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道占星课程不是她选择了占星学,而是占星学选择了她|专访若道创始人蒋颖

作者/曼筠Mandy 编辑/Tang 摄影/Iris 等 写在前面的话 编者的话 10月中旬,在斯蒂芬·弗里斯特老师大理冥王星工作坊之际,若道创始人蒋颖女士接受了独立采访人曼筠Mandy的采访。短短的数千字让我们看见了蒋颖,一个严肃
原标题:不是她选择了占星学,而是占星学选择了她|专访若道创始人蒋颖作者/曼筠Mandy编辑/Tang摄影/Iris等写在前面的话编者的话10月中旬,在斯蒂芬·弗里斯特老师大理冥王星工作坊之际,若道创始人蒋颖女士接受了独立采访人曼筠Mandy的采访。短短的数千字让我们看见了蒋颖,一个严肃占星学推广者真实的模样。本文采访者/作者曼筠Mandy采访者/作者的话在去采访若道创始人蒋颖之前,我与占星学一直保持着礼貌的距离。身边学占星学的朋友不少,一见面就用星星语表达着我懂你的“亲切感”,和遇事怪水逆的人生态度,让我实在无法对占星学产生好感。朋友了解我的态度,说若道在中国推广严肃占星学。她知道,从一开始,在一些人的观念里,占星就被定义为算命迷信,那些选择成为占星师的人,也多少被打上“怪胎”的标签。而像蒋颖这样的人,愿意献身这个行业,同时拒绝被称为“迷信者”,他们通过日复一日的坚持,努力为“占星学”正名。怀着对蒋颖和严肃占星学的好奇,我们的访问约在了斯蒂芬老师工作坊期间。工作坊在大理古城一家新落成的酒店里,据说这是全大理唯一一家能够装得下若道百人大课的酒店。到了约定时间,蒋颖与团队成员一起朝我走来,她的身材比旁边的同事都要娇小,但却丝毫没有掩盖她的气场,这个小小的身体里装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的力量。我们在酒店的茶席边坐了下来,外面下着雨,旁边响起钢琴的伴奏声,端起飘香的普洱茶,对话就此展开。本期主角蒋颖(Felicia)若道创始人ISAR中国副主席、ISAR认证占星师蒋颖ד出柜”之前蒋颖的前半生,很中国。没有年少时期的灵性启迪与求道,而是从中国现代教育体制里走出来的女孩。她是坊间“别人家的孩子”,喜欢读书,品学兼优。和大多数中国式学生一样,年轻时的蒋颖并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为了让父母感到骄傲,听从家人的安排,成为“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理科生。在自己既不喜欢又不擅长的化学专业里折腾了几年之后,开始学习经济学。可惜,经济学并不是一门解决人生困惑的学科。面对职业、情感、梦想中的困惑,蒋颖束手无策,当时的她能想到的就是去读MBA,希望透过商学院的学习能够带给她希望的曙光。|蒋颖正在接受曼筠Mandy的采访然而,沿着原有的生命轨道,即便蒋颖一次又一次地做出了努力,生命困惑仍然是一位固执的访客。而梦想的破灭,强大的挫折感更是把蒋颖逼得走投无路,她在一点一点的被吞噬。直到那个改变命运的时刻来临,一次偶然的机会,蒋颖看到了胡因梦老师的博客,另一扇窗为她打开了。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与蒋颖以往所了解的一切都不一样。在人生的最低谷,传统学霸蒋颖与身心灵有了第一次邂逅。她像一只沉睡的老虎被唤醒,强烈地渴望要了解自己。蒋颖说:“只要有课就去上。”市面上有什么课,她就去上什么课。她在不同的课程里奔波,寻找未知的自己。有一个问题,被问了无数次:“为什么选择占星学?”蒋颖找不到一个有逻辑的说法,她在谈话中梳理着自己的思路,最后给出了答案:“如果现在回去想当时的道路,我只能说是因缘际会。”教占星学的她有意避开了“命运的牵引”之类的说法,因为她说命运看上去是很被动的东西,她谨慎地斟酌自己的用词,以免给人们造成误会。或许,正如她在另一篇文章中提到的“不是你选择了占星学,而是占星学选择了你”。|蒋颖(中)和同为若道创始人的大卫·瑞雷老师(右),与进化占星学创始人斯蒂芬·弗里斯特老师(左)合影蒋颖×若道2010年筹备,2011年创办若道。投身于传统金融并购行业的她,来了一次并不华丽的转身,成为追随自己热情的占星机构创始人,过程就像高潮迭起的通关进阶游戏,有充满意义与希望的时刻,也有在外界的风云变幻,不被理解时守住内心的自我修炼。