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有多少座田家炳楼你们哪儿有田家炳楼吗?那个卖别墅、贷款也要捐赠学校的老爷子走了……

7月10日 田家炳基金会官网发布讣告 “中国百校之父” 享年99岁的田家炳博士 已于当日上午安详辞世 田家炳一生致力于慈善公益事业 自24年前 成立“田家炳基金会”以来 迄今为止 他已累计捐资10亿多港元 用于中国的教育、
原标题:你们哪儿有田家炳楼吗?那个卖别墅、贷款也要捐赠学校的老爷子走了……7月10日田家炳基金会官网发布讣告“中国百校之父”享年99岁的田家炳博士已于当日上午安详辞世田家炳一生致力于慈善公益事业自24年前成立“田家炳基金会”以来迄今为止他已累计捐资10亿多港元用于中国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公益事业其中教育所占的比例高达90%在全国范围内他累计捐助了93所大学、166所中学、41所小学、19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大约1800间乡村学校图书室以“田家炳”命名的学校或学院遍及所有省级行政区他因此被誉为“中国百校之父”他曾说:“我的学历低但是,提高国民教育水平是我毕生希望所在”愿田家炳先生一路走好!160岁以前的田家炳,是一个商界的传奇。田家炳1919年生于广东大埔,父亲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小时候衣食无忧,受过不错的教育。可是不到16岁,父亲去世,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压在他瘦小的肩膀上,他不得不辍学。18岁远赴越南谋生,干的是推销瓷土的营生,当时的越南还处在法国殖民统治下,华人地位卑下,他被黑社会恐吓过,也被殖民政府敲诈过。可这些都没有折断他的梦想与事业。也许是他天生有着经商的头脑,也许是他执着不放弃的精神,他奇迹般地在两年内成为越南最大的瓷土供应商。可是命运并没有就此放过他,不久抗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相继爆发,田家炳受到战争的波及,失去了自己的产业,为了生存,他只好辗转来到印尼。尼采说:“凡是杀不死你的,都只会让你更强大。”田家炳就是这样一个坚强而敏锐的人,他很快发现,印尼的特产——橡胶中蕴含了巨大的商机。于是他在印尼创办树胶厂,后来又转型做塑料薄膜厂,事业很快就得到恢复。可是,在他心里,祖国始终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1958年,他毅然举家迁回香港。在香港,田家炳先后创办了塑料厂、化工厂,与李嘉诚并肩成为全港人造革和化工行业的领军人物,70年代房地产兴起,田家炳又瞄准商机,成为地产大亨。1980年,他已是香港著名的亿万富翁了。可以说,人生的前六十年,田家炳在不断做加法,钱就是他人生的中心。2卖别墅、贷款也要捐赠!80年代的香港,经济一片繁荣,无数富豪蠢蠢欲动,想要争夺香港乃至亚洲首富的宝座。这时候李嘉诚、李兆基都在抓住机会扩张商业帝国,田家炳却选择不再汲汲于生意,反而一笔一笔地捐出财富。1982年,他将4栋工业大厦变现10亿创立“田家炳基金会”,以“回馈社会、贡献国家”为宗旨。1983年,第一所以「田家炳」命名的「保良局田家炳幼稚园」成立;第二年,第一家田家炳中学在广东省大埔县建成。从最初的几百万,到几千万,几个亿,这一捐,就是三十年。直到逝世,他已将资产的80%尽数捐出。人生的后三十年,他的名字与富豪无关,却与教育和慈善事业紧紧相连。今天,提起田家炳的名字,内地教育界都不陌生。田家炳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教育是关系国家强弱、文化盛衰的百年树人大业,资助教育是“把钱用在最有用的地方”,产生的效益远大于把财富留给个人。