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开的时候你一滴眼泪没流妻子死了,我却一滴眼泪都流不出来

1 在国外上学的时候,因为没有校园,我和同学、朋友们分散地住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最常聚在一块儿的是邻居。他们来自不同的专业,大多数都比较外向,算是一群乐天派。只有我是学文学的,性格上也比较敏感。在和大家一起玩耍的过程中,我常常收到他们的
原标题:妻子死了,我却一滴眼泪都流不出来1在国外上学的时候,因为没有校园,我和同学、朋友们分散地住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最常聚在一块儿的是邻居。他们来自不同的专业,大多数都比较外向,算是一群乐天派。只有我是学文学的,性格上也比较敏感。在和大家一起玩耍的过程中,我常常收到他们的好心劝告:“别那么敏感啦!大大咧咧一点才比较开心!”我试着听从他们的建议,改变自己,劝自己放宽心,告诉自己少想一些。半年不到,我竟然感觉到一阵崩溃。我意识到,“敏感”在过去十多年中,已然成为我看待世界的方式,甚至深入到我的骨髓之中。缺少它,我也会变得不完整。对“敏感”这件事有新的思考,是在偶然看到一部叫作《永远的托词》的电影之后。|西川美和与是枝裕和(图片来源网络)想看这部电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导演西川美和。西川美和是是枝裕和的徒弟,两人都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系,都是文学专业出身的电影人,在处理日常题材时会有不同寻常的敏感细致。在西川美和的电影《永远的托词》中,敏感非但不代表脆弱,反而是一种勇敢。2《永远的托词》在香港亚洲电影节上的译名是《不道德的丈夫》,为呼应另一部电影《不道德的夫妻》(大陆译作《卖梦的二人》)。虽然对于西川美和来说,这个故事本身的重点并不在道德,但如果一定要从世俗的角度来看,男主人公确实是一个极不道德的人。|幸夫(本木雅弘饰)和他的情人(黑木华饰)幸夫的妻子夏子在旅行中车祸去世。接到夏子去世的消息时,幸夫正在和情人做爱。去认领妻子的遗物时,幸夫连妻子用的是什么样的旅行箱都毫无头绪,对于她的衣服和其他随身物品更是感到陌生。警察询问他妻子出发前的情况,幸夫表示自己一无所知。最可怕的是,妻子死了,他却连一滴眼泪都流不出来。|小雪和夏子在旅途中和夏子一起去旅行的朋友小雪也在车祸中丧生。在妻子去世后,小雪的丈夫阳一的反应和幸夫截然不同。事故原因调查陷入僵局,他就在遗属说明会上大闹:“别说这些没用的,把我的妻子还给我!别说你们没责任之类的话,告诉我怎么能让我妻子回来!”听广播听到别的家庭的欢乐时他也会抽泣不止,甚至情绪一度失控,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大宫阳一(竹原皮斯托饰)而故事的男主角幸夫却始终保持着可怕的平和。作为一位小有名气的作家,他在从事故现场回东京的动车上就开始琢磨之后的发言稿,甚至在公众面前伪装成一位离开了妻子就活不下去的受害者,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感人的丈夫的形象,讲述自己如何走出丧妻之痛的故事。就像一位编辑在写给幸夫的信中所说:“那位父亲没有哲学、思索、彻悟,没有考虑从悲剧中得到了什么,而只是作为一个痛失所爱的人与残酷现实对峙。可以说这是那位父亲的胜利,是先生您的失败。”《永远的托词》用这样两个人物的设定,呈现出了脆弱和勇敢之间的一种全新的关系。3在很多外人看来坚强又稳重的幸夫实际上非常懦弱、虚伪,而那个表面上敏感又情绪化的阳一身上却有着非常坚强的一面。在电影中,幸夫有一次对阳一的孩子真平说:“你爸爸又哭了。但哭不是软弱,只有坚强的人才敢面对自己的悲伤。”在这个故事中,真正软弱的是幸夫而不是阳一。对妻子的旅行一无所知,妻子去世时自己在和别的女人做爱,幸夫的愧疚和自责贯穿始终。但他总是在回避,回避自己作为丈夫的失职,回避自己的不道德,更长久地回避夫妻间的感情丧失殆尽的事实。过去一直坚持丁克的他,竟然在妻子死后一头扎进和小孩子的关系之中。因为阳一是货车司机,没有时间照顾年幼的女儿小灯,大儿子真平只好放弃上补习班,在家照顾小灯。而作家幸夫工作时间和地点灵活,就主动向阳一提出照顾两位小孩。但事实上,与其说幸夫在帮助阳一,不如说他在帮助他自己。