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进化时代原创内容找人的时代,进化中的“乐人+”如何让小众走向流行?

作者 | 范志辉 这个夏天,因为《乐队的夏天》的走红,展现了中国独立音乐的多元切面,引发大众对于乐队文化的关注,更重要的是,让大家意识到原来还有那么多好的原创音乐没有被发现。 不过,这也从另一个层面也证明,市场中并不是没有好音乐,华语乐
原标题:内容找人的时代,进化中的“乐人+”如何让小众走向流行?作者|范志辉这个夏天,因为《乐队的夏天》的走红,展现了中国独立音乐的多元切面,引发大众对于乐队文化的关注,更重要的是,让大家意识到原来还有那么多好的原创音乐没有被发现。不过,这也从另一个层面也证明,市场中并不是没有好音乐,华语乐坛也没有崩坏,痛点在于好音乐和受众之间缺乏一个合适的接口。当人们发现音乐的模式从“人找内容”变成“内容找人”,如何让这个接口变得更为精准有效且可持续,变得至关重要。其中,就有像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打造的“乐人+”品牌,旗下“乐人+”live通过举办高标多风格的原创音乐live现场,并打通线上线下的传播渠道,力求为乐迷呈现最原汁原味的超级现场,让更多好音乐被潜在的受众听到和喜欢。“没想到现场live版本能让人如此沉醉”8月8日晚,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的第二天,乐人+LIVE艾怡良《不想忘记的名字们》金曲首唱会在上海万代南梦宫甜蜜开唱。这场精心准备的live演出,更像是乐迷们和艾怡良之间的七夕。声线独特、唱作俱佳的艾怡良,曾经在各种音乐比赛中历练成长,作品也逐渐被市场和行业认可。2016年,艾怡良凭借个人专辑《说艾怡良》入围第28届台湾金曲奖七项提名,并最终摘得“最佳国语女歌手”奖项,成为名副其实的“金曲歌后”;今年,她凭借第四张个人专辑《垂直活着,水平留恋着。》入围第30届金曲奖五项提名,并最后获得“最佳作曲人”奖,唱作才华毋庸置疑。当晚,艾怡良以一袭黑西服出现在舞台上,以一首潇洒自如、唱腔多变的《玻璃心》开场,一下子就被带入她的音乐世界,不少歌迷都表示“后知后觉有点上头”。随后爵士风的《MetalGirl》、轻缓从容的《一整夜》等歌曲则让现场变得浪漫起来,真是“难得的夜”、“最美的夜”。而在演唱《寂寞无害》《我们的总和》《ForeverYoung》等热门歌曲时,都会引发现场大合唱,艾怡良是深情的、细腻的,也可以是炽热的、奔放的,在赤裸的自我剖析中写下真诚动人的歌曲。在她慵懒沙哑的嗓音演绎下,一首首新歌风格各异,在现场live的加持下被真实还原出来,歌者和听者的情绪都在同一场域中被放大了。而借助如此零距离的接触形式,不少粉丝也在直播间表示,“早知道艾怡良的歌曲好听,没想到现场live版本能让人如此沉醉”,而更多的人发现了这位宝藏歌手。作为近年来女性唱作歌手中的佼佼者,艾怡良对Pop、Jazz、R&B、Funk、Blues、Soul、电子等多重风格都有尝试,创作能力也早已得到金曲奖的认可。而在当晚现场,艾怡良就像是远道而来的朋友终于相聚,其间的talk环节都是歌迷的欢乐互动中进行,时不时传出她爽朗的笑声。而她本人也强调,希望所有歌迷能够彻底释放自己,宣泄出自己最真实的情感,表示“我想看到你们真正把自己解放开来的样子”。而在演出的间隙,艾怡良也感谢了此次首唱会的主办方——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旗下乐人+品牌,而更多的乐迷则在QQ音乐、酷狗音乐和酷我音乐的同步直播中,一同零时差地感受见证了这个甜蜜的不想忘记的夜晚。进化中的“乐人+”,给原创音乐更多可能其实,无论是《我是唱作人》《乐队的夏天》这样关注原创的综艺爆发,还是在地下酝酿多年的独立音乐,都共同指向了一个趋势:原创音乐代表了华语乐坛的未来。当然,换个角度去看,这也是当下音乐市场的新机会。自“乐人+”2017年以来至今,已经成功举办近30场演出,涵盖民谣、摇滚、soul、古风、电子等多种音乐风格,并与朴树、袁娅维、苏运莹、GAI、白安、谢春花等原创音乐人均有合作。而被称为“金曲歌后”的艾怡良的加入,正是“乐人+”在艺人合作上具备足够多样性的表现。作为腾讯音乐娱乐在原创音乐领域的重点布局,除了高规格的演出设备和配置,更会集中平台内外的强大流量资源同步宣发,助力各类型音乐出圈。与此同时,无论是线下的live巡演还是线上的直播,都将为乐迷提供获得高质量、沉浸式的音乐体验,甚至促使他们走进livehouse,找到更多好音乐。目前,“乐人+”已合作8种不同风格音乐人和2场音乐节。而经过两年的摸索和沉淀,“乐人+”自身也处于不断的进化过程中,以更好地对接市场,服务音乐人。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7月31日,整体线上数据较2017、2018年度普遍增长较多,尤其是与更多新兴头部音乐人的合作,使得直播数据增势明显。其中,近期举办的李琦专场在专辑《世界真奇妙》还未正式发行前就展开演出,采用了颠覆性的“先演后发”的模式,在招商冠名上也取得了较大成功,实现了“乐人+”的第一次价值变现。这些领域基本涵盖了内容生产、传播、变现等多个层面,而数据、票房、招商上的好转也说明,“乐人+”在近两年的持续打磨、进化中已经得到了乐迷和品牌方的认可,逐步走向“以内容养内容”的正向循环。值得注意的是,“乐人+”在落地过程中也探索出了多种合作模式,比如与陈鸿宇的“乐人+专辑巡演”模式、与白安合作“乐人+新歌首唱会”模式、和草莓音乐节合作的“乐人+音乐节”模式等。而可以预见,这些并不会“乐人+”的最终形态。在整个项目中,“乐人”始终是向外延展的核心,而“+”则代表无限的可能性。它不只是一场live秀,而且通过持续优化的现场和直播体验,让音乐人能够得到收入和历练,也能帮助他们覆盖更多圈层的乐迷,乃至逐步圈粉出圈。总结以“乐人+”为代表的演出品牌的落地,不但为日渐挑剔的乐迷提供了多元的音乐选择,让用户获得了“看live、直播互动、听live音频”的完整体验,更也让亟待出头的音乐人获得了全新的行业上升通道。对于平台而言,也可以扩充自身音视频版权资源,为后续布局音乐演出和音乐人市场建立壁垒,完善平台的内容生态。当然,这只能是结果,而不是过程和目的。就像艾怡良在演出时对乐迷所说的,“就像你们是真的,实实在在来到演唱会,我实实在在唱给你们听。”这份真诚对待音乐和乐迷的初心,其实跟“乐人+“的初衷也是一致的,“独立音乐,流行有道”。我们相信,好音乐从来不分大众小众,小众只是尚未流行的大众。排版|安林本文为音乐先声原创稿件,转载及商务合作,请联系我们。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Rw11jzZw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