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田家炳的企业和田家炳基金会的收入受到影响,以至于出现捐款承诺难以兑现的问题。为让捐款计划顺利实施,83岁高龄的田家炳,竟然将自己居住了38年,金融风暴前价值过亿港元的别墅,以5600万港元的价格低价卖掉,然后把全部的款项投向了内地的几十所学校。而自己带着太太,租用了面积很小,但打开窗户可以看到别墅的一个公寓楼作为新家。“那时经济比较糟糕,但我已答应要给一些机构捐款,人家做了计划。所以决定卖掉房屋。一方面,觉得自己住这么大房子是浪费,另外卖掉的钱,可以资助20多间中学,觉得这样更有价值和意义。”田家炳在接受访问时回忆说。被问到,后来有没有心疼过,田家炳则回答:“看到一幢幢教学大楼的兴建,听到万千学子朗朗悦耳的读书声,不但经济效益更大,而且精神上的安慰也好得多。”2003年,为了帮助香港理工大学和城市大学从政府争取到更多配对资金,在捐出自己承诺的款项,又一时拿不出那么多现金的情况下,还贷款600多万港币捐献给了很多大学,这也成为香港公益事业中绝无仅有的美谈。2005年,为提前清付落实的项目捐款并扩大捐资,田家炳还将13万平方米、高24层的田氏广场售出,获得款项近3亿港币,将其全数捐献给了数十所大学、中学。3以“田家炳”冠名是为激励自己一笔就是几百万、几千万向外捐的田家炳,在香港,过着堪称清贫的生活。他没有自己的私家车,乘坐地铁,走路上下班;他没有高档的生活享受,一双鞋穿了十年,袜子补了又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每月生活开支仅3000元。他不搞排场,也不喜欢应酬,过80岁大寿,很多人要为他庆祝,他不摆酒,不办席。他知道内地有一些风俗习惯,因此每次捐款前,都会打招呼,一切从简。哪个地方大鱼大肉的招待他,哪个地方就会失去他的捐款。田家炳常说,“每个人都做一点小好事,最后就会变成一件大好事。这个社会就会变好。每一个人都做一点小坏事,最后就会变成一件大坏事。这个社会就会变坏。”除了大善,他也从小做起。出门住酒店,他都要自带肥皂,因为怕“用了酒店的肥皂,用不完很浪费”;外出吃饭,他只要一杯清水,不喝饮料。一位香港记者问他为什么?他回答道,全港七百万人,若每人少开一罐饮料,就省下七百万个罐。对自己要求严格的田家炳,对下一代也严加教导。谈到下一代的问题,他就会强调:留财富予子孙不如积德予后代。他的五子四女,一律先进中文学校学习,接受正统中文教育,之后才会送到美、加去读大学,以适应今天世界形势的需要。田家炳的品德被众人敬仰,也获得很多荣誉,包括香港特区政府授予的最高荣誉表彰——大紫荆勋章,以及用自己的名字命名的行星——“田家炳星”。但他却从不以德自居,以功自傲,更不求回报。在他巨额捐资的地方,包括家乡广东省梅州市和大埔县,他没有投资任何生意,从不指望,也从来没有用捐赠换项目或者利益。唯有一点,他把自己的名字冠名到了几乎所有的项目上。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的事迹精神被更多人知道,甚至名垂青史,因此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一起来做好事。同时,他也用这种办法来激励自己,一定要把教育,把学校办好。田家炳解释命名学校的意义▼“如果你的教育做不好,学校做不好,把田家炳三个字写上去,不但不会荣耀田家炳,反而会丑化田家炳,家长就会讲,儿女千万不要送到田家炳学校读书,那田家炳,就会是个耻辱。”田家炳说,他一直用这个激励自己,也要求基金会的同仁,要求所有接受捐赠的对象,一定要实实在在把学校办好,不要辜负大家的期待。田家炳部分捐助项目名单▼看到这串长长的名单让人不由感叹人性之伟大,竟至于此,九十九载辛苦了祝先生一路走好再次,沉痛哀悼!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4wDRXD6GL.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