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博士说中医|从“毉”到“醫”谈中医的酒文化_说法_巫术_巫医

医的繁体字有二种写法,“毉”和“醫”。这两个字的上半部分是相同的,但下半部分不同,一个是“巫”,一个是“酉”。 “毉”字产生于先秦时期,与古代巫医有直接关系。“毉”义寄寓形,是个形声兼会意字,上“殹”下“巫”。《说文解字》对此的解释是:“巫

医的繁体字有二种写法,“毉”和“醫”。这两个字的上半部分是相同的,但下半部分不同,一个是“巫”,一个是“酉”。

“毉”字产生于先秦时期,与古代巫医有直接关系。“毉”义寄寓形,是个形声兼会意字,上“殹”下“巫”。《说文解字》对此的解释是:“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巫是中国古代一种专门从事祈祷、占卜活动的职业。在当时的地位相当高,在社会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她们“上通天、下通地,中间通男女之事”,通过祈祷、祝福、巫术、咒语来治病。因此有“医巫同源”之说,《说文解字》曰:“古者,巫彭初作医”。

但巫也经常以替人祈祷为由,装神弄鬼,骗财取物。社会上时常出现病后请大仙,“呼诸魍魉,请乞福佑,欲冀延年”,而“终不能得”的结局。

扁鹊看到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提出了“六不治”的说法,其中一条即“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说明随着文明的进步、医学的发展和知识的传播,人们已经认识到巫医的欺骗性和无效性,巫和医最终分道扬镳。

"

这时候“醫”就出现了。“醫”字由“殹”“酉”两部分构成,“医”外“匸”(xì)内“矢”。清代徐灏《说文解字注笺》注解:“匸,有所挟藏,言其中可以藏物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矢,弓弩矢也。从入,象镝栝羽之形。”又言:“医,盛弓弩矢器也”。可见“医”的本义为盛箭的袋囊,与军事有关,而与疾病及治疗无关。

"

“殹”(yī)是在“医”的基础上加上了一个“殳”(shū)。“殳”其古字形像手持锤棒一类的器具。殳的本义认为是一种兵器,无刃,有棱,主要是撞击用。所以“殹”是一个会意字,就是用针灸、砭石等诊疗的一种方式。《说文解字》云:“击中声也。从殳医声。”王育说:“殹,病声。”即“殹”表示治病时的叩击声,也可理解为病人发出的呻吟声。

“醫”的下部是用“酉”替代了“巫”。刘心源《奇觚室吉金文述·卷二》中下说:“酉,古文酒字,象酒器形”。

其实酒很早就用于医疗保健了。殷墟甲骨文有“鬯(chàng)其酒”,这是最早文字记载的药酒。鬯酒是以中药郁金香与黑黍酿酒而成。《周礼》记载:“王崩,大肆,以鬯”,可见鬯酒能祛恶防腐,有芳香、避秽、除邪的效果。马王堆出土女尸的长久保存,也得益于它的作用。

自古就有“医源于酒”的说法。《周礼》云:“酿粥为醴曰医”。醴者,甜酒娘也。王莽曾下诏说:“酒,百药之长”(汉书·食货志下)。《黄帝内经》中也有“汤液醪醴论”,醪醴就是治病的药酒。此后我们的生活和医疗,都与酒都发生着密切关系。因此就有了“妙手回春赖酒力,药到病除籍酒功”的夸张说法。

"

祖国医学认为酒入心、肝、肺、胃经。甘苦辛,温,有毒。可以通血脉,御寒气,行药势。治疗风寒痹痛,筋脉挛急,胸痹,心腹冷痛等。阴虚、失血及湿热甚者忌服。西晋《博物志》记载:“昔有三人冒雾晨行,一人饮酒,一人饱食,一人空腹。空腹者死,饱食者病,饮酒者健。此酒势辟恶,胜于他物之故也。”认为饮酒者因酒得以抵御“晨雾之邪”而不致病。

"

因此,许慎《说文解字》中解释,“醫,治病工也。殹,恶姿也;醫之性然。得酒而使,从酉。酒所以治病也。《周禮》有醫酒。”可见药酒等药物取代了巫术是必然的,古医字就演变成了从酉,我们就有了医源于酒的认识。“醫”的产生则反映了人们已经开始抛弃了用巫术治病的原始阶段,逐步用酒等中医药的方法来养生治病,并逐渐科学化,规范化。

胡博士说中医|滋味巧妙,药用价值丰富!榴莲和橄榄都是宝藏中药

胡博士说中医|海南美食的灵魂食材——椰子浑身都是宝!

来源:“胡世云主任”公众号

执行编辑:曾梦芸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Rw1PRXYr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