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片&终于有部国产片,拍出了这段中国禁忌史

当下,架空历史网文翻拍充斥荧屏。 因为不需要对事实负责,可以放肆编,怎么爽怎么来。 而正儿八经的历史题材,则总是被冠以「枯燥」「无聊」的标签,始终难以火热。 但这回不一样。 今天鱼叔挖到一部国产宝藏,内容足够冷门、硬核、难啃; 但

原标题:终于有部国产片,拍出了这段中国禁忌史

当下,架空历史网文翻拍充斥荧屏。

因为不需要对事实负责,可以放肆编,怎么爽怎么来。

而正儿八经的历史题材,则总是被冠以「枯燥」「无聊」的标签,始终难以火热。

但这回不一样。

今天鱼叔挖到一部国产宝藏,内容足够冷门、硬核、难啃;

但形式却生动俏皮接地气,好听易懂说人话。

甚至搬出流量明星,手把手带你学习。

麻麻再也不用担心我看纪录片开小差了——

《十三行》

「十三行」,乍一看名字,不知所谓。

不了解很正常,因为这背后牵扯到的是一段极为冷僻的中国历史

基础教育课本中绝不会细谈的内容。

但所关乎的,却又是当下所有人都趋之若鹜的一个话题:

「钱」

而且还是「大钱」。

霸道总裁玛丽苏文都赶不上的那种夸张,却真真实实都在中国发生过。

首先,需要了解一个基础概念。

十三行是什么?

十三家银行,十三种行业?

都不是。

它是清朝中期闻名世界的商业机构,是两百年前中国被动全球化唯一经历

当年清政府闭关锁国,撤消原设的沿海各关,只留下广州口岸作为和西洋商人互通有无的唯一出口。

官方管制口岸买卖,但又不便亲自出马。

因此任命了一些民间商人,专门负责从事西洋贸易,同时帮忙收缴关税。

说白了,就是中间商、代理商

但特殊的是。

坐拥官方授予的外贸特权后,这「差价」赚得可绝不是一点半点。

而是近乎垄断了当时整个中国和西洋的对外贸易

凭借高超的经营手段、显赫的经济实力,迅速成为近代以前中国最富有的一群人

不到百人的规模,却运作着当时全世界五分之一的资金

在闭关锁国的时代背景下,创造了一个对外贸易的奇迹。

「富可敌国」四个字用在他们身上,一点都不夸张。

随便举个例子。

当时有一位驻扎广州美国领事,因为花钱如流水,欠下了7.2万银元的债。

其价值,约等于一艘商船外加一整船的货。

已经实属昂贵了。

而他的债主,正是被称为「世界上最富有商人」伍秉鉴

在一次尴尬会面中,伍秉鉴听说此人欠了自己这些银两,二话没说,就把票据给撕了。

轻描淡写的一句:

「没事,这点小钱不用还了。」

当场把美国领事惊到腿软。

简简单单一个人情就能出手如此阔绰,可想而知其背后的财富体量。

据资料显示,伍秉鉴有一次曾透露,自己至少拥有2600万银元的财富。

注意,这还是「至少」。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当时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4000万银元。

我们现在老说富二代拼爹。

但对于家底足够雄厚的氏族来说,可以直接拼祖先

剧中就有采访到一位邹氏家族的第30代后人。

她指着原地和远方,说:

「从这里到那边,以前都是我们家的」

「当年,别人家下雨收被子,我们是收钱。」

而这些,都是祖先曾经为十三行提供茶叶货源所积累下的财富。

不仅国内,国外也有诸多富豪家族与曾经的十三行有关。

比如 73 岁的本杰明爵士,坐拥土地、庄园无数。

这些财富,都来自于他的祖先当年远赴中国与十三行做生意。

而老爷子的前女友,正是唐顿庄园的女主人。

在镜头面前,他还全球征婚,想找一位中国伴侣,继承这份来自中国的财产。

又比如英国最为出名的「下午茶传统」,也都是因为从中国大量引进茶叶后才诞生。

在整个系列片中,节目组跑遍了全球30 余座城市,80 余个人物故事。

每一个都极为精彩。

包括澳门的发展,也和十三行时期有关。

当时西洋商人来中国赚足了钱,却又因为官方管制而无法任意挥霍

于是都跑到了当时被葡萄牙人取得居住权的澳门,直接带动了当地娱乐行业的发展。

只可惜,如此相当壮观的过去,因为没有知名历史「 爱豆 」,始终无法出圈。

在以往的影视作品中也鲜有提及。

这档《十三行》就是想要填补这块空白。

当然,如果堆叠枯燥难懂的历史资料,自然颇显枯燥。

对此,节目组是下足了功夫要让你看得进,看得懂,还记得牢

首先是对卡通形象的运用——

呆萌可爱的「猫十三」

片中夹杂了大量诙谐可爱的动画段落,所有的人物均有猫咪代替。

从严肃的皇帝,到最赚钱的西洋商业。

最硬核的历史知识,以最软萌的方式呈现。

一边撸猫,一边啃干货。

津津有味。

不过最秀的,当属节目组还做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创新:

