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陕西八大怪

陕西八大怪 山东济南上山广告传媒分享: 如果您不是地道的陕西人,也许没有听说过陕西有八大怪。其实它的来源与民俗和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形成了有着丰厚历史积淀的关中地区的一些独特方式,并以“古风古韵古长安”的独特魅力,被外地人所乐道与探
原标题:陕西八大怪陕西八大怪山东济南上山广告传媒分享:如果您不是地道的陕西人,也许没有听说过陕西有八大怪。其实它的来源与民俗和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形成了有着丰厚历史积淀的关中地区的一些独特方式,并以“古风古韵古长安”的独特魅力,被外地人所乐道与探寻。第一怪【有凳不坐蹲起来】关中人把蹲叫圪蹴,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春秋时期。关中人喜欢蹲是从古文的“坐”演变而来的。古人“坐”的本意就是跪,将膝盖并直端坐于席上,屁股的重量全压在双脚后跟上。蹲是讲功夫的,只有长年累月的历练,才能长蹲而心静气闲,不累不乏。“蹲景”也成为关中地区特别是农村最有名的亮点,这一怪堪称独步天下,关中人的“蹲景”是地球上的绝版,实属一种硬功夫。​第二怪【房子半边盖】为什么要把房子盖一半?主要是因为贫穷。原来这种半边盖的房子都是土木结构,能节约大量的木材,实现了关中人少木多土的盖房理念。传统的关中院落进门有一道叫照壁的墙,往里左右都是厦子房,最里面是安间正房。关中有顺口溜“有钱住北房,避风又向阳。”北房是指坐北朝南的房子,一般都是安间房。这种格局是关中居民所谓的“四合院”。有人说“房子半边盖”是取肥水不外流之意,这种房檐水都滴进自家院落,可以解决缺水的问题。关中缺水人尽皆知,为了缓解缺水的问题,关中人很多地区都是收集屋顶流下的雨水到窖里,需要的时候在用“楼楼”把水从窖里打起来存放在瓮里。现如今,建筑材料的革命改变了千年的习惯,半边盖的房子越来越少了。​第三怪【碗盆分不开】陕西人(老陕)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将近一尺的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为“老碗”,这种碗甚至比小的盘子还大,所以碗盘难分。在关中农村吃饭时,村头,庄前,树下,人们就端着大老碗,津津有味地边吃边唠。在农场,由于劳动强度大,干活出力多,饭量也大,所以吃饭用老碗一盛,不用再回家去盛饭了。​第四怪【帕帕头上戴】由于过去人的生存环境差,黄土高原上风刮尘扬,烈日毒辣,一般妇女将手帕顶在头上遮阳挡风。关中妇女的手帕都很大,如果需要还能包裹东西当手袋用。因为关中地区西北总体缺水,洗头也不方便,于是,男人们都剃光瓢(光头),留长发的妇女只好用手帕把头包起来遮蔽灰尘了。​第五怪【面条像裤带】关中独特的地理构造和自然环境使得关中地区成为一个以面食为主的地区。在关中,聪明灵巧的关中婆娘们已经把面食发展到一个很高的境界了。单是一个简单的面条,就有几十种,比如棍棍面、片片面、凉面、臊子面、酸汤面、浆水面等等。说其像那裤带,说的是那面做的宽度和长度,在关中地区的面馆,一碗面只有一根面条。其中属棍棍面最长,臊子面最少,一碗饭只够吃一口,因此有得名:一口香。做面条的功夫在那揉面的一关,没有揉到的面,见了开水马上就成了块状,再经水一煮,出来就是稀糊糊了。所以,这个面条的长短也是能看出一个人的手艺,也是关中地区面条长的一个原因。每到中午吃饭时间,一个村子里家家的男人都端了个大碗出来,聚在一起,用筷子挑了吃,香香的吸。关中面条以武功、杨凌、乾县、扶风、岐山为最好,由于当地食醋酿造独特,先后有了武功县的长宁醋和岐山醋比较有名,因此面里放醋必不可少,所谓“酸面咸搅团”。​第六怪【锅盔像锅盖】由于关中地区以前为了避免浪费,且属于大家庭吃饭的传统,所以,每家每户都有很大的锅做饭,所烙出的大饼和锅底相当,并且由于面体发酵比较好,厚度适中,俗称“锅盔”。也有相传说: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饼。​第七怪【油泼辣子一道菜】关中人对于辣子情有独钟,爱吃,而且和别的地方吃法不同,不吃干辣子面,而是油泼辣子。秦椒是很有名的,不但辣味十足,且具有独特的香味。油泼辣子做法很简单,也很有意思,同样是一样的辣子面,可家家的味道不同。常见的做法是辣子罐里的辣子面不能放满,六成即可,放点盐、胡椒或者别的,用原汁的菜籽油烫出来的味道最好,油温很有讲究,高了,辣子面会焦的,烫出来的味道就会发苦;低了,就没有辣子的香味,却是生油味,油温控制在八九成热,边倒边搅,直至油把辣子面埋没了就行了,这时候独特的香味会四处漂浮,满街都能闻见。​第八怪【秦腔不唱吼起来】这里的唱戏指的是秦腔表演。其实秦腔也不是真吼起来的,只不过演员表演起来确实很卖力气,开玩笑说是“叫破天”。夏天的时候,西安城墙周围会有很多自发的群众团体在那里唱秦腔,确实不需要扩音器之类的东西,老远就能听到,这种唱腔也许和关中人的语言特征有关,憨厚、耿直、调子高。​在关中地区,有“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之说。还有一说叫“姑娘不对外”。从地理位置讲,东面出潼关就要过黄河,那边的中原虽然好,但过去是三年一小灾,十年一大灾。河南的人都挑担子往关中逃荒,这样的地方不能嫁。关中流传着“少不过潼关”的谚语;往西就是阳关了,西出阳关自古都是苦寒之地,前面有了王昭君哀怨千年的琵琶声咽,后面哪个瓜女子(傻姑娘,陕西地方语言。)会自虐做牧羊人的老婆?南面是横亘八百里的大山秦岭,历史上交通不便,饮食习惯迥异,不逃避战祸谁愿意进山?北面更是沟大壑深山秃水缺的陕北,就如信天游里有的那一句经典的词“咱俩见面容易拉手手难!”。介绍这么多,有没有尽兴呢。持续关注我,会把更多有趣、好玩的信息传递給您的。​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Rw1eQykw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