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古称被称“安徽第一路”,却每年都要翻修,这是不想让人走了么?

合肥长江路前前后后迎来了十多次改造、扩宽,用民众的话来说就是,从小学就开始施工,到现在小孩都会跑了,长江路都没有一刻消停过! 确实,作为“安徽第一路”,长江路确实一直给合肥人民的记忆就是扩宽、改造,给人民的出行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这条安
原标题:被称“安徽第一路”,却每年都要翻修,这是不想让人走了么?合肥长江路前前后后迎来了十多次改造、扩宽,用民众的话来说就是,从小学就开始施工,到现在小孩都会跑了,长江路都没有一刻消停过!确实,作为“安徽第一路”,长江路确实一直给合肥人民的记忆就是扩宽、改造,给人民的出行带来了不小的麻烦。这条安徽的形象路,却大修十几次,小修从不断。历史上的长江路发展与繁荣并存长江路,位于中国安徽省合肥,始建于清嘉庆年间,被称为安徽第一路。合肥地铁2号线走向基本与长江路全线一致,西至南岗站,贯通合肥东西,是连接肥东、市区、经开区的重要主干道,是合肥市区出行的“大动脉”。清朝的时候,长江路还只是一条石板小路,称为前大街,十分狭窄,“路上都是被车轮轧出的深沟”,解放前的长江中路“窄到街对面的住家间可以搭根竿子晾衣服”就是当时长江路的真实写照。且与现在的长江路的走向也有一定的出入。1954年,长江路裁弯取直,路面从五六米宽一下子扩展到25米,真正成为了合肥市第一条横贯老城区的主干道。1956年,长江路又浇铺柏油,也成为合肥最早浇铺沥青的道路。1958年9月,毛泽东乘着敞篷车在长江路与10万市民见面,这是长江路最为辉煌的一刻。适应发展,长江路变“胖”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长江路渐渐“神气”不起来了。人口不断增加,车辆不断增加,长江路的交通负荷越来越重,25米的“身段”也开始显得有点“瘦”了。这个时候,有人开始略带遗憾地想起,如果按照一开始的规划,长江路原本要“胖”一点的。据说,1954年扩建时,长江路原本规划拓宽为50米。但在当时,合肥连车子都没有几辆,50米宽在很多人眼里显得太过“奢侈”,最后,长江路“减幅”一半,建为25米。在上世纪90年代的第三次“大建设”中,长江路再次拓宽,从25米扩建为33米。可见,城市规划者的眼光要十分长远,要跟的上城市发展的步伐,并要比发展先行一步。适应城市发展,长成安徽“第一路”1991年,扩建长江路金寨路至环城西路路段,使得长江路焕然一新,合肥公交1路、3路、14路就应运而生,开启了合肥公交的历史。之后的20多年,长江路仍在不断地修建和美化。1974年元旦,长江路桥通车;1984年初,完成了长江路西段的沿街房屋改造;1985年,长江路加铺9米宽、5厘米厚的黑色碎石。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25米宽的长江中路遇到了交通难题。人口增长,车辆增加,让这条满载着荣光的大道有点不堪重负了。当时长江中路的交通压力太大,以致于公交车停站下客,路就堵得不行。使得必须给长江中路再次拓宽。于是,从1992年4月2日开始,长江路被拓宽为33米,从此有了宽约4米的慢车道,并全改成三块板式水泥路面,559株法梧也被矮化移植,所有管网转入地下,隔离岛上更是花团锦簇。很多市民看着入夜后长江路上流光溢彩,都忍不住赞叹“长江路变靓了”。08年后又一次改造在合肥人记忆中,这已经不知道是长江路第几次扩宽了。2017年11月,长江中路(马鞍山路-环城西路)和长江西路(环城西路-五里墩立交)陆续启动全面改造。这是从2008年的大规模改造之后,长江路迎来的又一次“变脸”。新改造路段,亮点何在?目前长江中路道路较宽,车流量也很大,但空间感比较差,行车道也未能很好地规划设计。受轨道交通2号线建设影响,地面开挖路面破损、绿化被移植,道路板块内没有绿化带和绿化节点,仅有道路和点状的绿地,绿化景观较为缺失。街道功能上,人行道宽窄不一,总体偏窄,缺少休憩空间;沿街商铺的进门台阶普遍过长,也占据了行人通行空间。沿街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建筑风格各异,商铺标志和临街广告栏样式较多,显得凌乱随意。这一轮的长江路改造中,主要是对道路、排水、城市景观、照明、交通、建筑立面等,进行精品化提升。其中,路面交通改善、沿线景观提升是此次改造施工的重点。断断续续修几十年,长江路一直在“整容”1950年,长江路翻修;1952年,改造长江路;1953年,翻修长江路部分路段;1954年7月,扩建长江路部分路段;1955年,长江路正式定名。1991年,扩建长江路部分路段;1956年3月1日至8月16日,改造长江路部分路段;1961-1963年,改造长江路部分路段;1985年,改造长江路部分路段;1991年,扩建长江路部分路段;1992年4月2日,改造长江路及其行道树;2008年4月25日,长江路部分路段改造并扩宽;2017年11月10日-2018年5月8日,改造长江路部分路段及其配套市政设施。从1950年至今,67年长江路经历了大大小小十几次改造、扩宽,或大或小,有几次竟持续几年,真可谓是无时无刻不在改造。从当初的小石板路到现在的安徽第一路,它经历了多次蜕变!长江路改造:吐槽与无奈并行解放初期,当时合肥只是个小县城,人们上街能拎个竹篮已经很时髦了。至于修路,虽然也摊派征收了几次钱,将青石板换成了赭色糙石,后来又换成碎石子铺路,但长江路仍不见起色,有的地方反而更坎坷不平。而合肥人用以嘲笑修路的歇后语“前大街的路——越修越坏”,却逐渐流行起来。直到后来,长江路的多次改造,也是让市民吐槽,路面越修越不平,周边商业越修越没人气,路面越修越脏。。。等等,都是合肥人民一直吐槽的重点。比如三里庵段为了修地铁,使得那边的灰尘变大,人们过路也麻烦,交通也十分堵塞,上班族都要早早起床,以防堵车迟到。长江路作为合肥的主干道,是合肥的交通动脉和合肥的门面担当,改造后的长江路会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便利,快捷。而且小编感觉,这次改造后,长江路应该不会再有大的改造了,毕竟二号线开通,对于缓解长江路的交通压力具有很大的作用。对于长江路改造,你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以留言,与读者互动交流。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JwQkMGx6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