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故事蔡维泽:那些说烂了的励志故事,现在已经不适用了。

今天的故事,关于台北大学的大三男生蔡维泽。 4 月份的时候,他决定代表自己的独立乐团「傻子与白痴」来北京参加比赛。在第一期节目里,他用一首 110 秒的《5:10 a.m.》打动了苏打绿的主唱吴青峰,让他感叹:“我好想听下去。” 后来,
原标题:蔡维泽:那些说烂了的励志故事,现在已经不适用了。今天的故事,关于台北大学的大三男生蔡维泽。4月份的时候,他决定代表自己的独立乐团「傻子与白痴」来北京参加比赛。在第一期节目里,他用一首110秒的《5:10a.m.》打动了苏打绿的主唱吴青峰,让他感叹:“我好想听下去。”后来,他的音乐打动了更多人。几个月后的现在,他拥有了近100万微博粉丝。“花了四年时间来迷茫,花了四个月时间来清醒”,在一个视频里,他这样总结自己的经历。而我在和他聊了之后才发现,虽然他的目标是做音乐,但他从高中以来经历、抉择过的事情,和我们大家都很相似。所以我觉得,不管你有没有听过他的音乐,他都是一个值得了解的同龄人。今天,就介绍他给你认识。你也可以选择看完文章再看视频#VIDEO___如今的环境,大家似乎都更倾向于活在一种无所谓的、没有目标的状态里,可在歌词里写过“我常常躺在床上耍废”的蔡维泽却很坦白:“我是一个有野心的人。”我忍不住反问,那你怎么看待那些没有目标的同龄人?他给出了一个让人有些意外的答案:“我觉得年轻人的状态,其实不是没有目标,他们是在「我是垃圾」跟「怀才不遇」之间来回地定义自己。「我是垃圾」就是你有一个目标,但你会一直跟自己说我是垃圾。「怀才不遇」就是我有个目标,我很容易达到,只是大家都不欣赏我。我觉得现在年轻人的状态更像这个样子,不是说没有目标,而是我们的目标常常被生活蒙蔽掉,或者说,模糊掉。我觉得,我们是有目标的。”垃圾的发音他用的是「lese」,这让我稍微分神。但很快,我又被他的讲述拉扯了回来。我蛮喜欢“目标被模糊掉”这个说法,毕竟,大家心底里谁又会真的没点目标呢?这是他们乐团的一首最受欢迎的歌,今天也推荐给你们听。“我们乐团从来都没有什么很励志的画面。”#1关于目标因为参赛的人员限制,蔡维泽是一个人代表了乐团来北京比赛的。作为乐团主唱,他来这里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希望在这个节目里活下去,从而让乐团获得关注,被更多的人认识。这似乎是一个励志故事。于是我问他,“所以你们乐团,有没有那种在一起下定决心的,像电影一样的励志画面?”没有任何犹豫地,他给了否定的回答。“我们真的不会有那种很励志的画面,一起说‘我们一定要这样’。从来没有过。”他特别真实地坦白,“以独立乐团来讲的话,我们真的不会去规划很远的未来,因为没有用。因为第一个,你没钱。”他们把更多的心思,花在了每一首作品,以及作品的每一个细节上。我想起了他们之前做过的一首MV《5:10a.m.》。他一个人坐在沙发上,一句一句歌词缓缓念出,旁边布景里的电视机里插了一根烟管,白烟无规律地间断吹出。这首MV的开头,有一个打火机的清脆声音出现。这本是一个一闪而过的声音,但后来,在乐队的FB专页上,他们提及很喜欢打火机的清脆声,因为那给人一种黑暗中的明亮感,所以就把它加到了歌曲里。而在另一首《视线所及只剩生活》中的2分55秒处,也有一个打火机的清脆声音出现。这一种细节,注定只有很少人会注意到。但注意到了的人,就会知道歌曲的用心。细节都很耗费心力,而支撑他不断输出心力的目标,早就在他脑海里出现了——希望他们乐团做的音乐,可以成为一种被大家铭记的风格,以后有机会到小巨蛋演出。我说,“鸟巢也不错啊。”他笑:“麦迪逊花园广场更好。”他一直认为,“年轻人表达自己的野心不是一件特别羞耻的事情。”我问他,自己的期待这么高,团队和歌迷对你的期待也这么高,一定很大压力吧,会怎么去应对?他给出的答案,也与我的预料不同:“我觉得你够热爱这些东西的时候,他们的期待会变成助力,而不是压力。回到节目,我觉得支撑我一路往后走的除了团员,我会想是不是还有一些独立音乐人,他们正在看着我。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在他提到“是不是还有一些独立音乐人在看着我”的时候,我仿佛能感受到一种使命感。在他眼里,我似乎看到那种“希望独立音乐也能成为主流”的强烈渴望,我猜想,正是这一种不仅仅是自私的渴望,支撑了他的野心。更大的野心,通常都是由不那么自私的目标去作为根本原动力的。不然,那些带着自虐成分的付出,很容易就会因为“我为什么要活得那么辛苦”而被排除掉。