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把精细化教学管理落到实处

●薛启华 精细化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工程。一所学校能否成为精品学校,关键在于学校是否具有精细化、高水平的教学管理。实现学校的精细化教学管理,要求我们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个项工作都是精品,真正做到人人都管理,处处有
●薛启华精细化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工程。一所学校能否成为精品学校,关键在于学校是否具有精细化、高水平的教学管理。实现学校的精细化教学管理,要求我们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个项工作都是精品,真正做到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逐级分解落实目标。只有一支好的管理队伍,才能带出一所好的学校。为此,领导班子自我加压,制定了学校、年级各管理层领导班子考评方案,将各管理层所分管业务所分管业务的考评成绩与领导考核挂钩。各年级结合学校实际首先制定了目标,初一级重点抓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初二重点抓课堂教学中的防差、补差工作,初三抓两头促中间,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坚持从基础抓起,从源头抓起,从过程抓起,以制度、责任的有效落实促进学校的发展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实行领导包学科制。把领导与分管学科组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核,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使每位教师都有团队合作意识,改变了过去独闯单干的做法。各学科进行学科立标人的评选。学科立标人每学期在同学科至少上两次公开课,每学期在同学科至少作一次授课经验交流报告,每学期帮扶一名教师,使其在课堂教学中有所进步。学科组以课堂观察为主要手段,开展好听课、评课等活动。学科组在分管领导的协调下,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把教学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每学科的分管领导与该学科教师共同努力积极创建“学科基地”,学科组获得的荣誉与领导考核挂钩。采用“月考核”制度。推行月考核制度的目的实际上就是加强流程管理。学校每月对教师的常规予以检查落实。采取学校抽查与年级周查相结合,学校的抽查占百分之六十,年级周查占百分之四十。检查结果及时公布到学校网页上。通过抓过程管理,一方面对每位同志负责,不搞平时不管理、秋后算总帐;另一方面这种考核又比较客观,公正、公平、公开,为学年度考核减少了不少麻烦。只要把每人一学年每个月考核表往桌上一放,一比较,学年工作突出的、一般的、较差的,一目了然。优秀工作者不是口头上评出来的,而是平时的实绩、过程的考核客观如实地反映出来的。这种机制的确立,使教职工认识到:要争取优秀或先进工作者荣誉,只有靠自己平时努力工作,付出与回报是一个正比例关系。月考核强化了常规和过程管理,规范了教师平时的教育教学行为,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教师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在集体备课中提高互动讨论效果。各教研组在每星期三开展一次集体备课,主要内容有:确立主备人,讨论本周教学案的设计及使用情况,下周学案编写人的安排,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策略及精选训练题的方向,学生当堂达标测试题等有关教学问题,以起到一种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发挥集体优势、资源共享的效果。对于新授课要求提前一周备课。对于复习课,我们要求各教研组以单元为单位写好复习课授课纲要,理清教学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单元达标测试讲评课,为此我们专门设计了讲评课备课纸,目的是为了让教师们重视讲评课,力图在精心设计的讲评课中实现学生学习的高效化。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在检查时将考卷、测试情况分析和讲评备课钉在一起,计入教师考评之中。学校的精细化教学管理涉及诸多层面,师资队伍、学生管理、教学流程、后勤保障、基础建设等方面无不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去探索和实践。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当我们不断改变粗放的工作方式,事事力求精细,持之以恒地做下去,长期坚持就会形成习惯,良好习惯就会成为品质,这种品质最终对我们的学校和教育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该文章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当代教育科学》2010年第4期校长论坛责任编辑:张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YQdZmQj9wD.html

(0)

可能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