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迹伟大之人,明末傅山之书迹,推浑天下第一

傳山 行草书与眉道人论文杂条 浙江省博物馆藏 博涉诸体 独辟蹊径——傅山的书法艺术 文 / 赵宝琴 傅山是一位既有艺术实践又有独特书法美学理论贡献的书法大师。他出生于书法世家,在八、九岁时即临钟繇(元常),继而学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
原标题:伟大之人,明末傅山之书迹,推浑天下第一傳山行草书与眉道人论文杂条浙江省博物馆藏博涉诸体独辟蹊径——傅山的书法艺术文/赵宝琴傅山是一位既有艺术实践又有独特书法美学理论贡献的书法大师。他出生于书法世家,在八、九岁时即临钟繇(元常),继而学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二十岁左右,已『于先世所传晋唐楷书无所不临』。他喜以篆隶笔法作字,真草宗颜真卿,参以钟、王意趣,倡正拙,贬巧媚,对赵字别有见地。他曾摹赵子昂、董其昌诗墨,爱其『圆转流丽,稍临之,遂乱真矣,既乃愧之』。后来他一反当时专以婉媚取胜的董、赵书体之遗风,摆脱了明末清初盛行一时的董香光馆阁体之影响。傅山草书王维辋川闲居诗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释文: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清老词宗。傳山。傅山隶书张说恩制賜食诗轴晋祠博物馆藏傅山对我国历代书法理论与书法各体之间关系的研究与探索,均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发展了老子学说,在书法理论上提出广『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这一著名的书法艺术创作原则。他主张以立品和务本为书学正宗,非常重视艺术家的品德修养,特别强调『字如其人,书为心画』;『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傅山草书乾坤惟此事诗轴22.4x57cm上海博物馆藏释文:乾坤惟此事,不论古于今。盏酡双白,三春草寸心。中山兔笔在,大醉浑沦寻。俭食中丞旧,家声汉代荫。杯深云月恋,綵舞雀翎浸。世界兹难坏,和同涉入吟。庆寿诗为旭翁老年丈劝觞。侨黄老人、旧年家弟傅山傅山草书临王献之江州帖轴故宫博物院藏释文:吾当托桓江州助汝,吾此不辨,得遣人迎汝。当具东改枋三四•吾小可者,当自力无湖迎汝。故可得五六十人小枋。傅山临。他的书法真、草、篆、隶、行诸体,无一不能,无所不精。他喜爱颜真卿雍容大方的书体,更敬重他大义凛然的气节。傅山的楷书宗法魏晋,尤以颜体笔意为主。其有《性定·身闲》与《竹雨·茶烟》大字巨幅楷书联(晋祠博物馆藏)与傅山楷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山西省博物院藏)及《心经》等册页、手卷,从这些作品中既可以看出鲁公之《告身帖》、《麻姑仙坛记》等许多笔法。其楷书大字对联,行笔、起笔、收笔,锋势俱备。在宽博庄严的体势中,错落开合,虚实互补,大而可观。其运笔重拙、刚劲峻拔、气势宏阔处,更多地表现出傅山独特的艺术风格。傅山草书裴逸民册页30x26.7cm浙江省博物馆藏释文:裴逸民曰“养即化之之有,非无用之所能全也;理既有之众,非无为之所能循也;理既有之众,非无为之所能循。”近诸家者言,可谓无弊。若养即化之有,非无用之所能全,则但就形之所待者言之,而有所不待者。正妙于无逸民不曾举得。若其论义于名教,正不可废。傅山草篆天龙禅寺诗轴上海博物馆藏释文:春雪融复冻,松根带水晶。贪兹人较少,喜历冰之曾。亭午一斋足,穿云不借能。蛣岈老阁在,半日两回登。天龙禅寺。山。傅山隶书,始从汉隶,熔铸篆籀,既有古源宗法,又有灵犀独慧。代表作有《东壁图书府》隶书轴(晋祠博物馆藏),古朴浑穆,笔力雄健,构成了傅山隶书的基本风貌。傅山篆书,上溯甲骨文、金文、籀文、汉篆、唐篆等,他时写大篆(草篆),时写铁线小篆。具有独特风格的大篆(草篆),如《夜谭三首之一》草篆轴(山西省博物院藏),用笔迅捷,表现出了一般篆书中不易见到的飞白,即有很高的创造性。他的小篆,如《北斗挂城边》小篆书轴(晋祠博物馆藏),行笔中锋,铁线银钩,笔力苍劲,变化精妙自然。更为奇特的是在此幅作品中,他将大篆融入到小篆的创作中,如第一行中的『云』字,第二行的『树』字,第三行『峰』字,第四行的『天』字。大胆的创新,可谓罕见。傅山草篆正草乾坤如寂寞诗册页苏州市博物馆藏释文:(前玦)骨木,口口疋額见口口。巫丹正草乾坤如寂寞,不甘父子老风尘。心青心好过从书,又册口口口n口。圣人尚思雷霆口,口塞剀天炤西秦。财口口句口口口,归口承颜告老颍•神口口嗶立口口,汉圣威灵兆中兴。参度虎垂象久年,口口松柏可山生。