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病毒发热了,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用哪个退热更好?_药物_治疗_效果

随着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的推进,很多人明白了奥密克戎病毒的传播力虽然高,但致病力大幅减弱,绝大多数的感染者不需要去医院,居家隔离就可以自愈。有很多朋友问华子,如果居家隔离发烧了,常用退热的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两种,用哪个更好呢? 华子说,

随着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的推进,很多人明白了奥密克戎病毒的传播力虽然高,但致病力大幅减弱,绝大多数的感染者不需要去医院,居家隔离就可以自愈。有很多朋友问华子,如果居家隔离发烧了,常用退热的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两种,用哪个更好呢?

华子说,两药相比而言,对乙酰氨基酚的安全性更高,建议优先服用,如果退热效果不好,再用布洛芬,但不建议两者同时服用。

一、最常用的两种退热药

对乙酰氨基酚(曾用名扑热息痛)与布洛芬,是全世界最常用的两种退热药。在药理学分类上,两者都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都有解热镇痛作用。

两者在药效上有区别,对乙酰氨基酚没有抗炎作用,而布洛芬有抗炎作用。所以对乙酰氨基酚主要用于感冒发烧的退热治疗,而布洛芬的止痛效果会更好一些。

两者相比,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更低,可以用于孕妇以及幼儿;而布洛芬禁用于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二、为什么优先选择对乙酰氨基酚

两者退热的效果相似,由于布洛芬有抗炎作用,镇痛效果要强于对乙酰氨基酚。但布洛芬对消化道的刺激、引起哮喘等不良反应要高于对乙酰氨基酚,所以在治疗剂量时,对乙酰氨基酚的安全性更高。

布洛芬的抗炎作用,还有可能掩盖某些细菌感染时的初期症状,从而使抗生素治疗延后,反而会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比如法国药监部门(ANSM)曾报道过,使用布洛芬会增加侵袭性链球菌感染的风险。

所以在用于病毒感染导致的发热时,对乙酰氨基酚通常被优先选用。只有存在过敏、或是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者(即“蚕豆病”)等禁忌时,或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无效时,才用布洛芬。

三、两者不建议同时或交替服用

进行退热治疗时,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选择其一即可,两者不建议同时使用。避免不良反应叠加,对机体造成伤害。

临床上有将两者交替使用(间隔2小时交替服用)的研究,降温效果好于单药治疗,但并不会增加患者的舒适性。退热治疗不会增加机体免疫力,也不会杀灭病毒,用药目的就是为了缓解症状,增加舒适性,所以两者交替服用没有实质的意义。

所以在用药时,如果使用其中一种药物效果不好,要间隔4小时以上再换用另一种药物。

四、用药时的注意事项

1、注意剂量:对乙酰氨基酚以及布洛芬,在治疗剂量下使用安全性很高,但超量时会造成身体伤害,用药时要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不要超剂量服药。要注意的是,多种复方感冒药中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注意不要混服,避免造成药物蓄积中毒。

2、注意用药时间: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在长期应用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会增加,用于退热治疗通常不超3天,用于止痛治疗通常不超过5天。如果服药3天发热症状仍没有缓解,要及时就医。

3、不要急于退热:发热是人体一种保护机制,在体温达到38.5℃后,可以激活免疫细胞的活性,而且免疫活性一经激活,就可以保持24小时,所以建议在体温达到38.5℃之后再用退热药物。

4、注意多喝水:在服用退热药物之后,机体会大量排汗散热,所以一定要多喝水,避免出现脱水的情况。而且多喝水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和增加尿量,稀释药物在尿中的浓度,避免药物排泄时对肾脏造成损伤。

总结一下,被病毒感染后,如果出现发热的症状,可以先选择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如果有禁忌或是效果不好,再换用布洛芬。虽然两者是非处方药物(OCT),可以自行购买服用,但最好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使用。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YP6Jj9q76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