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回分解世上再无下回分解,人间不见单老风采!

大家好,我是“文以载道,成风化人”的小夜,本期我们的主题是:世上再无下回分解,人间不见单老风采! 评书大师单田芳去世,让人不禁一阵感伤。他的评书陪伴着我的学生时代,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或焦虑、或兴奋、或痛苦、或激动的夜晚。每每听到他那富有磁性
原标题:世上再无下回分解,人间不见单老风采!大家好,我是“文以载道,成风化人”的小夜,本期我们的主题是:世上再无下回分解,人间不见单老风采!评书大师单田芳去世,让人不禁一阵感伤。他的评书陪伴着我的学生时代,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或焦虑、或兴奋、或痛苦、或激动的夜晚。每每听到他那富有磁性沙哑的嗓子,经典的小说被他演绎的栩栩如生,给人无限的遐想与回味。评书作为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口头讲说表演艺术形式,从宋代就开始流行起来。道具很简单,一张桌子,一把折扇,一块醒木,一人一衫足矣,全凭说书人的一张口才,更见其功力,没有个几年十年的磨练,根本不可能有很深的造诣。单田芳,1934年12月14日出生于辽宁营口的一个曲艺世家,是我国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从艺六十余年来,单田芳先生共录制了广播和电视评书110部,共计12000余集,节目时间约6000余小时,演播内容包罗万象,纵横古今,既有脍炙人口的传统评书。他惊堂木一拍,白纸扇一抖,每次说出“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时候恰恰是最精彩的时候,这句话揪着人的心,让人期盼下一回的精彩讲述。可以说评书成就了单田芳,单田芳也让评书更加发扬光大。从1956年,他首次登台表演的第一部《大明英烈》到2007年的收山之作《老店风云》,都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还被定为“评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单田芳老先生的评书之所以说得这么好,这与他的经历是分不开的。他出生于曲艺世家,外祖父王福义是闯关东进沈阳最早的竹板书老艺人;母亲王香桂是三四十年代著名的西河大鼓演员,人称“白丫头”;父亲单永魁是弦师;大伯单永生和三叔单永槐分别是西河大鼓和评书演员。在这种耳濡目染的环境下,他七八岁时候就学会了一些传统书目,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就能被下好几部长篇大书,为他今后的评书生涯储备了丰富的知识。1955年,单田芳参加了鞍山市曲艺团,二十四岁正式登台,开始了自己的评书演艺生涯,他的名字开始响彻中华大地,代表作品有《三侠五义》《白眉大侠》《三侠剑》《童林传》《隋唐演义》《乱世枭雄》《水浒外传》等评书,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听过单田芳评书的朋友一定对他的沙哑的嗓子非常的感兴趣,其实他的嗓子刚开始并不是这样的,年轻时候还是非常正常的嗓子,甚至有点尖。后来由于经常的说评书,没有保护好嗓子,伤了嗓子;加之他的嗓子因为息肉,做过两三次手术,所以导致嗓子一直就是这么的独特,让人很有辨识度。虽然单老先生的演艺生涯非常精彩,但是他的生活却充满挫折,生活和家庭都历经坎坷。愿单老一路走好!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Rw1bPvqd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