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的道路上展览预告|王无邪:我的艺术道路(上)

莞城美术馆 / 让艺术完美生活 “山水城象——王无邪作品展”,将于9月14日至10月21日在莞城美术馆一楼展厅展出。 届时,展览将通过“山”“水”“城”“象”四个章节,展现东莞籍、香港知名画家王无邪的60幅水墨画。 这是莞城美术馆举行“
原标题:展览预告|王无邪:我的艺术道路(上)莞城美术馆/让艺术完美生活“山水城象——王无邪作品展”,将于9月14日至10月21日在莞城美术馆一楼展厅展出。届时,展览将通过“山”“水”“城”“象”四个章节,展现东莞籍、香港知名画家王无邪的60幅水墨画。这是莞城美术馆举行“东莞本土艺术家推广计划”系列展览的又一重要展览。王无邪-1936年生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二次大战后移居香港,在香港成长。-1956年自习绘画,参加香港美术会年展。1958年随吕寿琨习水墨画,同年与友人创立现代文学协会,出版《新思潮》双月刊。后赴美攻读艺术课程,获艺术学士及艺术硕士学位。-历任香港中文大学校外进修部行政助理、艺术馆助理馆长,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首席讲师等职。1984至1996年移居美国,1996年回港定居。现为香港理工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兼任教授,及香港美协顾问。-1998年获香港艺术发展局颁授艺术成就奖,2007年获香港特区政府颁授铜紫荆星章,2015年被香港区亚洲文化协会选为年度艺术家,2017年再获香港艺术发展局颁授艺术终身成就奖。-其水墨画作品在香港及世界各地展出,作品获多家中外美术馆及博物馆收藏。王无邪老师是当今香港水墨画坛的代表性艺术家,刚柔并济的笔触揉合了传统中国美学、西方文化及现代设计。欣赏大作之前,不妨跟随王老师的思绪,回顾他走过的艺术之路。起点与基石“莞城美术馆承办我的个展,我感到十分荣幸。这是我在国内的第一次个展,展出不同时期六十件的水墨画作,回顾我过去悠长的艺术追寻。我在东莞虎门镇出生,稚年来港,经历过日本侵华、香港沦陷,逃难的日子留下深刻印象。战后,我在香港接受双语教育,曾留学美国,学成回港任职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博物美术馆(后分为香港艺术馆及香港历史博物馆)及香港理工学院(即今之香港理工大学),后移居美国十余年,回流香港。时间之流逝,环境之变迁,都在作品上反映出来。”(与父母及弟妹合照1948年)“我还未全心致力艺术创作之前,最先对文学发生兴趣。高中时开始写作,投稿报章学生园地版。我文学的底子,来自中国古文诗词及章回小说,但接触西方文学后,喜英国浪漫派及现代诗,有志成为诗人。中学毕业后与友人合资出版《诗朵》期刊,三期后因销路不畅而停刊。之后参加香港美术会的写生及展览活动,我觉得自己更适宜在美术方面发展。一九五八年,我与友人成立现代文学协会,出版《新思潮》双月刊,推动文学与艺术的现代路线,并策划首届香港国际绘画沙龙。”(准备个展,摄于画作前1959年)“在绘画创作方面,我学习中国画传统技法,尝试走上现代化水墨画路线,更有意到外国进修。一九六一年,我获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艺术与设计学院取录,遂于香港国际绘画沙龙圆满展出后,远赴美国。在哥市学院打下一般西方艺术基础,并接触了包豪斯设计教育观念。两年后转马里兰州巴尔地摩市之马里兰艺术学院,我专修绘画。巴市邻近纽约,可以感到当代西方艺术的冲击。”(首届香港国际绘画沙龙时摄)“自省之下,我觉得我的艺术建立于四块基石之上:文学、设计、东方传统、西方现代。文学给予我感情,画作不限于描绘外在物象,而是感情表现。设计代表了理性的一面,我用纵横直线,建立画面的新秩序。东方传统显示我对水墨媒材山水主题的固执,及水墨媒介的偏爱。西方现代是当前欧美艺术流派给我的熏陶。四块基石,以不同比重的组合,助我多元探索,在时空的递变下,能力所及,突破原有路线。”创作的分期“2006年,香港艺术馆主办我的回顾展,我将自己的艺术发展分作六个时期:展步立我、构理显情、溯源觅流、远隐反思、寻根建梦、及天地情怀。每一时期约为十年,六期合成一甲子。世事沧桑,瞬息万变,我在艺术路途上,能多转一弯,就不想停下。”展步立我“由1956年至1964年,我最初无师自通,从写生转入创新,以实验性技巧绘成画作,同时习中国画,试以水墨媒材创作。留学时期,更用油彩帆布作画,阔笔纵横,稀液溅泻,走近抽象表现主义的路线。”构理显情“由1965年至1974年,突显我在留学后期及回港初期,受美国波普艺术及至简艺术影响,作品常见文字数字、书法笔触、及人造物体。画面空间,时见格阵,虚实互贯,繁简相生,表现当代人复杂的思维与情绪。”(大会堂博物美术馆办公室1967年)溯源觅流“由1975年至1984年,当时国内结束文革之乱,进入改革开放,我有机会回国,览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参观美术馆及博物馆,画风转向较近传统笔墨的路线。亲睹古代书画真迹后,我对延续中国文化的信念加强,确定创作的源头,不忘继续开拓。”(在广州广东画院讲学1978年)远隐反思“由1985年至1995年,是我辞去香港理工学院的教职后移居美国的时期。我住过几个州郡,寻求安静的环境,专心创作,终在东岸哈德逊河边缘小镇,留寓十年之久。小镇距纽约曼赫顿市中心区,约一桥之隔,既远离繁嚣,亦可到纽约近察当代艺术最新发展。远适异国,不免兴游子之思,写成的作品,多以水为主题。寄情溪涧泉瀑、小河大江、湖海汪洋。那时心不旁鹜,画作风格细腻,反映隐居的宁静心境。”(美国明尼亚玻里市艺术馆个展1985年)寻根建梦“由1996年至2005年,是我回流香港,见证回归,结束游子生涯,重认根源,试建新梦时期。香港毕竟是我自幼成长及艺术发展之地。在国门边缘,亲友众多,再无孤单感觉。定居离岛,乘坐渡轮,横越维港,常见两边高厦林立,密度惊人,比曼赫顿尤甚。我渐由山水主题转入都市主题,画作用色较多,几何元素亦较复杂。”(香港理工大学颁授荣誉院士2016年)天地情怀“由2006年至今。迁居港岛南区后,视野广阔,常见云天变化,海光辉映,落日飞霞,夜月入室,画面多用意笔与渲染,强调戏剧性效果。我喜以太极图的旋转结构,表现天地连成一体,无形的动力,周而复始,运行不辍。”(山之组天地情廿五Sky-LandExpression)(水之组水韵十五WaterMelody)(城之组城梦之四CityDream)(象之组天问AskingtheHeaven)王无邪老师所走过的艺术道路很长很长,以上仅仅是他所讲述的一部分。下期报道,我们继续分享。编辑:王丹陈卓愉未完待续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JwQb13kd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