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风起天末 君子意如何《江湖儿女》: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看了贾樟柯的《江湖儿女》,我觉得此片体现了导演一贯的水准,表现比较稳定。有人拿此片和他的上一部《山河故人》相比,我觉得不相伯仲吧。这两部片子似乎是贾樟柯的一个小转型,就是更加重视人物塑造了。看片后,我写了些观后感发在朋友圈,很快就有朋友问—
原标题:《江湖儿女》: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看了贾樟柯的《江湖儿女》,我觉得此片体现了导演一贯的水准,表现比较稳定。有人拿此片和他的上一部《山河故人》相比,我觉得不相伯仲吧。这两部片子似乎是贾樟柯的一个小转型,就是更加重视人物塑造了。看片后,我写了些观后感发在朋友圈,很快就有朋友问——片子到底怎么样,在大家心目中,贾樟柯仍然是一个指标性的人物。也有导演朋友说:去平遥电影节,看到他背后跟着保镖,所有种种都特别的土豪,所以我不再相信他还能拍片子。这些年贾导开饭馆搞酒店,还有精力创作吗?后来我想到,也许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第六代以写平凡生活为方向,但是他们成名太早,是否已经没了对平凡生活的体会?老电影人经常说哪个电影没生活,“生活”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尺。所以很多年前,笔者在他的工作室担忧地问,你拍纪录片是不是你找生活的一种方法呢?贾樟柯说,不是,我并不是从找生活的角度来拍纪录片的。后来我才明白他为什么会那么快的否认,其实他一直不缺这些东西,他一直都身处烟火气十足的生活里,在鱼龙混杂的江湖中。但是在这部《江湖儿女》,大社会或者说江湖并没有真正得到充足的展现,展现的更是贾樟柯中年沧桑后的情感领悟。我觉得江湖在这里其实是次要的,最主要的还是一条情感的线索,儿女比江湖更为重要。如果和早期的《站台》比较,《江湖儿女》的情感线更扎实一些,《站台》的社会画卷则要宏伟的多。而且《江湖儿女》社会画卷的打开,更多还依赖于以前的功课,比如让赵涛又回到了《三峡好人》的生活场景,这让我觉得有点偷工减料,但也许这是导演的文化策略:当一个关于故乡的影像体系建立起来,偶有一部作品差强人意,也仍然是故乡文化史中一段不可忽略的时光。因此,看电影之前,我更多是冲“江湖”二字去的,就觉得这江湖的建立不免潦草了些。这期待本身可能是错位的。电影一开场不久,江湖就一泻千里了,而这为廖凡与赵涛的情感发展提供了主要的背景。房地产商被小混混捅死,大哥廖凡似乎也束手无策,只能求助于警察。江湖的衰败,在于巨大的利益下面失去了固有的法度和节奏——当然有法度的江湖是否的确曾经存在,这且存疑。廖凡面对小混混的挑衅似乎也无能为力,最后反倒为赵涛所救。赵涛被判刑五年,出狱后无人来接。她一路追到四川,见到已经成为富婆男友的廖凡。我们从对话中知道廖凡的心迹:他出监狱时也是无人来接,做为煤炭大省和关二爷故乡的山西,大家都忙着敛财,江湖已变化,传统的“义”正在消失,他要用新的方式赢得大哥的尊严。赵涛独自离开那一段,拍出了一种荒寒感。这一路她遭遇良多,在路上被徐峥欺骗,真情流露时徐峥告诉她他所说的都是假的,他没有旅游项目,只有一个小卖部。赵涛说“没关系”。这段情感无依的戏,我觉得处理的也还不错。廖凡的穷途末路以及尊严,也处理地微妙。当他坐着轮椅归来,赵涛接纳了她,但已经物是人非了。车上两人以手接触的动作,暴露了她复杂的潜意识,赵涛的爱与不爱,也与尊严相关,与不可抗的时光流逝相关。赵涛这个部分的表演,那心如死灰无所畏惧的超脱的脸,感染力不比廖凡差。贾樟柯擅长拍史诗,而且这也契合中国文化人的一贯特点,这是他们共同的长项,其实不仅仅是艺术类故事片(姑且这么称呼),甚至中国的一些成功的纪录片都具有这样的特点。文学上的例子更比比皆是,你发现中国古诗里面被吟唱最多的就是时间,由于用了太多以时间长河来映照人生的短促和渺小,它甚至压抑了我们在很多方面的深度探索。贾樟柯很懂得处理物是人非的感觉。他用时间的力量来加持他对于感情的处理,也用时间的力量来增加江湖的深度。和我一起看片的朋友说,我觉得这个电影和今年西方大师的片子比较,总是感觉不一样。我认为这个不同有时候就在于一些西方导演在一个空间维度下就可以将一切处理的完整,而无须大量借助于季节转换、时间的长度等等来激发感情。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还有贾樟柯的抒情传统,我曾经说贾樟柯是第六代里面的琼瑶。这不是贬义,琼瑶是多么成功地俘获了大众的心啊。其实贾樟柯的电影更适合学者的品味,但这些年贾导试图去够大众的心,这意味着他在努力获得商业的成功,在这一点上,我祝福他。贾樟柯在每个历史和情节的转折点,都安排了一出小镇演唱会,这是他的一贯手法,是他安装的引爆情绪的炸点,这是历史的坐标,也供人宣泄。这里我可以顺便说说贾樟柯一贯的符号性以及理论化,这并非坏事,也许还是一种很强的能力。比如关公像,比如电影末尾是一个摄像头监视画面,廖凡离开了赵涛家后,赵涛则在一种无名的情绪中站在走廊里。我在朋友圈里写到:“电影的最后是满城安装摄像头,这是江湖彻底消失的一刻,江湖大姐赵涛的情感起落、一举一动都被记录在案。”纪录片导演赵亮看到后嘲笑我说,这是给你们知识分子下的药啊!赵亮导演显然非常喜欢《江湖儿女》,尤其喜欢大同火山群在电影里的隐喻。我说你喜欢的这个点也很符号啊!符号有的是在叙事的肌理之中,有时候则在叙事的肌理之外。《江湖儿女》的很多符号不在本体内,有点“额外”的意思,但有的学者看了就觉得受用,知道这是贾樟柯为他设定的接头暗号,是买一赠一。但总体来说,江湖中的贾导元气未泄,气质未塌,《江湖儿女》超过了我的预期。-END-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JwQRYVxd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