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3‧对话‧用2500㎡的密室,去捕捉天才的梦。

“与这座城市对话” 发现这座城市不一样的声音 探索另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期待遇到每一个有趣的灵魂 “梵高曾说过:‘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包括艺术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艺术所传递出来的对人和世界的理解。’ 的确,人都会经历生老病死,作品总有丢
原标题:‧对话‧用2500㎡的密室,去捕捉天才的梦。“与这座城市对话”发现这座城市不一样的声音探索另一种生活方式我们期待遇到每一个有趣的灵魂“梵高曾说过:‘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包括艺术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艺术所传递出来的对人和世界的理解。’的确,人都会经历生老病死,作品总有丢失或者是损毁的一天,但是艺术是不灭的,创作者所传播的思想是不灭的。”编辑|纸巾采拍|曲奇纸巾部分图片&素材提供|至正文化‧本期对话‧Jerry至正文化联合创始人至正文化COO地产/媒体/艺术策展人,资深媒体人,“追光者—天才梵高筑梦大展”主策展人。曾任知名本地生活资讯新媒体矩阵广州事业部总经理、新假期周刊市场总监,拥有12年资深媒体从业经验。追光者—天才梵高筑梦大展为纪念梵高诞辰166周年,一场由全球8大知名博物馆联合授权的21幅梵高经典作品映像展首次登陆中国。《追光者—天才梵高筑梦大展》由深圳市至正文博集团联合美国WonderkaArtManagement主办,至正文化、澳门设计中心承办,于2019年5月28日在中国华润大厦B1层艺术中心美术馆(至正艺术博物馆新馆)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展览精选了21幅梵高阿尔勒筑梦时期的经典作品,但不局限于纯粹的作品观赏,更是历时1年策展,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再现100多年前这位天才艺术家的日常生活场景。展览现场分为11个主题空间,以梵高作品为点,其在法国南部阿尔勒地区筑梦之旅的日常生活为线,有序串联,重现梵高灵感之地的美好景致,带领观众进入画中世界。白天,梵高总是会在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山前的橄榄树》、《有丝柏树的麦田》郁郁葱葱、相映成趣,与田野中为《丰收在普罗旺斯》、《科劳平原和蒙特马儒废墟》辛勤耕作的人们构成了极富生命力而相互呼应的画面。而当暮色降临,梵高前往阿尔勒的中心。《夜间的露天咖啡座》里温暖柔和的煤油灯光让他紧绷的一天似乎得到喘息。在咖啡的氤氲香气中,他试图梳理创作方向、思考人生真谛。夜愈发深,繁星愈发耀眼,这位“追光者”不由得起身随去,直到那僻静的罗纳河岸边,倒映的灯光如钻石般切割着波光粼粼的河面,天幕点缀着的点点星光在梵高眼中发出耀眼的光亮。《星夜》照亮了他回家的道路,也照亮了他忧郁而敏感的内心。/《夜间的露天咖啡座》曾数度出现在梵高笔下的《文森特在阿尔勒的卧室》,于画作中被描以不同色彩,那绝不仅仅只是一间用以安眠的卧室,它见证、更承载着主人的喜怒哀乐。展览现场复刻了九种版本不同色彩的“卧室”,让人身临其境感受梵高内心的波澜。在展览的各个主题空间中,均放置了不同的香薰。这一创意正是源自于梵高所生活了14个月的阿尔勒。阿尔勒属于普罗旺斯,而普罗旺斯恰恰是薰衣草的故乡。根据阿尔勒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本次展览中,人类的第五感——嗅觉也被提炼,并从新的维度引领观展者走入梵高的世界。在“追光者—天才梵高筑梦大展”开幕当天,至正艺术博物馆新馆亦正式开馆。