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小镇2万人,90%说客家话_广东_洛川_四川

#头条创作挑战赛# 客家,唯一不以地域命名的汉族民系,全球约有客家人8000万,其中有近七成分布在广东、广西、江西、福建以及港澳台等地。 客家这一称呼,在古时候泛指所有的客籍汉人。客家,伴随着中原先民们数次由北而南的大迁移,在赣粤闽边区

#头条创作挑战赛#

客家,唯一不以地域命名的汉族民系,全球约有客家人8000万,其中有近七成分布在广东、广西、江西、福建以及港澳台等地。

客家这一称呼,在古时候泛指所有的客籍汉人。客家,伴随着中原先民们数次由北而南的大迁移,在赣粤闽边区最终形成的。

在中国客家博物馆中,对客家的表述为:客家一词,源于清初广东粤西人对惠、潮、嘉、韶移民的称呼。

而在相关史料中,最先提出“客家”这一概念的是上世纪30年代,著名学者罗香林教授在《客家源流考》中,并为广泛认可。

当沿海地区的客家人打拼天下,行走四海的时候。远在成都的一个小镇上,一群被当地人称作“土广东”的群体,却并不知道自己有了新的名字。

他们从清朝初年来到这里,300多年少与外界通人烟,保留着独特的客家风俗和客家文化。走出这个小镇,他们讲自己的土话,会被周围人投以异样的目光。

这种情况,一直到2005年,第20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小镇召开,这是世客会第一次在中国西部举行。

这个小镇就是洛带。

洛带,位于成都的东郊,隶属龙泉驿,洛带镇人口2.3万,客家人占到九成以上,也就是说有2万人说客家话。

洛带的客家人大部分从湖北,广东等地搬迁过来,从中原到岭南,再岭南而四川,洛带客家人从300之前的历史深处走来。如今,很多专家学者认为洛带是中国内陆“最后的客家王国”。

300年沧桑变化,洛带的客家人乡愁不变,恪守祖训,他们以是否会说客家话、祖先神位写法和家族来源作为文化认同的标志。

走进古镇,客家民居,古街古巷,广东、江西、川北、湖广四大会馆,客家公园,巫氏大夫第和燃灯寺等建筑带来的古朴风韵,让每个人恍如穿越。

洛川的客家人,对外讲四川话,但是彼此交流,都使用客家话,他们用这种方式,把祖先带来的客家语一代代延续下来。

在这里, “太阳”叫“热头”,“昨天”叫“秋哺日”,“一日三餐”称作‘食朝、食昼和食夜”,而“穿件外衣”为“著件面衫”,客家话的一板一眼,在这里保留着原汁原味。

这一切,恰如洛带广东会馆中,那副讲述客家历史变迁的楹联,其中下联写道:“华简俱成桑梓地,乡音无改,新增天府冠裳”。

洛川客家人,为什么会来到这里呢?他们又是从什么时候来的?

因为“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政策。

清朝初年,在经历了40多年的天灾人祸后,四川人口锐减,明万历六年(1578)四川人口为300多万。到清康熙24年(1685)四川人口不足10万。”整个四川,千里无烟,空如大漠“。

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启动了大移民。而客家人,也开始了“西进运动”,这是客家人的第五次大迁徙。

几百年来在洛带繁衍生息,留下风雅传承的古韵记忆,形成了成都市境内著名的客家古镇。如今的洛川客家人,也不再被称作“土广东”。

如今的古镇不再偏远,这里距离成都市中心不到20公里,自驾不过30分钟就能到,当天往返不成问题。公交也方便,从五桂桥坐班车到龙泉,再转乘中巴就能直达了,全程票价8块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JwQxRZZr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