一个家长心目中的乖乖女,一个学校中的优异生,一个在金融界摸爬滚打的女强人,全身心投入了占星圈。放弃丰厚的薪酬,进入前途未卜的行业,和之前的生命困惑、职场挣扎相比,若道对蒋颖而言,是一条新的生命线。关于身份进入占星圈的最初几年,太多的话题是围绕“身份”展开的。蒋颖坦言:“这种身份的转变,是非常大的落差。”转行的蒋颖无法再满足父母的期待,家中有人来做客,介绍家庭成员职业时,到蒋颖这儿就消声了;当别人追问小女儿的职业时,父母也只是回答“做点小生意”。为了顾及父母的颜面及感受,蒋颖对此从来也不说什么。对于需要社会和他人认同的蒋颖,面对外界对占星师的人设,蒋颖的内心有着解不开的结。她很清楚自己没有做到一个非常自由的人,也并没有完全的自我接纳,她仍然希望可以融入群体,可以感受到被接纳。这个不能说出口的职业,对蒋颖而言,是一种沉甸甸的压力。外界的揣测和质疑,蒋颖不是不在意,而是拥有自己的态度。她身上透露出一种“把所有问题都看做是自我成长机会”的态度。“一定要把别人对你的态度当做对你个体化的验金石。”这句耳熟能详的金句从蒋颖嘴里说出来,有一种踏实的力量。她并不盲目地将自己置身于老是评判与不接纳自己的人群中,而是尊崇“有点点挑战的时候刚刚好”。透过别人来了解自己的成长是没有错,但也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群体。|在2018年若道大理天蝎座市集的沙龙中,蒋颖为大家带来关于天蝎座的演讲关于挑战人到中年的蒋颖开始攀爬一座新的山峰,谁也不知道,她走向的希望和困境会以怎样的面貌展开。相对于大多数人,她身上没有浪漫的灵性主义,幻想着进入了一个美好而充满意义的行业,从此就能过上丰盛喜悦的自由生活。蒋颖身上有着圈内人难得的清晰:“创业本身是艰难的。如果你之前在打工,后来自己去创业,会觉得更有自由,那可能都是你的想象。”她建议大家都去看一下《创业维艰》那本书,将对美好创业的意淫拉回到脚踏实地的生活中。若道创办的前几年,常常都在担心是否能活下去。面对外界各种飓风般的变化,蒋颖说:“自己的内核部分还是比较稳定的,没有太多的波动。有时的确也会有放弃的想法,但不是因为公司经营方面的事,而是不太善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蒋颖一直认为“你要做的事情一定不是为了自己,或者是为了某个小团体”。遇见占星学之后,她从内心深处升起一个声音:“这是一个可以为整个社会做出贡献的事情,中国人需要占星学”。“如果你认为这个事情是有意义的,那你就坚持呗”,一股更大的力量在推动着她往前走。创业的过程孤独、艰辛,有时让人倦怠,当我问及创业过程中的“困难时”,蒋颖都将之称为“挑战”。她深知“占星学这个产品不是刚需”,想要让人本主义占星学站上中国的舞台,想要扭转人们对娱乐占星的误解,没有秘密通道,等待在这场旅程上的是接连不断的挑战,她一开始就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而当成绩出现时,蒋颖也没有显示出丝毫的狂妄自大,她最常跟同事说的话就是:“若道的成功并不是我们个人有多么的棒,而是因为没有太多人跟我们竞争”。|2018年蒋颖在美国芝加哥参加UAC国际占星大会时的留影关于竞争如果说若道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是因为处于一片没人竞争的蓝海之中。那么近几年越来越多机构和老师的崛起,竞争也就成为若道不得不去面对的挑战。提起竞争,蒋颖透露出的仍是一份轻松,甚至是些许兴奋的神色,在她眼中,重要的是人们对待竞争的态度。“我喜欢竞争”。这是蒋颖一直对团队成员说的话。对于这种喜欢,蒋颖给出了掷地有声的理由:如果只有一匹马,你一匹马圈的地只能有这么一点,而如果有十匹马就能圈好多地。竞争,意味着更多的人来传播占星学,让更多人知道占星学。如果只有一匹马吃草,那很容易懒。如果是有几匹马,你就需要更强壮更好。所以这能帮我们成为更好的服务者。这是考验你。你对自己的独特性,是不是真正的信任,是不是真的接纳你自己。另外,蒋颖认为现在社会的一大问题就是:我们觉得资源很缺乏,我们出于恐惧去做一件事情,去采取一个策略。而这种做法非常的不身心灵。