至正艺术博物馆目前是中国最大的民间私人博物馆之一,于201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博物馆战略合作联盟副主席单位,也是中国首家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的中国民间私人博物馆。至正艺术博物馆开馆十多年以来,一直免费向市民开放,为深圳提升国际化形象,打造更具竞争力、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增添了一张闪亮的名片。新时代商业体与艺术的结合Q:现在越来越多的艺术展览或者博物馆进驻到了大众日常接触的大型商圈中,这次的“追光者—天才梵高筑梦大展”和至正艺术博物馆的新馆也是如此,您对这种结合方式是怎么看的呢?/位于深圳华润大厦艺术中心的至正艺术博物馆新馆A:深圳湾万象城这个位置很特殊,同处在此的“春笋”,本身对于深圳来讲就是一种蓬勃发展的代表。另一方面,它依附着华润总部之余,自身的风格也是与艺术密不可分,华润也想把这个地方打造成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个艺术名片,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双方觉得可以把它做得更好。其实至正艺术博物馆在深圳发展的这十来年,对于艺术文化一直是孜孜不倦的,也坚持对市民免费开放。我们想为广大市民输出更多的一些艺术文化形态,也为文化产业发展增添助力。但是我们回归到中国的一个文化层面来说,艺术氛围始终是不够的。我们想发展更多的人去进行传播、获得更多的民众基础,就要想办法去把它大众化。与深圳迄今为止的艺术ip的策展、或是其他类型的设计类的展览相比,我们这次有一个全新的突破,就是艺术ip的衍生品开发。不同于一般的声光电的艺术展览,我们更多地把一个完整的故事架构在了展览里。我们是依据这个故事的顺序发展,从而再去配套做了一些AR系统和声光电去互动,让艺术回归生活,让观众跟随梵高的脚步,走进他在法国阿尔勒生活过的空间,从而揭秘梵高当年是如何实现自己的一生梦想,为什么来到阿尔勒等等的历程。“追光者”的双重含义Q:为什么展览会以“追光者”为题?A:“追光者”是我们作为策展人自己去构建的一个名字。第一,“追光者”本身是形容梵高。他是一个27岁才开始画画的“插班生”,但他的生命到37岁就画上了句号。虽然他画画的生涯只有十年,但是他做出了很多同辈人、或者是同时期很多艺术家都没有做到的事情。他画了864幅油画。而梵高最让人耳熟能详的时期,就是他在阿尔勒创作的14个月,他画下了200多幅油画,这段时间在整个业内被定义为梵高的筑梦时期。在外界,大部分人都认为梵高是一个孤独偏执的疯子,但其实梵高内心是有柔软的部分,也有一直渴望去追求艺术梦想成功的赤子之心,那么追求梦想的人叫什么?“追光者”是最合适不过的。/正在观展的深圳市民我们把“追光者”的称号献给了梵高之外,也把它献给了深圳人。今年是深圳改革开放41周年,如果41年前,没有这千千万万的外乡人,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来到这个边陲的小渔村,也就不会有今天的深圳。正是有这些千千万万的追光者,深圳才发展成今天的国际一线大都市。所以,我们利用这个时机,也把“追光者—天才梵高筑梦大展”献给了深圳人。传统主题展览与现代沉浸式体验的平衡Q:“追光者—天才梵高筑梦大展”和传统意义上的主题展感觉不太一样,它既面向观众提供了专业经典的分享,也给了大众一个更轻松化的沉浸式体验,要怎么样才能做到这样的平衡呢?/展览现场“会动”的梵高自画像A:其实作为策展人来讲,最早在策展过程中面临的两种挑战——第一,我是否要按照正规,像博物馆或者美术馆一样,把每一副版画按照梵高创作的年限有序排列呢?那这样的话,似乎不需要用2500㎡这么大的空间来展示。但是为什么最后还是选择了既有版画区、也有10个交互空间的体验区这种形式呢?我觉得,每一位大众都有追求艺术美好的向往,以及探究艺术创作者每一幅作品背后故事的权利。我们有序串联了梵高当年生活的十个场景,并根据这十个空间去讲述创作者去创作每一幅作品背后的故事,同时告诉观展者,梵高是如何如何一步步实现自己的艺术创作梦想的。