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动京城李清照十六岁写下两首词,轰动京城,都以为是东坡之作

距今九百年,北宋元符二年,即公元1099年,两首《如梦令》像一阵春风薰醉东京开封,在北宋京都引起强烈震撼: 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
原标题:李清照十六岁写下两首词,轰动京城,都以为是东坡之作距今九百年,北宋元符二年,即公元1099年,两首《如梦令》像一阵春风薰醉东京开封,在北宋京都引起强烈震撼: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有人说:这两首清新婉约的《如梦令》准是远谪蛮地、白发苍髯的翰林学士苏东坡新作!那“浓睡不消残酒”、“沉醉不知归路”不正是东坡居士纵酒放达的生活方式?那“雨疏风骤”、“绿肥红瘦”不正是东坡学士字字珠玑的遣词用字?那美轮美奂的意境没有苏轼式天才焉能营造?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跟苏东坡一问世就不胫而走的《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天涯何处无芳草”相比,这《如梦令》不仅毫不逊色,还多了几分清丽妩媚,添了几分天真烂漫。知情者却说:这《如梦令》是位如花似玉的少女所作,其父李格非,官太学正,这位待字闺中的二八娇娃名曰“李清照”。一个十六岁少女竟写出可跟词坛泰斗苏轼媲美的词!实在不可思议。但《如梦令》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和鲜明女性特点不容置疑。莫非上天把从才子江淹手中收回的彩笔,经过几百年精雕细琢,又郑重其事交给了一位姑娘?在北宋文坛以道德文章名世、高歌“大江东去”的豪放派领袖苏轼,“道大难容,才高为累”,贬官岭南数年,虽怀千古英灵之气,却“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世上纷传64岁的苏学士因受湿热,已“病不能冠带”。江山代有才人出,就在一代文豪苏东坡似红日西坠的壮士暮年,孔孟之乡的红妆少女李清照,如一轮新月,横空出世,登上文坛。特殊的生活氛围,特殊的艺术修养,特殊的悟性灵性,使李清照继柳永之后绘成神州文坛另一道亮丽风景:跟苏轼开先河的豪放派分庭抗礼的婉约派。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Rw1bARPd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