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复博物馆与艺术沾边《与艺术沾边·325》克拉丽莎的金熏球

静笃君按:珊瑚、水晶都不足论。智慧的价值胜过珍珠。(《圣经·约伯记》) 文艺复兴时代是欧洲珠宝加工工艺的黄金时代,那时的小孩子也要佩戴能辟邪的护身符珠宝,因为当时欧洲的儿童死亡率居高不下,孩子们常常因为各种原因早夭。因此,几乎每个社会阶层
原标题:《与艺术沾边·325》克拉丽莎的金熏球静笃君按:珊瑚、水晶都不足论。智慧的价值胜过珍珠。(《圣经·约伯记》)文艺复兴时代是欧洲珠宝加工工艺的黄金时代,那时的小孩子也要佩戴能辟邪的护身符珠宝,因为当时欧洲的儿童死亡率居高不下,孩子们常常因为各种原因早夭。因此,几乎每个社会阶层的家长们都会迷信那有魔力的护身符,相信这些象征物可以对抗疾病和灾祸,给自己的孩子以神奇的护佑。如今,我们还能从那个时代的儿童肖像画以及《圣母圣子图》中见到这些护身符珠宝。▲《圣母圣子图》(1450)贝利尼(JacopoBellini,1400-1471)作现藏于洛韦雷塔迪尼美术学院当时最常见的护身符包括上图中小耶稣戴着的可抵御邪灵的红珊瑚项链,此外还有能预防传染病的金熏球,比如我们在前文介绍过的佛罗伦萨美第奇家的那个胖小孩儿——乔万尼·德·美第奇(1544-1562)戴着的金熏球:▲油画《乔万尼·德·美第奇童年肖像》(1545)布隆奇诺作现藏于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护身符:抵御邪灵的红珊瑚,预防传染病的金熏球▲油画《乔万尼·德·美第奇童年肖像》(1545,局部)布隆奇诺作现藏于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那时候,人们会在熏球里装上各种草药和香料——比较常见的是麝香和龙涎香,他们认为这样可以净化空气、消毒防疫。在十六到十七世纪的西方肖像画中,这样的熏球大量出现。▲珐琅嵌宝石金熏球(1570-1580)现藏于马德里提森-博内米萨博物馆再比如下面这一幅提香创作的儿童肖像,小主人公是佛罗伦萨另一大家族斯特罗奇家的小姑娘——克拉丽莎·斯特罗奇(ClarissaStrozzi)。斯特罗奇是美第奇家族最大的竞争对手。小克拉丽莎身上就佩戴着能驱病魔的金熏球:▲油画《克拉丽莎·斯特罗奇肖像》(1542)提香作现藏于柏林画廊这大概是提香最著名的一幅儿童肖像。小克拉丽莎的父亲罗伯托·斯特罗奇委托提香用画笔为自己记录下小女两岁时的萌态。提香选取了一个特殊的瞬间——小克拉丽莎正在喂小狗,却被人生生打断,于是她和小狗都略带惊恐地望向画外。小狗身下的大理石浮雕台基是一件真正的古董,在威尼斯考古博物馆你可以看到同样的公元一世纪的台基。这古罗马浮雕上的小天使和克拉丽莎一样胖乎乎的,可爱至极。然而,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个两岁的小女孩却戴着当时只有成年人才可佩戴的珠宝——带宝石吊坠的珍珠项链和珍珠手链。按照文艺复兴时代的欧洲习俗,三岁以下的儿童只能佩戴护身符。因此,克拉丽莎戴个金熏球是对的,可画家为什么还要为她戴上那些代表着少女贞洁的珍珠首饰呢?对于这个问题,艺术史家争论不休。有人认为提香描绘的是儿童“即将长成”成年人的状态;也有人认为,提香不愿将孩子描绘成“小大人儿”,而是更倾向于画出孩子本真的自然状态。也许那个寄托了家长期望的金熏球可以帮助解释这一切——毕竟父母希望小克拉丽莎能够平平安安地长大成人,有一天她会真正戴上那些珍珠首饰,纯贞无瑕地出嫁。然而,克拉丽莎却紧张兮兮地抱着她的小狗,她那萌萌的小脸上仿佛还有一丝对于长大的恐惧。下期预告:戴珍珠项链的女伯爵《与艺术沾边·324》小王子的护身符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Rw1e7DJw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