休因纤纬居伊雒,其实成周在镐京。二佶唐尧株国号,又口口系口口口。傳山草书宿东海制座崖诗轴绫本184.2cmx52.7cm晋祠博物馆藏释文:关窗出海云,著被裹秋皓。半夜潮声来,鼈忭郁洲倒。佛事要血性,此近田横岛•。不生不死间,如何为怀抱。宿东海倒座崖I章。玄老社词兄政。弟山他的行书,受晋代以『二王』父子为代表的流美之风的深刻影响,尤其是傅山的品格、气质、情操、忠孝节义,更近乎王羲之。王羲之的『放浪形骸』与傅山的『萧然物外』在个性及人生态度上更为接近。他的行书作品《丹枫阁记》是一篇情文并茂、书法绝佳的杰作。他所书《湖上新正》、《农务村村急》(晋祠博物馆藏)与书韦应物诗《酴州西涧》行书轴、《历代名臣両像赞•王羲之》册页(山西省博物院藏)等时参以草意,并用以草写行的方法,来体现他那高超的艺术造诣和刚直不阿性格。其字势雄浑,行笔直率、宽舒,故能万毫齐力,有很强的立体感。其手卷、册页等行书作品笔墨纵横,力透纸背,可以窥知作者功力之高超。傅山的行书作品在笔墨中能表现出颜的沉厚奔放和『二王』的清润圆劲,同时,也体现出了他的艺术主张和哲学、美学思想。傅山四体书左思咏史八首十条屏选二绵阳博物馆藏傅山小楷金刚经册页(局部)台湾海华堂藏在他的所有作品中,傅山草书作品数量多,艺术价值也最高,在书法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诸如晋祠博物馆珍藏的草书精品轴《东海倒座崖》和寿阳县的《五峰山草书碑》,可说是草书艺术的典范。其作品婉转遒劲,团栾气贯,在笔画书写时,缭绕错落形成反复重叠的圈状线条,连绵不断,犹如古树盘藤,龙蛇飞动,一笔而成,不但未感到繁缛,反觉得舒适轻快,自然流畅。傅山行草晋公千古一快四条屏晋祠博物馆藏晋祠博物馆藏有傅山晚年精品之作《晋公千古一快》草书四条屏,书末署『七十八岁翁傅真山书』,为傅山临终那一年的作品。此四条屏,每幅章法安排有新意,字与字之间的疏密大小参差有致,行与行之间错综开合,从变化中求统一,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再加上点画圆润,沉重稳健,笔笔如有千斤之力,内敛外张,气势磅礴。一九六一年春,郭沫若在观傅氏七十八岁墨迹时,曾赞叹其书『豪迈不羁,脱略蹊径,晚岁作此,真可谓志在千里』,这是对傅山老人艺术生涯的中肯评语。在跋中,郭沫若先生用『豪迈不羁,脱略蹊径』八个字,一语道出了傅山草书的精神实质。傅山小楷金刚经册页局部台湾海华堂藏傅山行书读宋南渡后诸史传山西博物院藏另有傅山临王羲之《伏想清和帖》草书轴(晋祠博物馆藏)与《读宋南渡后诸史传》草书轴(山西省博物院藏)等手卷、册页。其作品笔势缠绵,坚苍浑穆,潇洒奇逸,气象宕岩,真是出神人化,将明末之连绵狂草推向一个高峰。著名书法理论家陈振濂先生评价说:『傅山的狂草重真性,强调气势,与明代大草书家如徐渭、王铎等相接近,但在磅礴大气上更胜之。盘龙舞虺的线条缠绕给我们的印象是强有力的壮美格调;精心计算的空间被一泻千里的洪流所冲决。』傅山小楷乐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残册(局部)山西博物馆藏傅山善作章草,晚年自为得意,他曾声称:『吾家现今三世习书,真、行外,吾之急就,眉小篆,皆成绝艺。』傅山年轻时也善刻印,是以刀代笔,挥刀游刃,变化如龙。傅山的书法不仅在他生活的时代享有很高的声誉,直至今天,人们都给以相当高的评价。清乾隆(十二年二七四七年),瞿源珠在张刊本《霜红龛集·序》中说,傅山『书法图画,皆超绝古今,世人咸知宝贵』。清人戴廷栻在《跋家藏傅道翁三世墨迹》中介绍傅山这一书法世家说:『傅公他先生书法名天下,祖孙父子,一堂授受,如右军大令,各臻其妙。神奇浑璞,时人必未尽知也。黄先生石斋(道周)与马先生君常(世奇),论书晋唐后,首推公他。』傅山行书浩博雍容十一言联晋祠博物馆藏傅山楷书竹雨茶烟六言联晋祠博物馆藏赵执信(秋谷)在《饴山文集》中推傅山书法为『清代第一』。日本著名书法大师、篆刻巨匠梅舒适先生称赞傅山书法『伟大也,明末傅山之书迹,推浑天下第一矣』。由此可见,傅山先生的人品与书品备受海内外各界人士的敬重,傅山书法艺术作品早已成为中华艺术长河中的珍宝。傅山这位书法艺术巨匠留在中国思想史和艺术史上的辉煌业绩,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是华夏文化的光彩与荣耀。今年是傅山先生诞辰四百周年,谨以此文,以示对傅山先生的崇敬与怀念。傅山行书诗稿册局部山西博物院藏傅山行书魏收魏书释老志序册页(局部)晋祠博物馆藏释文:......依佛法二归,又有五(戒,去杀、盗、搖妄、饮酒,)大意与仁、义、礼、智同。蛱蝶此序,若可。山书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YQdZE4m9wD.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