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师的“幸福感”需要什么样的环境?

原创 2017-01-10 中国教育学会 康鹤彪,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四中学教师学校是教师工作的地方,是教师的人生活动时间最长的地方。因此,谈“教师的幸福感”,应该首先关注教师的校园生活质量,关注教师校园生活的幸福指数,这是“以人为本
原创2017-01-10中国教育学会康鹤彪,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四中学教师学校是教师工作的地方,是教师的人生活动时间最长的地方。因此,谈“教师的幸福感”,应该首先关注教师的校园生活质量,关注教师校园生活的幸福指数,这是“以人为本”精神的最重要的体现。人是目的正如康德所说,“人是目的”。人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目的是第一位的。人之为人,其存在本身就是目的,而且是这样一种目的,这种目的是不能为其它任何目的所代替的,是不能仅仅作为手段为其他目的服务的。如果没有人,就根本没有什么具有绝对价值的东西,人是一切价值的根据和源泉。人的幸福本身就有着无需证明的、自足的价值。教师的幸福指数影响整个社会的福祉教师作为一个重要的、人数众多的职业群体,生活的幸福指数如何会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福祉与和谐。在一所学校,如果老师感到很苦、很累,不能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幸福和美好,不能够感受到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那不能够算一所好学校。因为我们的教师都不能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体验不到学校生活的幸福感,感受不到作为教师的内在的尊严,学生能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快乐恐怕不是太可能的。只有教师能够感受到学校生活充满希望、充满阳光,感觉工作过程是一种虽苦犹乐而不是一种劳役,是自我实现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付出,他才能创造出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才可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一件事例2016年的10月26日,我临近学校的一名校长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不幸逝世,终年仅49岁。在得到他不幸逝世的噩耗后,其所在学校的所有老师无比悲痛,许多老师发自内心写出了许多纪念的博文,相当多的老师痛哭流泪,因为他在校内采取民主化管理模式,积极推进校长权力让渡,将学校重要改革措施和涉及教师利益的事项,全面交由教代会表决,由教代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参与决策,各项管理措施很好地为教职工所接受并得到落实,用党务、校务公开这种“看得见的方式”,将所有校务工作全部在阳光下运行。这位校长曾经说过,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师生共进”,就是我们不光要成就学生的明天,我们也要成就教师的今天,要为每一个老师的发展创造条件。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正如教育部专家组在检查该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时曾经评价所说,“这是个有文化内涵的学校,这个校长是有文化品位的校长”。在这所学校,教师有了归属感和成就感,所以工作起来精力充沛、信心十足、情绪饱满、热力四射。而在个别学校,教师总是感到压力大,常有力不从心、沮丧、焦虑之感,感到“脑子是满的,心却是空的;时间是满的,心却是空的”。这些消极的体验导致许多教师对职业的倦怠感,这些因素影响到广大教师学校生活的幸福指数。提升教师幸福指数的抓手如何改进教师学校生活的幸福指数?有以下几方面的着力点和“抓手”:1、待遇。待遇不仅仅是薪水,待遇是个多元的概念,包括教师在学校应有的认同感和荣誉。2、人际关系。学校中是不是充满了公平与正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不是融洽、和谐,校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每一个教师也都可以为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贡献力量。3、劳动强度,即教师工作量。现在的老师,特别是中学教师的工作量都偏大,所以如何解放教师劳动强度的问题,怎样缩小班级规模,减少课时量,都须引起学校领导的关注。4、专业自主权。什么叫做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就是教师这个职业作为一门专业,其从业人员所拥有的权利。我们作为人,有人权;作为公民,有公民权。那么我们作为一个职业的专业的人员,有专业权利。教师的专业权利包括教什么和怎么教(当然这是一个有限权利,特别在中小学教师,他们的教育对象的认知发展水平、知识和经验背景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享有太大的自主权),还包括参与教育探索和发表教育研究成果,参与学校制度建设,对学生进行奖励与惩罚,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评定等这样一些权利。5、学校制度。学校制度是不是比较人性化,是不是充满了温暖、关爱,会影响到每一个教师对于学校生活的感受。让教师参与学校的制度建设,会让教师更多地体验到学校主人翁意识,更好地理解学校制度存在的必要性。而校长如何做到以上几点,更好地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师学校生活的幸福指数都有重要意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YQdZmQYMwD.html

(0)

可能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