我觉得这种方式更接地气,也更能让人接受艺术的传播。以下为对话实录精选片段:/《盛开的杏树》Q:我们了解到,这次整个展览设置了10个交互空间,感觉非常注重观众的交互体验,设置这些空间的侧重点是在于什么呢?A:众所周知,梵高的笔触和作品中的色彩是最接近大自然的,比如说他最经典的黄色和蓝色。我们更多的是希望每一个人认真地听完讲解或者语音导览,去感受梵高当年是如何回归到大自然、通过大自然去捕捉创作灵感、以及感知大自然能给他带来的最自然、最淳朴的色彩。例如在第一个空间的《盛开的杏树》,这是梵高离世前最后一年创作的作品。那时他的精神状态已经非常糟糕,但在得知他的侄子出生的时候,他的心情在那一刻得到了些许的宁静,随即连夜画下了这幅作品。我们策展人去呈现画面,选择了用一些互动和动画,让杏花的花瓣呈现出不断地生长、开放再到掉落的过程。它的不断生长,代表着四季,也更代表着循环往复的新生。/占地近400㎡的“星空”场景Q:标题中对梵高的定义是“天才”,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梵高也是一个“传奇”,您个人能用一个词来描述您所理解的梵高吗?A:不朽的“疯子”。在外人眼里,梵高可能是一个“疯子”,但我觉得不管从事哪个行业,当你想去探究它的最巅峰或终极,就必须让自己的精神状态达到最极致的专注才可以。就像梵高对于艺术创作的态度一样,我觉得“专注”这一点是值得所有人、也是所有筑梦人坚持的精神。Q:展览中这么多的主题空间中,您觉得一定要打卡的场景是哪一个呢?A:如果一定要选一个,那可能从作品的知名度来讲,“星空”场景是大家一定会去打卡的,还有就是“向日葵”这幅作品和主题空间。/主题空间“文森特在阿尔勒的卧室”Q:馆内和展览内有没有什么小彩蛋是比较难发现的呢?可以透露一下吗?A:其实有很多。很多人跟我反馈过,“文森特在阿尔勒的卧室”所呈现的寓意是什么?这次展览的21幅授权作品中,有三幅梵高不同时期创作的《梵高的卧室》,我们用这三幅作品所呈现的不同主题的房间,其实并不只是想别人仅仅来拍照打卡或者感受一下。在这个空间里,有一间是根据梵高原来所住的房间进行1:1还原的,同时也有像日本浮世绘风格、波普风格这些现代派的艺术风格房间的呈现。我们更想启迪的是,当我们走进梵高的卧室,是通过他的眼睛,看到他眼里的春夏秋冬和喜怒哀乐。进入这个空间第一个场景,是我们跟Nanoleaf合作的光影墙。梵高作为一个艺术家,曾花了十年去捕捉他想要的最好的色彩,孜孜不倦。那么通过触摸光影墙,观展者能和它产生互动,呈现出他们最想要的颜色。我们更多的是想通过一种心理暗示,或者是一种思想上的交流,让大家感知梵高当年在这里感受的春夏秋冬和喜怒哀乐。/主题空间“在麦田”Q:本次“追光者—天才梵高筑梦大展”具有什么样的文化意义呢?A:“追光者—天才梵高筑梦大展”带来了很大的社会反响,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也收到了高度的评价,但是有一些对艺术保有传统认知的人会觉得,这种多媒体、互动体验的展览,对艺术会不会有破坏性?其实我想倡导的是,艺术本身就是多维度的,我们只不过是用一些科技互动的手段、媒介介质来呈现。例如,梵高当年是如何一步步回到大自然里面,去感知大自然给他的创作灵感的?通过沉浸式展览,就可以让观展者融入到作品中。你能感知风加速时树的摇摆;你讲话时乌鸦和麻雀从麦田里飞出来……这样丰富的认知,仅仅靠版画这一载体,是无法传递给观展者的;而通过沉浸式展览,观展者能从听觉、视觉和嗅觉三个维度上,回归到当年梵高所处的森林场景。/现场进行绘画体验的观展者Q:接下来一直到展期结束,还会有哪些系列的小活动呢?A:会有的,“追光者—天才梵高筑梦大展”在5月28号开幕,6月份我们也围绕着市民做了一些相应的观展活动。接下来的7、8月份暑假期间,我们主要会面向学生和教师做一些更多的互动;到了9月份,则是侧重围绕着教师人群;同时我们也会在整个展览期间围绕“追光者”的主题,去跟深圳这整座城市做一些互动。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YP6JR5JR6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