加入了大量真人秀式的实景体验。

让嘉宾实地体验当年中外贸易的不易。

为了到中国掘金,来自西方的商人们必须要经历四到七个月的海上航行

当时的帆船,既没有今天的技术,更没有今天的设施配备。

每一趟发财之路都是向死而生,差不多把命都搭进去的。

为此,节目组请来了极限运动员廖锡荣和演员赵予熙,让两人在漂浮的渔排上体验七天的原始航海生活

每个船员用于休息的空间只有两平米

卫生间就是一个向海开放的简陋洞口,洗澡更是天方夜谭。

连吃的,也只是味同嚼蜡的死面饼干。

不求不饿死,就行。

几天下来,两人精疲力竭。

由此可见,没有一笔钱来得容易。

根本不存在天上掉黄金的传说。

想要赚钱,必须以坚韧的毅力,经受与收益成正比的艰辛和风险。

十三行造就了大量的富豪,也一度改变了世界贸易格局。

但最终换来的财富,究竟有多么壮观?

有个实例可以直观说明。

1822年,一场大火在十三行夷馆连续烧了几天。

里面所存放的大量财物,和现银四千万两被毁于一旦。

这等同于当时清政府一年的收入。

一国之财富被大火融化。

「行商白银淌街两里」。

这么说,大家可能还是无法想象其状况。

那就索性让你们亲眼看一下。

曾在广州生活过多年的蔡徐坤,带着一群完小学生,参与了一场「白银洗街」的还原体验。

他们将 3 吨白蜡搬运到海滩边的小路上。

不到当年 3% 体积的白蜡代替白银,当场点燃烧尽。

场面蔚为壮观。

而当年的真实场景,如此的33倍。

不过别看片子里到处是有钱人炫富的故事;

实际上节目组自身却很「穷」,冷门的选题决定了预算的有限。

前面所提到的所有艺人及嘉宾,全都是0 片酬参演

整个创作过程也极其艰难。

有关十三行的历史遗迹随着大火早已荡然无存,需要依托大量的外文资料;

还要将大众并不耳熟能详的名字,以鲜活生动的方式呈现而不俗套枯燥。

不得不说,《十三行》实在是下足了功夫。

十三行的盛况并没有持续太久。

很快,鸦片战争爆发。

这一侵略战争在英国也被称为「通商战争」。

因为鸦片争端只是导火索,真正的内因是贸易逆差与高额关税

鸦片在当时,风靡整个大清朝。

从达官贵族到普通百姓,都会吸上一口,作为消遣。

它被英国卖方包装成延年益寿的福寿膏,大量流入中国。

占到了英国对清朝出口贸易的一半以上

当时,鸦片的关税高达300%多,但对于英国商家来说,这些成本都能够分摊到消费者的身上去。

自己只要卖得越多,就赚得越多。

而鸦片得以畅销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一个「瘾」。

当年,正是这「毒瘾」,一步步拆解了国家的防御能力。

如今,鸦片等毒品都属于绝对非法;

但「瘾」却始终没有离开过。

节目组把一杯普通的奶茶送进实验室,经过测验,发现里面的咖啡因大量超标。

如果长期服用,同样也会成瘾。

除此之外,这个社会上的「瘾」其实仍然大量存在。

赌博、游戏、偷窃,甚至手机、网络,都在千方百计让你上瘾。

极为讽刺的。

当年,西方商人从鸦片看到了暴利和财富,让鸦片侵蚀中国;

而此时大洋彼岸的英国男爵和男爵夫人,却在优雅地吃品着来自中国的茶叶。

全球贸易的背后,既可以推动生产的进步,也可能摧毁当地的发展。

中国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十三行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过去,清政府没能在贸易之战中保全人民奋斗一生赚取的财富;

当下,我们仍能从十三行的故事中学习无数经商经验、借鉴无数历史教训。

现在的十三行原址已经成为广州历史最长的服装批发集散地。

每天进出货物数千吨,服装远销海内外。

如今的中国,比以往更为开放、更为包容。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因财富远道而来,最终敞开心扉、因热爱选择停留。

吸引他们的,也不只是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带来的机遇;

还有十三行时期沿袭下来、融合中西的生活文化习惯;

以及传承至今、海纳百川的商业发展环境。

十三行过去的辉煌虽然不复存在。

但历史中的点点滴滴,却如同蝴蝶效应一样,影响着我们当下的经济和生活。

历史是流淌的。

每一个今天,都诞生于无数个昨天。

即便是看似再遥远的历史,也依然与当下息息相关。

今天来看这个片子,看过去贸易运作中大富翁如何诞生的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也更重要的,更好地把握未来。

我们处在真正打开国门、享受过了全球化福利的现代中国。

在一个即将调整国际秩序的时代,如何以史为鉴,把握时机,才是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

而这正是这档《十三行》,也是习历史的价值。

观过去,望未来。

观的是国家的过去,望的是个人的未来

只有清楚自己从何而来,才能更坚定地知道,下一步该去向何方。

当然,如此良心节目,鱼叔也不希望大家错过。

从今晚起,优酷视频,每周三零点两集更新。

疫情当下,五一期间如果不准备远行,那不妨借助影像看世界。

咱们相约撸猫学历史。

当心之后鱼叔要考哦(班主任脸!)

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4wD1On9dG.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