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有事帮兴平人过事“随礼”该给多少?“账房先生”有话说~

我是老“账房先生”了。可能因为平时喜欢舞文弄墨吧,在村里的红白喜事中,我经常扮演收礼的角色,时间长了,便逐渐看出点城乡差别来。 俗话说“吃饭穿衣亮家当”,随礼也是。收入多少真的骗不了人,谁挨肚子疼自个儿心里明白。别的村我不清楚,就说我们羊
原标题:兴平人过事“随礼”该给多少?“账房先生”有话说~我是老“账房先生”了。可能因为平时喜欢舞文弄墨吧,在村里的红白喜事中,我经常扮演收礼的角色,时间长了,便逐渐看出点城乡差别来。俗话说“吃饭穿衣亮家当”,随礼也是。收入多少真的骗不了人,谁挨肚子疼自个儿心里明白。别的村我不清楚,就说我们羊尾巴村吧,过红白喜事时,村民们随礼基本都比较轻薄,一扎啤酒,一条被面,一截绒布,一双袜子,一只脸盆……都曾迎来送往,撑起过人情世故的台面。眼下,从10元到100元不等,都算乡亲们的一片心意。100元算大礼,200元就算重礼。随礼时,10元、20元、30元、50元的都有,根据交情的深浅和各人的经济能力而定。奇怪的是,随礼时从来没人送个位数带“5”的礼金,譬如:15元、25元、35元、45元等。50元——100元之间的礼金也没人送,直接“跳读”。100元以上没人送带“50”的,譬如150元、250元、350元等等。随礼本来是个人或集体行为,如此怕“5”,恐怕唯一的解释就是为了拉开档次吧。近20年来,我国城乡过事,随礼之风愈演愈烈,礼金越撵越高,盲目跟风,互相攀比,给大部分人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而有的随礼纯属走过场,顾面子,其中的真情含量究竟有多少——天知道。我是个感觉迟钝的人,不擅长人际交往。随礼经历了从懵懂无知到自觉遵循的过程。年轻时村里谁家过红白喜事,我都是实心帮忙,挣断儿肠,但却忽略了随礼。结果我悲哀地发现,你给某些人干的活再多,都抵不上人民币实惠。那些袖手旁观,站在旁边耍嘴皮子的人,只要人家随的礼够重,主人一定眉开眼笑,高接远送——谁让人家会来事儿呢?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村人过事随礼也是水涨船高。同样和对方是朋友,我随礼给30元,你随礼给100元,亲近远疏立竿见影。《增广贤文》里不是说吗?“朋友相交需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广交朋友、维持感情不是一句空话,那得需要经济实力做后盾,光拿甜言蜜语糊弄人,成吗?结交也要分对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得找跟自己志趣相投,实力相当的人。要学举杠铃的运动员,你能挺举多大份量的杠铃,自己得心里有谱,别杠铃没举起来把腰给整劈叉了。《十穷歌》里就有“攀富穷”一说,穷人结交富人,牛犊跟着马跑,注定会被甩出老远的。如果说农村人随礼是黄河里撒尿——随大流,那么城里人随礼则有点像背着手骑自行车——大撒把儿。城里人一般爱面子,哪怕吃糠咽菜都要装阔气,“青蛙支桌腿——硬撑”。且不说城里人收入高低,单就随礼一项就比农村人讲究,100元以下根本拿不出手(拿出去好像丢份子,亏欠了人家似的),基本都是200元起步,上不封顶。有钱的大款随礼,动辄成千上万,用银行卡做红包,“牛彩”飞扬。而许多工薪阶层就像战场上拄着单拐的伤兵,尽管腿脚不利索,还得蹦跳着往前赶,生怕被大部队落下。据说有人光随礼就能花光一月的工资,有的甚至债台高筑,打肿脸充胖子。农村的礼金跟城里的礼金比较起来,那家伙真是小巫见大巫,微不足道啊!这能怪农村人小气吗?不能。首先,农村人种庄稼利润是很薄的,种果树搞不好还赔钱,很多人做生意赚的钱仅够维持生活;其次,农村人没有固定收入,没有退休工资,假如像城里人那样“大撒把儿”送礼,非得弄烂疱不可。说到底,农村绝大多数草民手里没多余的“狂钱”,目前仅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已。所以别嫌农村人出手不够阔绰,有毛谁爱装秃子呀?中国是人情大国,拉关系是中国人的特长,讲礼仪是老祖先的传留。今天你给我一枚枣,明天我给你一头蒜,中国人耗费在红白喜事上的时间和精力蔚为壮观,加起来人均可拍一部180集的电视连续剧。订亲宴、生日宴、满月宴、谢师宴、开门红……等等,通知了就得破费。这种破费既活跃了气氛,又增加了感情,乃是正常的礼尚往来。只要不以金钱为筹码,不搞得那么庸俗,我认为是可以提倡的。问题是,目前各种由头的婚庆、吊唁、集会、宴会,恰恰是某些贪官借机敛财的手段。而普通百姓之间的礼尚往来,随着价码的升高越来越脱离正轨,走向极端。眼下,虽然城乡的“剪刀差”逐渐缩小,但差距还是明显存在的。尤其近几年,“随礼”成为不少农民的经济负担——当然也是城市居民的经济负担。我呼吁全社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随礼问题上量力而行,不要盲目攀比。毕竟生存的质量比面子重要,您说是吧?李建华兴平市马嵬镇人,普通劳动者,酷爱文学创作,文章散见于全国部分报刊杂志和诸多网刊。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Rw1elggw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