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深山古墓江西安徽交界的深山里藏了个900年历史的古村风景如画却鲜为人知!

江西婺源,被誉为是“中国最美的乡村”。 婺源的古村落群,是中国保存最多、最为完好、最漂亮的古村落群,小桥流水人家,引得游客纷至沓来。 游客们来到婺源,往往都拥进了210元通票上的李坑村、晓起村、思溪延村等热门古村。 近些年,因晒秋闻名
原标题:江西安徽交界的深山里藏了个900年历史的古村风景如画却鲜为人知!江西婺源,被誉为是“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的古村落群,是中国保存最多、最为完好、最漂亮的古村落群,小桥流水人家,引得游客纷至沓来。游客们来到婺源,往往都拥进了210元通票上的李坑村、晓起村、思溪延村等热门古村。近些年,因晒秋闻名的江湾篁岭村,也成了网红网点。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在婺源县沱川乡的大山深处,隐藏了一个名叫“理坑”的小村庄,那里更像真正意义上的世外桃源。理坑地处婺源的深山里,距婺源县城50公里,位于江西与安徽的交界处,翻过村子后头的大彰山就是安徽的黄山市。因此,无论两地的旅游业如何红火,理坑始终都能保住乡间的宁静气氛。理坑村,原名理源,因位于沱水源头三小溪之一的理源溪畔而得名,取“理学渊源”之意,又因当地“溪”亦叫“坑”,故俗称“理坑”。理坑村,始建于北宋末年,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是一个余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全村现有300余户,人口1168人,余姓占90%以上。理坑虽偏居山村一隅,但自古被誉为“书乡”,村人好读成风,崇尚“读朱子之书,秉朱子之教,行朱子之礼”。九百多年以来,这个偏僻的小山村,经科举而外出为官者众多,先后出过吏部尚书余懋衡,工部尚书余懋学,大理寺正卿余启元,司马余维枢,广州知府余自怡、台州知州余世儒等经科举中进士16人,七品以上官员36人,文人学士92人,著作达333部582卷之多,其中5部78卷被收入《四库全书》。理坑的水口处,河面上架起一座廊桥-理源桥。地势平凹处建一座镇风水的文笔塔,以兴文运。左为驼峰山,横亘古村,挡住凛冽的凄风苦雨,护佑全村黎民,理源溪水潺湲流淌,为村民送去生命的滋养。理坑村的古宅子是典型的徽派建筑,气势宏大,黑瓦白墙,飞檐翘角,高低错落,层叠有致,堪称徽派古建筑的博物馆。整个村子共有近200栋古宅子,除少数的几处断墙颓垣已是杂草丛生外,大部分老宅子都住人。直至今天,村中还保留着明代工部尚书余懋学的“尚书第”、吏部尚书余懋衡的“天官上卿第”、兵部主事余维枢的“司马第”、广州知府余自怡的“驾睦堂”等古宅子。老宅子四周连一起,中间围出一个天井,周边的山墙高出屋顶,上面开如同枪眼一样的小窗户,平日的采光主要靠天井上方的那一片天空。老宅子里的精美木雕、石雕和砖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前来参观的游客无不惊叹不已。理坑妙就妙在没有多少游客前来打扰,可以让你在闲情散淡中,领略最真实的婺源生活。理源溪从村子里穿流而过,理坑的街道,都是沿着理源溪两岸而建,俗称水街,这是全村最热闹的地方,共有九座古桥连接溪两岸,大大方便了村民们。其中最为热闹一座石桥就是“天心桥”,只要是天气晴朗,都会有老人在桥上对弈、晒太阳、聊天。每天清晨,都会有不少妇人在小溪里洗衣服,不时地举起一根二尺余长的粗棒槌,大力敲打衣物。据说经过棒槌敲打的衣物晾晒后,不但干净而且蓬松柔软,这是最古典也最环保的洗衣方式。理坑村虽然游客不多,但前来写生的人特别多,千上万的美术院校师生云集是理坑的一大特色,更是理坑的宝贵资源。据了解,理坑写生始于2000年前后,到2003年逐渐形成规模。如今理坑已经发展为中国知名的写生基地,据说已有全国300多所美术院校在此挂牌写生,每年吸引数万名美术院校师生来此从事艺术创作。为了鼓励更多的师生前来写生,沱川乡政府协调理坑景区给予门票优惠,并专门修建了写生颜料污水处理池。行走于理坑村的街头巷尾,但见一个个写生客均随身携带一个塑料桶,塑料桶用来清洗画笔,写生污水倒入专用的大容量水桶,由村里的保洁员运到写生污水处理池进行专业处理。近年来,理坑村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完整的古建,先后赢得了多项殊荣:2003年7月,理坑村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5年11月,理坑村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2006年5月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个民俗文化村之一;2006年12月,理坑村以“皖南村落”扩展项目入围《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07年被评为全国首批“景观村落”;2009年7月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被誉为“中国明清官邸、民宅最集中的典型古建村落”。文/图纳兰小鱼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JwQXyPMr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