幸夫(笔名津村)的经纪人说:“从中得到最大治愈的人不是失去母亲的孩子们,不是偶尔才会出场的爸爸,而是津村本人。把爱倾于孩子身上时,他会忘了于心有愧的事,这对成为父亲的男人来说是一种无上的赞美…….将一切令他厌恶、不愿回想的往事抛诸脑后,过得可真是快活啊。”4电影《永远的托词》让人重新思考敏感的人格。敏感并不一定总是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软弱。相反,敏感的人可能在本质上更加勇敢,更敢于直面自己的情绪,敢于不回避问题地活着。在一期TED演讲中,主讲人KalinaSilverman展示了她做过的一次实验。她问了好几位陌生人一个相同的问题:“如果明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今天会做什么?”他们在回答时表现出了相似的哽咽。甚至可以说,在直面一些重要问题时,大多数人会表现出相似的敏感和脆弱。很多表面上的冷静、乐观其实是在刻意回避问题,假装坚强。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脆弱。看起来很坚硬,其实却一碰即碎。这也是西川美和在《永远的托词》中呈现出来的人性幽微,关于敏感,关于回避。5西川美和即将从早稻田大学毕业时曾前往一家电视节目制作公司面试。虽在面试中落选,却因祸得福地得到了面试官是枝裕和的肯定,随即进入《下一站,天国》制作组,后以第一助理导演的身份参与是枝裕和的剧情片《距离》。西川美和(图片来源网络)29岁时,西川美和推出了第一部自编自导的长篇电影《蛇草莓》,斩获当年日本专业电影大奖最佳新人导演奖、第58届每日电影竞赛剧本奖。3年后,她又执导了《摇摆》,入围第59届戛纳“导演双周”单元,是唯一受到邀请的日本电影,并获得第28届横滨电影节和第49届日本电影蓝丝带最佳导演奖.......和是枝裕和一样,西川美和也延续了日本电影聚焦家庭题材的传统,但在处理这一题材时更加激烈。相比是枝裕和,西川美和可能没有那么“温柔”,而是喜欢把尖锐的矛盾和难以缝合的裂痕赤裸地展示给观众和读者。所以在《永远的托词》中,几乎是刚开场就是妻子车祸去世和丈夫出轨的情节。6既写小说,又拍电影,西川美和自己认为这是两种非常不同的表达方式。“我庆幸能够在小说里深挖人物内心,观察他们,然后在电影里呈现我的观察。”她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对比这两种全然不同的媒介,《永远的托词》的电影会更加态度鲜明,而文学则会显得更加细碎,整个故事也更多面,更复杂。在电影中,西川美和批判了作家的虚伪,冷漠的丈夫背后的懦弱和逃避。在小说中,西川美和采取了不太一样的形式展开这个故事,尽管幸夫仍然是故事的主角,但情节却是在我(幸夫自己)、妻子、情人、经纪人、助理导演、编辑等多人的讲述中推进。|虚伪的幸夫在网上搜索关于自己的新闻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观察和符合自身立场的观点。在电影中镜头极少的妻子,在小说中却得到了很多侧面的描述。幸夫的情人纯称,夏子在婚姻中的牺牲是在“自掘坟墓”。经纪人则说:“因为夫人太伟大了,所以想从她身上移开目光。”这些关于夫妻之间感情裂痕的铺垫,让故事变得不再是不道德的丈夫VS高尚的妻子的那种简单道德选择。|夏子在旅途中7并不存在所谓真善美的世界。也并不存在绝对客观的真相。每个人都会脆弱。每个人都有邪恶的念头。都有托词,都会回避。但我们需要明白,逃避也许能解一时之忧,却可能将心结长久地嵌在灵魂的缝隙之中,最终造成无法弥合的裂痕,成为“永久的托词”。敏感、脆弱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直面,而不是一味地逃避。想哭的时候就好好哭一场,然后在该站起来的时候勇敢地重新开始。有些时候,脆弱才是最好的坚强。参考资料:深焦DeepFocus|小津之后,是枝之外,西川美和的另一种日本家庭电影澎湃有戏|《永远的托词》:西川美和的自我剖白点击图片可购买小说:《永久的托词》[日]西川美和|著连子心|译2018年9月新经典文化出品电影:《永远的托词》(港译《漫长的借口》/《不道德的丈夫》)[日]西川美和|导演[日]本木雅弘、竹原皮斯托、池松壮亮、深津绘里、黑木华等|主演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Dwj0jvk6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