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在历史与现实的功能YT大艺术家|是枝裕和:现实的刺痛时刻提醒着我们爱是如此美好

看是枝裕和的电影,就像在心中埋下一根倒刺,若你放任它不管,便会隐隐作痛,但若你想将它拔出,它也不会随了你的心意,总要随着那刺,被一同拔掉些什么。 是枝裕和 1962年是枝裕和出生于东京,1987年,25岁的是枝裕和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文
原标题:YT大艺术家|是枝裕和:现实的刺痛时刻提醒着我们爱是如此美好看是枝裕和的电影,就像在心中埋下一根倒刺,若你放任它不管,便会隐隐作痛,但若你想将它拔出,它也不会随了你的心意,总要随着那刺,被一同拔掉些什么。是枝裕和1962年是枝裕和出生于东京,1987年,25岁的是枝裕和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文艺科毕业,之后进入日本TVManUnion公司拍摄纪录片。1995年执导改编宫本辉小说的首部剧情长片《幻之光》,获得当年威尼斯影展最佳导演新人奖、最佳摄影奖,由此开启了他的电影创作之路,《下一站,天国》、《无人知晓》、《空气人偶》、《奇迹》、《如父如子》等作品几乎部部经典,屡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无人知晓》近几年是枝裕和更是成为戛纳电影节常客,《如父如子》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海街日记》也入围主竞赛单元,《比海更深》则入围了一种关注单元。2018年,《小偷日记》让是枝裕和登顶戛纳,成为第四位获得金棕榈的日本导演,在他之前,获得过该奖项的日本导演是电影天皇黑泽明,衣笠贞之助、今村昌平。《如父如子》《海街日记》《比海更深》《小偷家族》在《小偷日记》之前,获奖无数的是枝裕和最开心的还是《海街日记》在东京体育电影奖授奖仪式上,本由北野武获得了最佳导演奖项,但北野武在舞台上却将写着自己名字的奖杯转赠给了是枝裕和,这是一位前辈对是枝裕和的肯定,也是日本电影的传承。至今这个奖杯仍然摆放在是枝裕和的工作台上。北野武将自己的奖杯赠与是枝裕和是枝裕和曾拍摄过8年的电视专题纪录片,《但是……在这个扔弃福祉的时代》(1991)调查了一位社会福利局官员的自杀之谜;《另一种教育》(1991)记录了一群小学生喂养小牛的经历;《我曾经想成为日本人》(1992)讲述了一个五十年来冒充日本人的朝鲜人;《当电影映照时代:侯孝贤和杨德昌》(1993)记录了他热爱的两位台湾导演;《没有他的八月天》(1994)攫取了艾滋病患者平田裕生命最后的时光;《当记忆失去了》(1996)呈现了因手术事故丧失短期记忆的关根弘在生活中遭遇的困顿。《当记忆失去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在他后来的电影中,“社会性”总是无处不在。而另外一个重要的元素就是家庭。《小偷家族》你可以在是枝裕和的电影中看到很多非常具象的他关于家庭的理解,比如一间传统的日式庭院住屋,一家人围在一起准备饭菜,一个很典型的奶奶的形象,又或者是一个与家庭有些疏离的父亲,这些标志与是枝裕和的经历也不无相关,他的父亲与2000年去世,因此是枝裕和与父亲相处的时间并不多,他对父亲的形象也并没有深刻的体会,而只是凭借着与父亲相处的一些零碎的片段,成了他电影《步履不停》中那个躲在书房与儿子疏远的爷爷,《如父如子》中看似给家庭带来了很好物质生活却无法儿子温和不懂得去争取的良多。虽然他的父亲在是枝裕和的生活中显得无能失格,但从导演历来电影中对父亲形象的一再刻画,也让人体会到子女对父母无法言说的爱,就像是枝裕和曾说的,对于父亲他无法来形容,因为在他有能力理解父亲的时候父亲已经不在了,而对于父亲的理解,只能在他电影中呈现了。