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尔克地图位置敦刻尔克:诺兰的历史穿越

作者:黎荔 去年上映的诺兰新片《敦刻尔克》,曾引发了部分中国人的一波抵制风潮,抵制理由是海外院线不给《战狼2》安排场次,现在还想着让《敦刻尔克》在中国大卖,伤害中国影迷的感情还想赚中国人的钱,没门!还有一个理直气壮的抵制理由,是《敦刻尔克》
原标题:敦刻尔克:诺兰的历史穿越作者:黎荔去年上映的诺兰新片《敦刻尔克》,曾引发了部分中国人的一波抵制风潮,抵制理由是海外院线不给《战狼2》安排场次,现在还想着让《敦刻尔克》在中国大卖,伤害中国影迷的感情还想赚中国人的钱,没门!还有一个理直气壮的抵制理由,是《敦刻尔克》中的哈罗德.亚历山大将军,在中国在缅甸战场让十万中国远征军为英军撤退充当肉盾,就像在敦刻尔克弃法国军队一样,得还中国远征军一个公道!看到有些义愤填膺的网络评论觉得蛮好玩,摘录部分如下:一看到英国法国军队,就想起圆明园,实在喜欢不起来。英法联军让德国打得狼狈不堪,还好意思拍成电影,不要脸。丧家之犬般的撤退都能拍出史诗般的感觉,虚伪的英国人不一般啊。这么多年,外国片基本不看,特别是宣扬外国个人英雄主义的。不抵制对不起死去那些远征军先烈!!两次丢弃盟友溃逃,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指挥作战的将军最擅长的作战方式就是撤退,那以后英国也改名叫“跑跑国”好了?知道英国人怎么怒怼回来吗?9月5日,英国《每日电讯报》发表题为《一场不符合中国价值观的撤退:敦刻尔克在中国遭炮轰》的报道。从部分中国民众抵制《敦刻尔克》一路上升到全部中国人就喜欢打打杀杀……哎!这篇文章把不了解中国的普通英国网民的反华心理给调动起来了。留言评论全是一边倒批评中国人心胸狭隘,人命在中国不值钱。这个世界的确是分裂的,有一些人很喜欢《敦刻尔克》,自然也有一些人很不喜欢《敦刻尔克》,人们总是针对自己的生存环境与生存状态,确立属于自己的艺术立场、价值观和视觉形式。本来,艺术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东西,任何迷信“艺术”的永恒性或者以固定不变的概念来限定“艺术”的行为都是愚蠢的。所以,即使诺兰被称之为诺神,也不可能只收获清一色的叫好,肯定会有不同的声音和观点,交锋碰撞。这部历史战争片《敦刻尔克》,是诺兰从架空世界穿越回到现实大地,触碰和还原真实历史战争的第一部作品。看过《盗梦空间》、《星际穿越》就知道诺兰擅长悬疑和复杂架构,看诺兰电影往往是一种秀智商的行为。但《敦刻尔克》是一部没有情节的片子,台词也很少,电影平铺直叙地描述二战时期的著名战役敦刻尔克大撤退,二战历史的真实性与残酷性,从一开始就已经规定了影片灰扑扑的写实基调。什么烧脑、高智商、惊心动魄的大反转、扑朔迷离的开放式结局,统统没有了。只有刻画战争的一种近乎印象派的效果,一切都是那么逼真,又那么倏忽,一个个碎片般的小情境,是逃亡的小人物在生命受到威胁时的经验,异常艰难,万分恐惧,枪炮不断,朝不保夕,但只能自己咬牙面对,没有任何求助的途径。普通士兵在死亡的重压下惶惶不可终日,甚至有人抵不住压力走进海里自杀;海浪涨潮飘过来的浮尸;士兵在不断弃船逃亡中狼狈无比,随时随地、突如其来被死神攫取。海洋作战,空中作战、海滩上作战,海陆空三条线都在战斗和求生,影片没有用3D效果,但却让人浸入到场景中,那么真切地体会到战争的可怖。喜欢历史战争史诗大片的人可能会失望,因为这部影片居然只有英法联军一方的士兵,没有出现过任何一个德军士兵(飞行员除外),至于在二战时期最令对手恐惧的德军装甲部队都毫无踪迹,整部影片就根本没出现过一辆德军坦克!片中出现的英军战机也不过是3架的小编队,这实在是有些冤枉了英国空军。没有血雨磅礴的大场面,诺兰其实不关心战争本身,他根本没有把重点放在战争场面的把握上,他对战争中人性的刻画超过了对战争的描述。“最终在战争中发生的事情是非常随机的,非逻辑的。所以我会尊重这种人类寻求生存的本能,而不是真正的英雄主义。”“人类有很多性格上的缺陷,但是他们的集体行动可以实现非常伟大的事业。”诺兰在为《敦刻尔克》于上映宣传时说的这两句话,让人印象极其深刻。电影努力做到了这点,以小情境展现了人类的求生本能、性格缺陷,进而展露了人类伟大事业的一个局部,轻轻揭开了历史隐藏的面纱之一角。历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最终的结局是四十万英军有三十三万五千人获救,但这过程中六万五千亡魂被永远留在了敦刻尔克海岸。当时如果英法联军没有撤退成功,最后英国被迫投降,那么二战时间可能持续更久,所以敦刻尔克对世界打赢反法西斯战役具有重大意义。因为,从敦刻尔克撤回英国的士兵都经历过西欧战役实战洗礼,他们对于德军的了解,以及宝贵的实战经验,都是极大的财富,这些官兵在三年后的诺曼底登陆以及反攻欧洲的作战中当之无愧的中坚力量,如果没有这么多部队成功撤回英国,那么三年后开辟第二战场反攻欧洲必然会增加更多变数和代价。相对于成功撤退和保存军队主力的敦刻尔克,中国远征军遭遇实在太过于沉重壮烈了。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保卫当时中国仅存的一条国际大通道滇缅公路,1942年3月,中国不惜派出最精锐的部队组成中国远征军协同英、美等盟国到缅甸对日作战。由于盟军仓促应战等原因,1942年8月,第一次缅甸对日作战失败。1942年至1944年,中国在缅甸、云南投入的部队约40万人次,但由于史料缺失,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牺牲的精确人数至今无法确定。有资料显示,在两次入缅作战中,中国远征军牺牲人数达10万人。第一次入缅战役中牺牲的6万人中,有5万人是在打了败仗仓皇撤退途中非战斗死亡的,特别是在自然条件极端恶劣的野人山中死亡人数最多,阵亡将士被草草掩埋。我期待着什么时候,中国导演能拍出一部《败走野人山》,从小人物视角来展现这场惨烈无比的撤退行动。任何一个人的价值取向都是主观的,而敦刻尔克大撤退、中国远征军败走野人山,是客观的历史。历史从来不是史官写出来的,不是导演拍出来的,而是真实的历史中人创造出来的。如果我们能够穿越回到当时的战场之中,感受战火中人所感受的,恐惧他们所恐惧的,我想,其中一定没有,永远无坚不摧的英雄,而只有生命的脆弱和死亡的无常,倏忽而至的险情,对未来黑洞一般的不可知,只有求生的本能、性格的缺陷、人性的光辉、士兵的怯懦、绝境的舍命、集体的伟大,历史的永恒。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Dwj0P5g6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