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之我见议论文&手机电影之我见 写在华为金鸡百花活动后_影像

昨天下午,我在厦门参加了由华为手机作为全程战略合作伙伴的“新影像·手机电影论坛”活动。这个活动实际是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系列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在这次活动上,华为手机和金鸡百花电影节为去

原标题:手机电影之我见 写在华为金鸡百花活动后

昨天下午,我在厦门参加了由华为手机作为全程战略合作伙伴的“新影像·手机电影论坛”活动。这个活动实际是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系列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在这次活动上,华为手机和金鸡百花电影节为去年9月开始的“新影像·手机影片竞赛”单元的获奖者进行了颁奖。同时,从2020年11月-2021年7月,新一轮的手机电影评奖活动又拉开了序幕。关于这场活动的相关情况,大家可以访问我转发的官方新闻稿件。

在发布会结束后,华为又邀请了我们参加了一个媒体交流晚宴活动。在该活动上,今年获奖影片《六十九》的摄影师 汪士卿老师与华为手机影像部门的 潘超越先生分别做了主题讲演,而我对于这个部分兴趣实际要比下午的颁奖更大一些。没有必要再重复所有内容,我就我自己特别感兴趣的有关华为手机和手机摄影的内容和大家分享下:

首先,我注意到在今年活动现场的背景墙以及宣传页上并没有华为logo,只有很小的字体写了“华为手机”字样。按照华为的说法,他们希望这样的竞赛活动能够尽可能的推出手机本身而非“华为”品牌,因为手机电影的发展是全行业的事情而并非一家一户。同时,今年新一轮的评奖活动也对参赛的手机型号、品牌完全放开,并不限定于使用华为手机拍摄。使用任何品牌型号的手机视频作品都能参赛,这也显出了华为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其次,我对 汪士卿老师一段有关视频拍摄改变的讲演非常触动。他谈到他自己作为一名摄影师,从胶片到磁带到数码连续跨越三种介质时代的感受,指出整个行业都在快速改变。这种改变不仅仅是拍摄设备在改变、放映设备在改变,就连观众的口味与观看习惯也有巨大变化。作为中年人,他观看的内容可能是从第五代导演的作品启蒙的,这既不同于他父母一辈的审美,更不同于今天随着美剧和快节奏电影长大的新一代观众的口味。而且,当老年人看大银幕、中年人看电视屏幕的时候,年轻一代的观赏都是在iPad和手机的小屏幕上完成的。

汪士卿老师认为,现在我们将手机作为拍摄工具来使用,它没有以往专业电影器材所常用的那种“侵略性”。能够让被拍摄者更“无感”更自然的进入到拍摄缓解中,而小巧的体型也方便拍摄到一些过去因为私密性而无法获得的影像。(影片<六十九>全片用华为P40 Pro拍摄)

在他看来,用手机所捕捉到的那些表现人性温情的影像比用阿莱等专业设备拍摄的高品质画面更重要。这种渗透到生活中每一个角落的影像拍摄,才是手机电影不同于传统电影拍摄的最重要变化。而且,他也提到一个国家影像文化的发展,需要依靠全民影像素质的提升。为什么斯皮尔伯格能成为举世闻名的大导演,这无疑和他从小用超8电影机进行拍摄练习有关。而今天,当每个年轻人和孩子都能习惯用手机来拍摄画面的时候,他们其中就会诞生中国未来的影视专业人员,这也会对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事实上,在今天下午的活动论坛上,几位专业电影人(包括著名导演/演员 徐峥)也表示手机电影与传统电影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明显差异。相似的地方固然是用手机来模拟传统电影器材所具备的画面表现力(这正是华为手机所一直在探索的),但也手机电影也应该有其特殊的,传统电影所不具备的东西。比如我们首先会想到的“竖屏”拍摄,这种拍摄和观看体验就是传统电影构图所不具备的。同时,随着5G网络的建设与普及,手机电影也可以在互动性(拍摄编导和观众的实时互动)方面,AR/VR的应用方面做出自己的探索。

值得一提的是,我个人并不赞同将手机电影与传统电影完全割裂开来的观点,我也不赞同“手机电影永远无法追上传统电影”的绝对概念。也我看来,即使不考虑手机器材本身性能的快速提升(今年有好几部用华为P40 Pro和Mate系列拍摄的手机电影画质很高)的现状,即使是电影本身也从没有对器材性能和表现力有什么门槛要求——否则,连摄像机都不需要的动画电影就不存在了。

在今天论坛环节中,可以看出有些传统电影人依旧对手机电影持着一些相对保守的观念,认为它只能作为辅助和补充,但我相信随着以华为手机为代表的“影像手机”性能不断提升以及 汪士卿老师所谈到的全民影像普及的来临,手机电影终有一天会和传统电影“无缝衔接”,彼此之间再无明显区隔。

另外,在今晚 潘超越先生的技术讲解中依旧多次谈到了AI技术在华为手机中的应用——大多是出现在HDR处理以及XD Fusion环节中。不过我个人倒是很期望华为手机未来能够在“AI视频剪辑”功能上再发一下力:目前多家手机厂商都已经通过自研或者合作方式推出各种方便“视频小白”使用的手机剪辑app,能够通过模板方式让用户快速制作出一条看起来像模像样的视频节目。

我不但希望华为手机也能够在这方面有所动作,而且能够在这个领域上突破“微视频”仅仅几十秒至多一两分钟的时长限制,而逐渐能够实现“分钟”级别长度的视频模板。用户可以根据主题(比如婚礼、生日派对、沙滩漫步等)通过5G网络购买/下载最贴近的模板,然后再根据内嵌的分镜表按部就班、按图索骥式的用手机拍摄相关内容进行填充。此后,究竟是依靠本地处理器机型实时渲染还是依靠5G网络在线渲染倒不必细究,但由此能够让“视频小白”们创作出真正意义上的完整视频短片而非仅仅是一两个片段。

我相信以华为的软件研发能力来说,这应该并不是什么异想天开。而在实现这种级别的功能后,汪士卿老师所设想的全民影像局面一定也会更快的实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4wDjqXD6G.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