从认为“问题就是机会”的蒋颖的角度看过去,从小在竞争中长大的中国人,可以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去看待我们在竞争中的创伤,这是疗愈的机会,我们可以学习去面对自己的恐惧。谈起竞争创伤,蒋颖也经历过。虽然在学校很厉害,却仍然会很紧张,会觉得自己不够好,会怕被比下去。看着在我面前平静地谈着创伤的蒋颖,童年的创始似乎没有在她身上体现出来。我想这得归功于她的内在工作。佛教中的“随喜”,也是她日常践行的修行之一。面对汹涌而来的竞争者,蒋颖并不担心,她把这当做是对自己人生的测试题。“我们需要另外一个人来挑战我们,让我们变得更好,让我们一起变得更好”。关于成就2010年至2018年,8年多的时间,在若道学习的学员超过千名,85名占星师通过若道取得了ISAR(国际占星研究协会)资质认证,站上了国际的舞台。如今,若道成为了全中国知名的占星机构。面对若道取得的成功,蒋颖从未说过任何狂妄之语,她只是淡淡地说:“我觉得是更多人的觉醒,是社会在往前进步。即便没有若道,没准有个X道,或者若X。因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它需要某种东西产生的,无非是由谁来做。我觉得是某种幸运,恰好做了这件事,我个人觉得主要还是时代造就的。”但在与其他工作人员和学员的聊天中,纷纷提到了:“如果没有蒋颖,若道不可能走到今天。”“我们都被她对这份事业的情怀和热情所打动,特别佩服。”“这个女人落地能力超强。”……|蒋颖正在接受曼筠Mandy的采访我眼中的蒋颖在与蒋颖聊天的过程中,她的话语体系里很少出现那些高级的星星语,不需要用星座去评判一个人,不需要急于证明自己,仅仅是自我觉察-接纳-改变。极少有老师能像蒋颖这般自在,在采访中大谈竞争,很多人会选择回避的话题被蒋颖很坦荡地说出来。对于蒋颖而言,这看似敏感的话题是如此的自然和正常。蒋颖说自己是一个比较中庸的人。有时候,中庸是一种没有主见,或者隐藏人生态度的技巧。但对于蒋颖而言,中庸本身就是一种人生态度。“修行时不能像逛灵性超市一样,但也不能只用一样工具,得多尝一下。”“修行中,主观经验与客观参照都很重要,理性和感性都非常重要。”“透过评判你的人检验自己的成长,但也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群体。”“学习要以学员为中心,但有时候老师才知道什么是最好的。”“要喂养正向的部分,但也要工作阴影面。”……她在用看似矛盾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智慧与清晰。如今,蒋颖面对生活的复杂性与矛盾,不再是那个缩在生命困惑中的小女生,在某种程度上,她解答了那个20岁年轻人心中的困惑,但同时也对未知的部分有更多的释怀。|2018年若道团队赴美国参加UAC国际占星大会作为一名机构的联合创始人和职业占星师,蒋颖有着运营人的敏锐实干精神,以及产品人的研究专注精神。在采访过程中,对于创业中的辛苦,对于学员的用心,蒋颖只字未提。而在之后采访大卫·瑞雷老师时,才知道蒋颖为了这份事业常常得一天工作12个小时。就在大理当天的课程,晚课结束学员熄灯以后,蒋颖和她的团队都还没有休息,在下着雨的阴冷的空气中,一群人窝在酒店房间里复盘当天的内容,只为了第二天更好的服务。蒋颖对于占星学有着她自己的坚持,而作为创始人的她,也将这份坚持带到了若道,不再是凭借一己之力去逐梦,而是拥有了一群和她有相同目标的人,一起走下去。(未完待续)版权声明: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首发于若道平台,欢迎转发,反对抄袭。友号转载请申请白名单。曼筠Mandy独立采访人心灵幽径工作室创办者专注于研究:心灵成长的学习方法论,有效避免成长过程中的陷阱微信公众号:较真心灵(Just1Truth)长按打赏微信又又又改版啦,不想错过若道的推送?▼点击图片查看若道君推荐(以下课程接受插班ing)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JwQkpDk6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