“作为一个团队,个性有时候比实力更加重要。”#2关于伙伴了解一个人,我喜欢先问他在乎什么东西。于是,我问蔡维泽:“你最大的成就感从哪里来?是歌迷吗?”但他给我的回答是:“我最大的成就感来自于我的团队,因为他们都对我很严苛。”在他们的乐团里,如果他没有办法写出一首让其他团员闭嘴的作品,就根本没有资格让这首作品以乐队的名义发表出去。这是一种很值得珍惜的团队氛围。很多好朋友组起来的团队,之所以无法突破自己,做出更好的东西,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他们照顾彼此的感情,无法做到真正严格要求对方。和一群严格的人一起做事,本身就是非常难得、又十分幸运的事情,也难怪,他会感叹:“这是一个很棒的缘分,可以遇到一群愿意指责你的错误,也愿意跟你一起成长的人。”而关于乐团为什么能从高中一直坚持到现在,他认为,对于团队来说,个性比实力更重要。“一个乐团的解散通常会因为两个点,最大的点是没有钱赚。另外一个原因是成员的个性。”他提到,比赛的时候,团队的成员每一期都会看,但是从来没有给他鼓掌(节目的投票方式)。“输了之后就说你真的很废,说你哪个地方唱不准,他们专注的点还是在音乐上。就像我这一集拿了最强厂牌,他们还是会跟我说,你《山丘》一直走音。我觉得这反而是好事情。”一群严格的人,又是这样地欣赏对方的严格。这种追求也可以理解为,他们真的认同团队的理想,所以不能让任何一个作品丢脸。他说,“喜欢一件事情,最需要的养分就是成就感。”而他最大的成就感并不是来源于外界,而是团队。真是一件值得羡慕的事情。“不要小看任何一个小小的开始。”#3最后部分在和蔡维泽聊天的过程里,内心总会交替出现两种感受:共鸣,与略微的心酸。其实大多数的同龄人的经历都很类似,我们一直到大学毕业,可能都没有太多自我空间去发展「真正的喜欢」。即使发展了,也不会得到太多的鼓励和支持。蔡维泽的父母分别是公务员和中学老师,一路比赛到现在,也只是最近一期有看,并不是特别情愿让他来参加。但他还是做了自己的、没有那么多人支持的决定。一直以来,他也在努力在班上保持好的成绩,并考上台湾很好的大学。这是一种难得的、在压抑中成长的自我。所以,我很喜欢蔡维泽的一首作品《你妈没有告诉你的事》。“拜托给我些时间求你给我些时间抱歉乏善可陈的千篇一律的已经说烂的你妈轻轻在你耳边歌颂的励志故事也不适用于现在了”的确,那些已经被说烂的励志故事,还在禁锢、影响着很多同龄人。让我们不得不偷偷藏着一部分的自我,去迎合旧有的标准。但他的故事却在告诉我们一种可能性:至少,可以再争取看看。我很记得他对我感叹的那句话:“其实我们做音乐真的只是顺其自然。”这句话里,“顺其自然”这几个字念起来轻轻松松,但背后却满是看不见的争取:在他们高中加入热音社的时候;在他们决定要成立乐团的时候;在他们对每一首作品都充满执着的时候;还有,在决定要参加节目的时候。这一个又一个的微小决定,其实是我们很多人都拥有的。但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足够幸运和执着,去争取让这每一份转瞬即逝的随机变成必然。而我所希望的事情是,能有更多的人在看完了他的故事之后,也能够去默默地生长自我。直到,直到可以发挥的那一天。最后分享他在微博写的一段文字吧“其實我覺得吧,人生就是這樣。你不會知道今天又有誰要向你道別,又有誰會和你遇見。不會知道你出門會不會踩到動物的排泄物,也不會知道手機會不會突然沒電。又或突然沒了熱水,突然沒了心動的感覺。也不會知道你上一行想要強行押韻,但又沒押成。夜半時分,我們如此脆弱,卻又如此堅強。(深夜想泡泡麵,往碗裡注了熱水卻發現水是冷的,有感而發。)”而看完之后我也想在文章后面多说一句:我们都不知道未来会不会顺利但还是想祝对方一切都好晚安也欢迎你关注我们告诉我们你想了解的人文字/Blake策划/徐47Kitty视频/陈难万楽LeafHao筑北图片/来自@我是蔡維澤啦拍摄/#VIDEO采访/WhatYouNeed最后,再分享一件开心的事情就在发稿前的一个小时,蔡维泽刚刚赢得了「明日之子第二季」的最强厂牌。我们为他感到开心,而今天,大概也是他们“成为主流”这个目标的一个小小里程碑。希望他们之后一切顺利。如果你想看到采访里蔡维泽回答歌迷问题的额外部分,欢迎去微博关注@横竖都二井视频。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DwjO4eDd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