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咖啡就是黑咖啡吗我喝着风味各异的咖啡,到世界各地玩了一圈|VICE

VICE 生活方式团队 ▼ 拖着全是贴纸和登记贴的行李箱,我登上飞机,即将航行十个小时。这次的目的地,我的标准只有一点:越远越好。不是距离的远,而是时间的远,这样我可以从起飞一刻就不再打开微信,以时差为由拒回所有的工作信息。 —— 这
原标题:我喝着风味各异的咖啡,到世界各地玩了一圈|VICEVICE生活方式团队▼拖着全是贴纸和登记贴的行李箱,我登上飞机,即将航行十个小时。这次的目的地,我的标准只有一点:越远越好。不是距离的远,而是时间的远,这样我可以从起飞一刻就不再打开微信,以时差为由拒回所有的工作信息。——这一切只是想想而已。此刻的我正坐在三里屯的一家咖啡厅,对着眼前的采访对象发呆,听不进去他讲述的精彩刺激的部落探险之旅,疲惫的状态让我除了“哦”再也表达不出其他情感,只祈祷录音笔不要断电吧。这种状态一开始只是偶尔闪现,但最近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最初一次是在我回国工作三个月:突然我不敢和朋友讲过去的经历,也不想翻手机里的旧照片,但我却越来越多地怀念起记忆里的细节:在西雅图的雷尼尔山国家森林爬美国最高的火山,在巴塞罗那的圣家堂感受高迪未完成的遗作,在伦敦的夜晚穿过塔桥帮一对喝多的gaycouple拍照然后自己也喝多,在西西里的土耳其台阶对着海大喊再听到来自海的回应。相册地图里到处都有我的足迹作为一个记录故事的人,我的行程数本应该与日俱增,然而事实却是:采访逐渐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公司微信的“100000+”越来越多而我的快乐越来越少,钱包里虽有写稿的奖金我却根本没有时间去旅行,好像已经活成了一个晚上北京瘫、白天咖啡续命的新时代宫女。北京的确很大,有时跨过一个区就像到了另一座城市,但这不是我要的旅行,我不想早上起床以后从一堆懒得叠的衣服里挑出“得体”的服饰,我想穿着比基尼做完瑜伽就跳进海里;我不想在午休时间去商场里的美容美黑中心照紫外线灯,我想到热带沙滩上趴着靠太阳自然美黑;我不想跟同事一起排在写字楼一层的咖啡店队里买来一个写错名字的塑料纸杯,我想到全世界的咖啡原产地国喝最纯正新鲜的咖啡。没人能拒绝大海,身为一个浪子,我的冲浪板早已抛光架好,只等浪来,然而在印尼的一段日子里等来的居然是风平浪静。于是,有重度深海恐惧症的我在当地人锲而不舍的游说之下,终于操起了潜水设备。苏门答腊岛的陆地因为山林环绕,是翠绿色的,由岸及海,海面也是碧绿色的。下水以后我才知道,原来海面下也是一片花园,沙地爬满海草,峭壁珊瑚林立,小鱼围着珊瑚摇曳,大鱼成群游过时水流拂面的感觉正如在陆地上扑来的风。潜水结束,回到岸上,血液里还余留不少氮气,在等待其消解排空的时候,必不可少的是一杯咖啡,暖身提神,驱散疲倦,和潜伴披着毛巾说说笑笑,迎接下一潜的到来。印度尼西亚的阿拉比卡产自岛上的丛林迷雾之中,咸湿的热带海风吹进咖啡树林,成熟的咖啡果子由农户们用湿刨工艺细作加工,这种半水洗的处理工艺在当地被称为gilingbasah,是印度尼西亚独有的咖啡加工方式,经此处理后咖啡的酸度会大大降低。有木香香调又混合了一些泥土芳香,醇厚有深度,低酸好入口,回味有淡淡的可可与枫糖香,让人能感受得到植物能量注入体内,元气十足。听说我要去哥伦比亚,朋友一阵担忧,波哥大是个充斥着毒品和贫民窟、枪支泛滥、黑帮肆虐的地方。初至哥伦比亚,我也有模有样的学着戴金表,抽雪茄,但其实我遇到的哥伦比亚人,都温暖、热情,恨不得每个人都拉着我跳一段Salsa。不过其实哥伦比亚最吸引我的,是城区随处可见的涂鸦,大概是有着一种“狂野”的城市氛围,被定义为“非法”的涂鸦有了任意生长的空间,贪婪地霸占着这里的每一面墙体甚至整栋居民楼房。在涂鸦之城,哥伦比亚人民用涂鸦来表达他们对生活和政治的不满,也用涂鸦来展现一种暴力无常的艺术。然而不论经历什么,哥伦比亚人民始终都没有丢弃的是咖啡产业,因为得天独厚的高原地理特征,哥伦比亚始终是世界重要的咖啡出产国。咖啡的种植和采收是极为依赖人工的产业,同一株咖啡树上的果实的成熟时间也不同,农户们如果没有把尚未成熟的青果和成熟红果一块摘除,就需要付多次的人工费来经常性的查看每一株树上成熟的果子,并一颗颗手工采摘,当天送往处理厂加工。产自哥伦比亚的晚收咖啡,每一颗果实都在树上待到完全成熟那一天再及时采摘,以大量的耐心劳作保证不混入任何不成熟的青果影响风味,最终收获的成果也对得起等待。咖啡液体颜色偏红,有活泼灵动的浆果香,待温度降低以后,丝绸般的葡萄酒香便出现,变得舒服圆柔。