《步履不停》《如父如子》尽管在他的电影中,社会性总是残酷让人唏嘘,但人性的光芒却一直闪烁,电影《无人知晓》取材自1998年东京巢鸭儿童遗弃事件,不负责任的母亲与情人丢下孩子,尚未成年的长子明成为了家中的支柱,兄妹四人在东京的公寓中勉强生存,但最终最小的妹妹小雪因为无法送医而丧命,母亲曾经不知是真是假地说孩子的生父在羽田机场工作,还曾许诺要带孩子们去羽田机场看飞机,而在小雪离世之后,明拼尽全力用行李箱装着小雪的尸体将她带到了羽田机场并将她永远地留在了那里,也正是这个场面让观众彻底心碎,我们从不会去在意街上脏兮兮到处乱跑的小孩,他们究竟怎样地活着?夹缝中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否是痛苦?也许几个孩子相互依靠着也是一种自由。而这部影片让明的扮演者柳乐优弥获得了戛纳电影节影帝,当时他只有14岁。《无人知晓》是枝裕和的电影很少会有完整的剧本,大多数导演会拿着写好的剧本去找制作班底或者赞助,但是枝裕和的剧本是随着拍摄而逐渐完成的,他会根据演员之间自然发生的状态而改变剧情的走向,比如在《海街日记》中,长泽雅美给现场的工作人员涂了指甲,涂的时候大家很开心,导演看到这样的画面便决定将涂指甲也在电影中呈现,于是在电影中,长泽雅美饰演的二姐佳乃给小妹涂了指甲,而演员之间自然产生的反应也让是枝裕和觉得比剧本设定更为合理。《海街日记》《小偷家族》中,奶奶看着安藤樱饰演的信代,不由自主地说了一句你真美啊,而这句话让是枝裕和开始刻画信代这一人物的美,而树木希林在海边朝着众人的背影说出的谢谢你们了,也是演员自己所加入的,这个情感宣泄的路口,不知有多少人流下了眼泪。也正是因为这些无剧本演出,我们在观看电影的时候才会觉得是枝裕和的安排总是恰如其分。他是花了心思去琢磨每一个场面,每一个人物的,而演员作为出现在电影中的人物,他的表演才是最能体现这个人物此时此刻内心情感是如何的,而是枝裕和所做的就是捕捉住人物之间的这种化学反应。《小偷家族》他的电影中也常常谈起生死,这是人类无法回避的话题,但在如此贴近于常人生活的电影中,生死好像并不是人们所乐见的,那些阖家欢乐的电影太多了,导致人们无法接受哀伤,尽管对死的描述并不直接,但他的电影中却总是有人物的离开,而《小偷家族》中,对于死亡,他是第一次这样直接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奶奶初枝在某一天早上再也没有醒过来,并且一家人还一同将奶奶埋葬了,于是电影从这里开始便一种有种阴郁的气息,一种悲伤的刺痛,剧中的人物与观众一样,在忍受着悲伤的同时也要面临着各自的成长,看似平静之下,新的巨浪已经袭来。《小偷家族》是枝裕和的电影还常会使用同一演员,我们看着树木希林在是枝裕和的几部电影中一点一点老去,她越来越有奶奶的感觉,她在电影中变成了那个我们希望的形象,也许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这样的奶奶,她身上有着奶奶这一角色的气息,而在不同电影中,导演也许赋予了“奶奶”不同的特质,而这些特质在一起组成了奶奶。但孩子却不同,导演在每一部电影中对孩子的使用都发生了变化,我想这是一种人生历程的体现,小孩子每天都在成长,而人到达一定年龄之后,成长的速度会放慢,但也沉淀了下来。因此大人的形象可以较为固定而孩子却不行。《步履不停》《比海更深》《小偷家族》他的电影中只有平凡人的生活,只有没有外表看起来那么美好的生活,他也从不捅破生活与我们之间的那层纸,但每当你贴近去观看,眼前的这层纸也无法遮挡住真相。他电影中的经典台词实在是太多了,多到好像每一句都是生活的真谛,但这些真谛不就来源于生活本身吗?是枝裕和带来了太多我们曾忽略掉的美好,尽管在带来美好的同时他也牵出了残酷,但正是这些赤裸地疼痛让我们记住了那些爱原来如此美好。-END-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JwQ4vNnr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