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地球母亲的一封信“地球母亲被中国感动”:天然形成6000亩的“湖泊”助力治沙

沙漠,气候之干燥,环境之恶劣,是世界上最不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之一,被誉为"生命禁区"。别说一般人,即使是老资历的探险家,也不敢轻易深入沙漠腹地。沙漠绿洲更是沙漠人民赖以生存的命门。 在中国就有这么一群人,不为旅游也不为探险,他们常年在沙漠中
原标题:“地球母亲被中国感动”:天然形成6000亩的“湖泊”助力治沙沙漠,气候之干燥,环境之恶劣,是世界上最不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之一,被誉为\"生命禁区\"。别说一般人,即使是老资历的探险家,也不敢轻易深入沙漠腹地。沙漠绿洲更是沙漠人民赖以生存的命门。在中国就有这么一群人,不为旅游也不为探险,他们常年在沙漠中行走,只为了使沙漠重新焕发出升级,这伙人被统称为治沙人。得益于中国科技的进步,治沙人们的努力,中国是世界上沙漠最多的国家,但同时也是世界上治沙最成功的国家。近些年来,中国人致力于治理环境,我们周边的环境日益变好,终于\"地球母亲回心转意\",仿佛被中国人们感动了,开始积极配合中国人治理环境。就在前不久,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北部边缘的沙漠中,出现了一个大小有6000多亩的湖泊,堪称沙漠中的奇迹,这是怎么回事呢?千泉湖是一块典型的天然湿地,湿地植被面积达两万多亩,水域面积达6000亩。湖边一望无际的芦苇丛中,有大小泉眼三千多个,这些泉眼大的有七八十平米,小若针尖,泉泉相连。万亩水波芦苇成帐,水道纵横。治沙效果好了,水分流失少了,原本是沼泽的千泉湖,在周围雪山常年累月的雪山融水的积累下,终于逐渐被\"滋润\"成了一个湖泊。千泉湖的出现,可以说是极大改变了新疆人们的生活,为了保护千泉湖的生态环境,政府在千泉湖周围建立起了生态保护区,同时还在湖上建立起了蓄水大坝,防止湖水干涸。另外,还有一条专门通往千泉湖的公路,这条湖泊的存在使周围以千泉湖为中心的治沙行动都变得便捷了起来,中国治沙人们以千泉湖为中心,种植了芦苇12000亩,有次森林2800亩,天然草场2万余亩,总绿化土地面积达到30000多亩。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Rw12k9gd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