表达百科内容,只为表达阴谋诡计、事情的伦理对错,那和历史文献资料的价值又有什么区别?到底是谁对谁错?我想只有你和王国维同样,都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才会和这些大师级的人物有共同语言,就不会用鄙视的眼神认为:他写了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简直不可理喻!就像我们和一个文盲去探讨卡夫卡、博尔赫斯一样,他们会以为我们是神经病。文:饼子欢迎关注,和我一起读名著!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Wyw5jPPgd8.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