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中国城那手那人那座城,《魅力中国城》第二季给你质朴的深情

“1988年5月,小兴安岭上的雪化净了,树木睁开了惺忪的睡眼。”当时在伊春市文联工作的作家姜孟之先生采访了一位林业工人,工人那一双被生活打磨过的粗糙的手,久久萦绕在他的脑海里。 回去以后,姜孟之将所见所感落笔成文,于是有了被收录进当时一些
原标题:那手那人那座城,《魅力中国城》第二季给你质朴的深情“1988年5月,小兴安岭上的雪化净了,树木睁开了惺忪的睡眼。”当时在伊春市文联工作的作家姜孟之先生采访了一位林业工人,工人那一双被生活打磨过的粗糙的手,久久萦绕在他的脑海里。回去以后,姜孟之将所见所感落笔成文,于是有了被收录进当时一些中小学教材中的名篇《一双手》。而在本周日即将播出的《魅力中国城》第二季首期节目中,这双手将具象地呈现在我们眼前。这双手的主人,叫做张迎善。在文章中,张迎善的“这双手皮肤呈木色……络纹又深又粗,一道道黑土色”“掌面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特别粗大肥圆,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裂纹”……节目中,当主持人陈伟鸿面对镜头举起张迎善的这只手,那些文字中留白的画面瞬间清晰了。这个寡言淳朴的老人连开口自我介绍都显得格外局促:“我是栽树的,在伊春林场栽树栽了将近四十年。”他轻描淡写带过的四十年,是一个人用一双手,写下的一段世界造林史上的传奇。他是伊春的造林功臣、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他工作的34年来,亲手栽种的树已经超过了一百万棵。每当要去林地,张迎善都要带上镐头和镰刀,镐头用来种树,镰刀则用来清除树苗周围的杂草。如今张迎善和老伴出门可以骑摩托车,当年肩膀背着树苗,徒步走上山的日子,在这个老人的谈笑间像是一个遥远的故事。那时的他就是这样,背着树苗几乎走遍了这周围的每一片土地。如今已经60多岁的张迎善回首与这片山林的半生之缘,他说:“再苦再累也值得。”历经千锤百炼却知难而进,忍受千辛万苦却毫无怨言,或许脚底有芬芳泥土,头顶有绿荫遮蔽,于他而言,就是人间最好的美景。张迎善的骨子里刻着大山的沉稳,也印着绿树旺盛鲜活的生命力。他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也都是伊春这座城市的精神折射。伊春是中国森林工业的一面旗帜,曾经,这里采伐的木材可以从地球到月球往返七次。1975年,刚刚参加工作的张迎善正面临着伊春这座“祖国林都”生态战略转型的时候,当时这里能够采伐的树木基本已经被采完,光秃秃的山脉和零星的小树,是这座城市在为祖国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付出的沉重的代价。一度陷入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的伊春调整了方向,伊春人民主动作为,在全国率先放下了斧头锯子,停止了对森林的采伐,保护了这片镶嵌在祖国东北方的“祖母绿”。1980年以后,张迎善也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植树上。特别是从1984年到1994年的十年间,他承包了300公顷造林地,每年造林30公顷。以前砍树是为国家做贡献,现在停伐也是为国家做贡献。从伐木者到护林人,这两个完全对立的职业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无缝转换。虽然经历过阵痛,经历过迷茫,但他和无数的林业工人一样,始终与这座城市、这个国家同呼吸共命运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伊春视察时,深情地说:从伐木人转到了种树人、护林人,你们找到了绿色化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在《魅力中国城第二季》的舞台上,张迎善说“未来的心愿是继续为伊春绿水青水,多栽树,多奋斗。”无数如张迎善一样的林业英雄,守护着这份绿色,用双手为后人留下了油油树荫,一腔热血,万亩山林、万千国人共见证。本周日19:00,《魅力中国城》第二季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频道播出,一起来聆听护林人的真情讲述,一起来回首这座城的独家记忆,一起来感受伊春的城市精神。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JwQAeDwE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