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兆和沈从文&范诚:踏着沈从文的足迹|阅读时光_湘西

《吊脚楼下的湘西》后记—— 作者|范诚 来源:初语阅读(微信公众号) 三十五年前,当青春年少的我,大学毕业,毅然选择去湘西时,就注定此生与湘西结下不解之缘。 我是受沈从文先生作品的影响,怀揣着一个

原标题:范诚:踏着沈从文的足迹|阅读时光

《吊脚楼下的湘西》后记——

作者|范诚

来源:初语阅读(微信公众号)

三十五年前,当青春年少的我,大学毕业,毅然选择去湘西时,就注定此生与湘西结下不解之缘。

我是受沈从文先生作品的影响,怀揣着一个文学梦踏进湘西的。

1981年秋,我有幸考进了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当时,全国正出现了一股“沈从文热”,沈从文先生的作品,像出土文物一样,备受文学爱好者青睐。恰好,以研究沈从文而在文坛崭露头角的青年学者凌宇老师,刚从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分配到我们学校,给我们带课。

我本来就很喜欢沈从文的作品,在凌宇老师的讲解下,对沈老的作品更是偏爱有加。记得1982年才出版不久的《沈从文小说选集》,我就抢购了一本,平时压在枕头下面,随时拿出来翻看。《阿金》《萧萧》《牛》《丈夫》等等,那些湘西故事,令我耳目一新。尤其是《边城》,给我展开的是一幅旧湘西风情画轴长卷,我为老爷爷、翠翠、大佬、二佬的故事所感染,常常沉浸其中,不能自拔,甚至感动落泪。那时候,我已经广泛阅读了许多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但唯有对沈老的作品情有独钟。

1985 年大学毕业时,我面临着多种选择。可以留在长沙的学校,当一个人民教师;也可以回到故乡去,陪伴老奶奶及父母亲友。但最后,我不听任何劝阻,固执地去了湘西。

在此之前,我还没有到过湘西,对湘西的了解,仅仅停留在沈老的作品中。但想到湘西是沈老的故乡,是湖南的“边城”,心想一定是不错的。

我是邵阳崀山农村出生的孩子,自小经受了各种苦难,所以适应性很强。一进入湘西,立即溶入到湘西社会中。就像一颗异地的种子,很快在湘西这块土壤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我先在湘西州委的机关报《团结报》社工作,1992年,又被调到湖南电视台驻湘西记者站,都是从事记者工作。直到2012年调回长沙本部,在湘西生活工作了二十七年。

因为职业原因,我踏着沈从文的足迹,几乎走遍了湘西的山山水水。沈从文青年时代,跟随湘西地方部队,基本上是在沅水流域纵横飘荡。因为交通的改善,我不仅跑遍了沅水流域,也几乎走完了澧水流域,而我本身又是资水流域长大的,所以湖南“三湘四水”中,我纵览了三水。可以说,饱览了湘西的大好河山,结交了很多湘西朋友,也经历了很多艰难险阻,值得庆幸的是,一路走过,平安无恙。

二十七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然而,在人的一生中,却占了几乎三分之一的时光。而这,正是我人生中最青春的年华。有朋友似乎很不理解,怎么在湘西呆那么多年?我给他说,那是你对湘西缺乏了解。人是随遇而安的,地球上每个地方大都能生存,就看你是怎么活法。置身大都市,生活质量高一些,自然要光鲜一些,滋润一些,走出去觉得体面一些。但小地方也有小地方的活法,自有它的娴静和多彩之处。在小地方生活的那么多人,世世代代不都是这样过来的?而且到了湘西这个地方,就像喝了湘西的“包谷烧”酒一样,会慢慢上瘾。只要你在这里多呆上一段时间,就会不知不觉中爱上它。

说来很惭愧,开始到湘西时,我专注于工作,娶妻生子,很少拿起笔来写东西。总觉得,写作是一件十分神圣的事,需要长时间的积淀才行,不然,写出的东西,没有深度,也没有丰度。

大约从本世纪初开始,我才拿起笔来,开始写作。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长期坚持下来。慢慢地,便写下了一些列作品。

从2011年开始,我先后出版《崀山走笔》《本色凤凰》《阅读湘西》《崀山乡土》《走玩湘西》《凤凰:那些人,那些事》等6部著作。这些作品,都是湘西题材,全面记录湘西的历史地理、民族文化、乡土人物、民情风俗及其时代发展变迁等,渐渐得到文学界的认同,有评论家誉为“湘西深处的真诚心声”。

我没有沈从文先生的才情,他既写散文随笔,也写小说,而且写得特别好。我主要从事散文创作,觉得只要能把湘西的生活真实记录下来,倾注了情感,让人读了有点感触,有点收获,就心满意足了。

因为对沈从文先生的敬仰,我也写下他的一些篇章,《沈从文的离奇家世与落寞家人》《沈从文与“湘西王”陈渠珍》《沈从文的行侠与仗义》《沈从文的“写字”及书法艺术》《沈从文与湘西题字》《刘祖春与沈从文兄妹的情谊》等等,产生了较好的影响。

由一个外地人成为一个“湘西佬”,由一个门外汉成为一个“湘西通”,从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学生成为一个两鬓苍苍的作家,这就是我在湘西工作生活几十年结下的“果实”,其中的付出与回报,是成正比的,我倍感欣慰。

有人说,湘西是一本书。我的理解是,湘西更像一所大学校,一进入湘西,我“便开始进到一个使我永远无法毕业的学校,来学那永远学不尽的人生了。(沈从文《从文自传》)”

在湘西这所大学校里,我永远是一个小学生,我需要以虔诚的心态,执着的精神,继续攻读下去。

最后,感谢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著名散文家、书法家周振华老师,为本书作序。《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总编辑梅雨墨,湖南大学出版社社长李文邦、编辑全健老师,湖南三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大春先生,也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一并致谢!

范诚

2020年12月4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Dwj58zNr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