贾木许的电影《咖啡与烟》里,曾用咖啡来暗喻人生,人物对话陷入僵局与尴尬时,正好借由咖啡来排解。好在,哥伦比亚人热情似火说个不停,唯一停下来的时刻,恐怕就靠一杯入口的咖啡。一喝完它,就牵起手,在石阶铺成的路面跳起舞。埃塞俄比亚这个旅行目的地的灵感来源于在三里屯采访的部落探险的那哥们儿。他告诉我,在埃塞俄比亚南部的奥莫低谷,居住着几十个非洲原始部落。他们与世隔绝,有些甚至还处于结绳记事的阶段。最脱离当代的社会完全没有一点现代化的气息,只靠游客的门票和拍照小费过日子。除了这些神奇的原始部落,不能错过的还有大草原的野生动物大迁徙,不过身为一个保守的旅行者,我还是坐在越野车上用望远镜看看得了。都说人类就是从非洲大陆上走出去的,现代人类离不开的咖啡伴侣,也正巧源于埃塞俄比亚。来到了寻祖归宗的地方,在夏日酷暑体乏时,必须要一些柔酸味道来刺激味觉与胃口,一杯强度适中的阿拉比卡咖啡,喝得出明亮的酸味,还有带着柑橘调的饱满橙花香。温度降低以后,风味流转,果酱甜味凸显出来,甜度酸度变得均衡。埃塞俄比亚的咖啡是用最古老的日晒处理法制作的,咖啡匠人们必须用手工拣除绿色的未成熟果实,再将成熟的咖啡浆果平铺接受阳光曝晒,依靠人工的不断翻动,使空气均匀地在浆果间流动,在这个过程中水果的风味才能注入。《再一杯咖啡》是鲍勃·迪伦的一首歌曲,也是山川直人的一部漫画。这个漫画里每个单元里都必有咖啡登场,故事清新明亮,又如这款埃塞俄比亚咖啡有一种经过时间洗礼的香浓。我在非洲大陆上不仅寻得了自然旷野,更见到了现代人类上瘾之物的本初。帕斯曾说印度是一个“可以被描述,却不容易被定义”的国家。虽然北京距新德里不过三千多公里,但印度完全不同的宗教习俗和生活方式带给我太多神秘感了。带上足够的黄连素,我要体会一下印度的小脏摊儿,然后再去山里灵修十天,彻底净化一下心灵。印度的食物味道强,就连印度出产的咖啡,也有独特的浓烈强劲。如果没有一口就灌下,恐怕得放下杯子缓缓舌尖尝及的辛辣。喝一杯浓缩,仿佛饮尽一个shot。一口入魂,香料风味冲鼻,十分醒神,不可错过。雷蒙德·钱德勒私家硬汉侦探系列的主角,高大的菲利普·马洛总会豪迈帅气地冲煮咖啡,再一口畅饮而尽。在需要力量感的工作日,就该让爽辣的印度咖啡来发挥点睛之效。喝印度咖啡时,经常令人感觉喝的其实不是咖啡,更像是饮烈酒或者吃川菜,这源于印度的咖啡有一种相当不寻常的处理方式,叫做季风处理法。它源于在英国殖民统治期间船运误打误撞造成的“变质”,当时的咖啡豆以木箱承装置于船舱底部,远销欧洲的六个月航程里会经历季风天气,使咖啡生豆吸收了不少湿气,影响了成豆的风格。19世纪末期苏伊士运河开通后,航程时间大大缩短,缺少了咸湿季风的强劲吹拂,当时的人们反倒觉得咖啡“变了味”,因此季风处理法便被保留了下来。尼加拉瓜远在地球另一端的中美洲,在哥伦布第四次航行抵达该处。引至西班牙殖民之前,尼加拉瓜是印第安人的居住区,加勒比海浪惊涛拍岸,近百年尼加拉瓜遭遇了数轮天灾和政治动荡,但最初由天主教传教士引入,出于好奇目的栽种的咖啡产业却一直兴旺不衰。产自尼加拉瓜的阿拉比卡咖啡豆,使用黑蜜处理法,此法仅被少数几个中美洲国家采用,工序繁复,必须时刻监察情况和轮换咖啡豆位置。带有甜味的咖啡果实质感粘稠,包裹咖啡豆的果肉多寡又各有不同,单是要好好干燥咖啡豆,可能就得花上几星期时间。这样处理的浆果甜度更高,糖分含量也较高,同时还能保证醇厚的风味。谷物香深邃有力,还有轻微美妙的烟熏风味再混合蜜香,甜而干净,厚而不苦。1970年,飞往宇宙的阿波罗13号不幸遭遇氧气槽破裂的意外。休斯敦太空中心为了鼓励宇航员,并帮助他们平安回到地球,向他们传去信息:“你们现在快喝到一杯热咖啡了!”在地球等待你们好消息的,是亲人和美味的咖啡。而甘甜的尼加拉瓜咖啡,喝起来就有这种回家的放松感,在疯狂赶稿的深夜,最适合来上一杯。喝完这杯温柔甘美的咖啡,点击发送写好的稿件,我连电脑都懒得合上,就走进卧室倒在床上。钻进房里的,是刚才为了提神迷迷糊糊往NESPRESSO咖啡胶囊机里丢下的一颗尼加拉瓜咖啡胶囊萃取时散发出的香味……Nespresso“大师匠心之作”系列分别来自印度尼西亚、埃塞俄比亚、哥伦比亚、印度和尼加拉瓜五大重要咖啡生产国,深谙当地风土的咖啡匠人用适宜的处理工艺最大程度保留精品咖啡的风味,当地匠人的手工采摘、制作,被Nespresso的现代创新工艺注入封存于咖啡胶囊中。该系列现已上市咖啡胶囊打破制作手法的疆界,远渡重洋来到你面前。即使足不出户,有了这罐诚意满满的胶囊,你也能品尝到地道风味。//编辑:九里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JwQbBmDd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