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力与他力净土法门:易行道、难行道与自力、他力的区别

自从北魏的净宗昙鸾大师撰著《往生论注》,以明净土法门为速疾至不退转地的“易行道”后,历代净宗祖师又以“末法众生障重福薄”的说法来相应,由此更加判定净土一宗为“易行道”,净土行者亦坚信此说而勤行不懈。 论究昙鸾大师之所以有此思想,乃根源于龙
原标题:净土法门:易行道、难行道与自力、他力的区别自从北魏的净宗昙鸾大师撰著《往生论注》,以明净土法门为速疾至不退转地的“易行道”后,历代净宗祖师又以“末法众生障重福薄”的说法来相应,由此更加判定净土一宗为“易行道”,净土行者亦坚信此说而勤行不懈。论究昙鸾大师之所以有此思想,乃根源于龙树菩萨的《十住毗婆沙论》,论中龙树菩萨即判定,欲求不退转的法门有“难行道”与“易行道”二种。凡依经教,在此土积累功勋,断惑证真,修行“难忍能忍”,历经三大阿僧祇劫行菩萨道者,为“难行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念佛名号,则乘佛愿力,便得往生清净国土,仗佛神力,终得不退转,此则为“易行道”。一者如陆路步行,苦而难至;另一则如水陆行船,乐而易到。所以龙树菩萨更明确地指出“若人疾欲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佛名号”,“阿弥陀佛及诸大菩萨,称名一心念,亦得不退转”。此即净土念佛法门为“易行道”的最直接根源。今已确知净土法门为速达不退转地的“易行道”,但“难”、“易”本是两个相对的概念,究竟其他宗派与净土宗的难易处在那里呢?亦即净土修行法门有何殊胜之处,能较他宗易至不退转地呢?兹比较如下:1.他宗全凭自力修习而无他力之助,所以比较难。净宗是自他二力兼具,即“自力”的“信愿持名”及“他力”的“佛本愿”摄持力。又佛的“他力”较“自力”为大,所以易至不退转位。这是安乐的易行道,属于“信愿增上”的法门。2.他宗教义如海,性相义理繁复,所以在入门及修习的历程都不易着力。净土“念佛持名”一法,不仅入门容易,而且念佛一声便可超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并得增长无尽善根福德,故功高易进,中间差谬亦小,所以较之他宗容易得多。3.他宗修持者,不仅本身须是利根,而且要有清净的环境,充份的时间及明师的指导等,许多外在因素的配合,方易成就。净宗的修持不论根器,不论出家、在家,不论事闲、事忙,随处随时,行住坐卧都可用功,所以较易行持,而得成就。由上论知,依仗他力的净宗为“易行道”。但是接着又产生一些问题,如下:1.他宗行者或认为念佛法门专仗他力,自然比“但依自力”的难行道差。2.他宗或认为持名念佛之行,乃愚夫愚妇等所为而羞与为伍,或羞于启齿称念。3.他宗或以为净宗人只知持名念佛,因而废怠百事,既不看经教,也不行众善,因而谤其为消极避世者。4.他宗人根本不信有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更不信光靠执持名号即可往生。以上各种问题,皆因对于净宗教义未曾深入所致。因为:1.净宗人求往生并非主张完全靠他力,主要者仍须靠自己“信愿持名”的实践。往生净土的终极目标,是要求能至不退转地,能成佛再回入娑婆济度有情,故往生后仍得靠自力修持,方能达到目标。因此,净宗一门虽强调“他力”的护持,实则乃藉他力以助成自力的创造价值。如此,不正是大智慧、大悲愿者的表现?故依他力而至不退转的“易行道”,与仗自力的“难行道”,其终极目标是无优劣差别的。2.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又“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念佛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净心之要乎?一句佛号俱摄悟修两门之要;举“悟”,则“信”在其中;举“修”,则“证”在其中。信、解、修、证,则俱摄大小诸乘;一切诸经之要,弥无不周。则一句弥陀,非至要之道乎?故执持名号,有何下劣之有?评为愚夫愚妇之行径者,其智慧反不如之。3.净宗之人不听闻经教,怎知有“念佛”一门?只是,如前所说,执持名号便可多善根福德,可明心净性。强调此法,并非尽弃经教。此由净宗历代祖师多研华严、天台、唯识、禅、律各宗教典,及净宗人多劝读“三经一论”以利行持可知。唯年纪大而力有不逮者,则专教念佛称名而已。4.不信实有西方净土,更不信信愿持名即可往生,则是不信释迦诸佛之教,也不信祖师之言者,此何其可惜!其少善根福德亦足证知。总之,净土一门是“难信、易行”之道,在《阿弥陀经》里,六方诸佛及释迦牟尼佛都如是说--“净土念佛法门是难信之法”。一旦信受,则自力、他力相辅增上,很快能够往生净土而证不退转地,则“易行”有何下劣?“他力”又有何可耻呢?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Rw1yQGwJb.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