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幸福拜是幸福必须拜物?还是拜物毁了幸福?

王建平:《人的感知存在》 感知是无形的,生命个体感知到什么不可见,但生命的变化形态与感知相关,生存形态反映出感知形态。对于人,外在的物质条件和生活指标都是可见的,我们一直都是凭着这些外在现象来判断人、衡量人和与人建立关系,这就是"拜物主义
原标题:是幸福必须拜物?还是拜物毁了幸福?王建平:《人的感知存在》感知是无形的,生命个体感知到什么不可见,但生命的变化形态与感知相关,生存形态反映出感知形态。对于人,外在的物质条件和生活指标都是可见的,我们一直都是凭着这些外在现象来判断人、衡量人和与人建立关系,这就是"拜物主义"的来由。我们也试图用心灵来概括人的内心世界,但心灵所包含的因素太复杂,心灵是自我与各种意识的集成,心灵是存在意识和个人境遇的的综合反应。心灵并不纯粹,也并不指示人的存在本质,心灵只是个人内心存在的变化形态。感知是更直接、更纯粹、更本质的生命存在和精神存在,人的感知结果超越了物质表象与精神因素,是人最本质的存在反映,人从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获得什么感知结果,这才是存在的最终体现。感知是无形的也是内在的,但却是根本的和实在的,所有的事物、所有的过程、所有的观念、所有的意图最终的结果归于人的感知,感知的结果是人的终极所在,这个终极所在就是本质的存在。人遵从感知存在,是从怀疑生命存在和精神存在开始,生命和精神的本质是动物本能和人的主观意识,由此得出的存在认识和实施的存在模式并不能使人得到良好的感知结果,这个模式错设生存的终极目的,忽略人的感知结果,因此违背了存在本质,混淆了存在关系,模糊了存在目的,抹杀了存在意义,致使存在形态与感知目的相背离。感知存在是对人类物质与生命意识和精神存在的拨乱反正,它的特征是越过生命的、本能的、精神的、文化的、伦理的种种既有的观念,直达生存的根本,直指存在目的。人必然要以感知存在来达到生存的根本目的,人必然要以感知存在来重建生存理性,人必然要以感知存在来明确与事物的关系。以感知存在为本是人的精神回归,是人的思想观念从未有过的彻底反思,是人为自身寻找到的精神出路。感知存在让人的生存跨越到一个新的境界,一个完全超越物质与精神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人真正地解放了自己,在感知的范围内不再受任何束缚,直达幸福生活的目的。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YP6JYDQ7d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