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的爱情论纳兰容若“表妹”之说的由来及荒谬,他根本没有什么表妹!

《赁庑剩笔》一则,记《红楼》亦谓叙纳兰故事,皆实录也。其所引证,则与他人之指为叙纳兰事者不相同。因节录其大略于下:纳兰容若眷一女,绝色也,有婚姻之约。旋此女入宫,,顿成陌路。容若愁思郁结, 誓必一见,了此夙因。会遭国丧,喇嘛每日应入宫唪经。
原标题:论纳兰容若“表妹”之说的由来及荒谬,他根本没有什么表妹!《赁庑剩笔》一则,记《红楼》亦谓叙纳兰故事,皆实录也。其所引证,则与他人之指为叙纳兰事者不相同。因节录其大略于下:纳兰容若眷一女,绝色也,有婚姻之约。旋此女入宫,,顿成陌路。容若愁思郁结,誓必一见,了此夙因。会遭国丧,喇嘛每日应入宫唪经。容若贿通喇嘛,披袈裟,居然入宫,果得彼妹一见。而宫禁森严,竟不能通一语,怅然而出。故书中林黛玉之称潇湘记子,乃系事实。否则黛玉未嫁,而诗社遽以妃子题名,以作者心思之周密,不应疏忽乃尔。其第一百十六回宝玉重游幻境,即指披袈裟冒充喇嘛事。又容若《侧帽词》减兰六阕,与此一一吻合,第三阕即指入宫事。词云:“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环心双一则资料引为“碍”翠翘。待将低唤,值为痴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以此引证,妃子之说,尤为有力。……《赁庑剩笔》者,署一‘虎’字,不知为何许人。称此说得之袁爽秋太常,太常则得之钟子勤者也。”表妹之说的最早出处是《南亭笔记》和《海沤(讴)闲话》。《南亭》的作者是小说家李伯元,1906年过世。这本笔记是在他过世后才出版的。《海沤》的作者据说是张海鸥,他的出生年月晚于李伯元,曾经评说过李伯元的作品。不论李伯元还是张海鸥都说这个说法来自《赁庑剩笔》,而《赁庑剩笔》的作者声称这个说法出于袁爽秋之口,而袁爽秋则是从钟子勤那里听来的。钟文烝(1818-1877)字殿才,又字朝美,号子勤,又号伯美、伯微,浙江嘉善魏塘人。清学者。道光丙午(1846)登贤书,再上春官。以县令注选归,绝意仕进日事著述。同治初,应江苏忠义局聘,与陈奂、顾广誉诸人同任编纂。主讲敬学书院十二年。治经崇尚汉儒,尤究心《春秋》。沈善登为其门弟子。刻书室曰“信美室”,一作“信美堂”。光绪二年(1876)刻有自著《春秋谷梁经传补注》24卷、《卷首》1卷、《卷末》1卷,著有《河图洛书》1卷、《乙闰录》4卷、《信美室集》1卷、《新定鲁论语二十篇》、《论语序说详正》1卷、《乡党集说备考》1卷。我也不知道这位正宗儒学家到底得罪了谁,被莫名其妙的拉了壮丁,成为一桩荒谬绝伦事的始作俑者(直到现在还有一些表妹控拿此君的儒学家身份当掩护。呵呵!钟子勤若地下有知,恐怕会忍不住破口大骂:‘草泥马,知道我是儒学家,还相信我会说这种不入流的小报记者言,你觉得我会在【谷梁经传补注】里说,还是在【论语序说详正】里提!靠!”)。不管这种说法的始作俑者是谁,都无法回避一个事实,就是这个说法的实物记载时间是光绪末年(因为找不到赁庑剩笔,南亭笔记应该是最早的)。我们都知道纳兰容若是出生于顺治11年,去世于康熙24年(也就是公元1685年),表妹之说出现在光绪末年(也就是1908年左右)。这中间相隔了200余年。一个200年后才出现的说法,却又没有任何的实物证据来证明。按照常规来说,这个论点就应该直接否定,不能被当成一种说法来流传。但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反封建的需要),这个本该直接否定的说法却被学术界一直保留下来,并且在一定范围内被当成了史实传播。近年来更是越演越烈,而学术界对此的态度却是言语暧昧,甚至暗中纵容。这种姑息养奸的做法,无论之于后世还是之于纳兰容若这个历史人物都是亵渎和犯罪。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YP6JAbGKd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