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下的写意人生——访河南省书画家协会副主席李强老师

消费时报网 (王铭伟.郭华宾) “红杏枝头春意闹。”春意在绽放着微笑,已丑春月,阳光明媚。中国网文化频道记者一行来采访了河南河南省书画家协会副主席李强老师。 我一直认为:好的书法作品,要有“古意”。所谓“古意”就是历经千年沉淀,对存在于审美
原标题:笔墨下的写意人生——访河南省书画家协会副主席李强老师消费时报网(王铭伟.郭华宾)“红杏枝头春意闹。”春意在绽放着微笑,已丑春月,阳光明媚。中国网文化频道记者一行来采访了河南河南省书画家协会副主席李强老师。我一直认为:好的书法作品,要有“古意”。所谓“古意”就是历经千年沉淀,对存在于审美理想中的历史性、文化性的传承。当今书法家往往乐此不疲地游弋于激情创作中,寻找生命的意趣,生活的情趣,艺术的灵性。这批书法作品既寄于了李强先生人生的美好愿望,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人文精神。李强先生就是这样一位书法家:他在遵循传统文字造型的同时赋予自己的思想灵感,漫步于书法艺术的长河,静思巧想,含蓄风雅,彰显笔墨精神;他是一位很“富有”的书法家:这种“富有”来自他的深厚的学识修养、丰富的人生体验、朴素的情感、包容的胸怀和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以及对其他艺术形式的思考和借鉴。李强先生今年64岁,出生于河南省沈丘市。现任河南省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儿时的家庭熏陶;少年的刻苦钻研;青年的坚忍不拔以及中年的广涉积淀,长期以来生活体验及文学修养带给他如今儒雅的气质,高远的志趣和深厚的文化积累。无论生活在哪个阶段,李强主席从未停止对书法艺术的追求。丰富的人生经历就是他创作的不竭源泉。李强先从小便热衷于书法,对文字有着独特的敏感性。儿时,李强先生的父亲便是乡里颇有名气的文人,经常代笔帮助邻里乡亲写对联。“那时条件比较艰苦,没有镇尺、宣纸,只是一张简单的桌子,提笔就写。但即使在这种艰苦条件下,李强先生的父亲依然写得一手好字,受到附近家乡父老的一致好评。”也是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李强自小便跟随父亲学习书法,而文字也放佛成为了他与父亲交流的工具,每每看到儿子整洁工整的字眼,父亲也从不吝啬赞美之词。而后,上学期间,李强又得到当地一位久负盛名的郭性老师的指导。每当郭老师外出为人写对联、中堂的时候,总会喊上李强打下手。文革期间,李强失去了老师,就自己开始研习柳体,逐渐掌握柳体特有的“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特点。尔后为了生计,进入了一家建筑公司,从助理员、技术员一直做到高级工程师。虽然工作繁忙,但期间却从未放弃对书法的喜爱,更从未间断练习。书法,是汉字文化最具特征的艺术,也是最能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艺术。一位书法的研习者,必须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知识和修养,才能领略书法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奇妙的艺术境界。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技法也是极为必要的。李强先生文艺兴趣广泛,爱诵古典诗文。多年来,不断努力提高个人精神气质方面的修养;同时,在习书方面,对艺术技巧也非常讲究,每逢老师名宿,总是虚心求教,平日临池,也常与朋友切磋技艺,精益求精。丰富的学养加上厚积的功力,促使他逐步深入中国书法艺术的殿堂,作品渐入佳境。中国的传统书法艺术,历时数千年,名家辈出,流派纷呈,佳作如林。然而在当今社会,被冠以“书法家”名号的泼墨者数不胜数,可是论及真正的集大成者却寥寥可数。在当代书法逐渐沦为一种谋生的手段的大环境下,很少有人能像李强老师那样:乐此不疲地游弋于激情创作中,寻找生命的意趣,生活的情趣,艺术的灵性。“清澈的眼神中透漏的是不断与古人聚焦,用浑细的笔尖丈量与古人的距离”这便是李强老师对于书法境界的毕生追求。就我本人而言,并未真正见过李强老师的佳作。走进其办公室的那一霎那,一股墨香扑鼻而来。仔细品读李强先老师多幅书法作品,或挥洒自如、或行云流水,天马行空,含蓄不乏风雅,肆意中彰显笔墨精神。尽显才情,线条优美,笔墨灵动,备见气度。然令我最为欣赏的还是李强老师身上所流露出的浓厚的文学艺术气息。书之为道,道法自然。若不是通晓古今书法大家,绝对不会流露出如此深厚的艺术气息。李强老师也认为任何一门艺术的最终定位莫过于“修养”二字。不通古今无以近,不晓当下字有瑕。“用古籍丰富内心的知识涵养,用艺术熏陶创作的灵感,当古今与当下,人为与自然融为一体,那么一幅旷世佳作便应运而生了。”李强老师如是说到。李强老师一直人为:一位书法家若停留在别人的书法风格中是没有出路的。尤其在当今社会,特别是书法越来越受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冲击,逐步成为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越来越单纯化、学科化、艺术化,书法家越来越年轻化、专业化,更加崇尚个性化的时代,如果书法家不尽早形成自己的风格,再逐渐完善,或者叫不断调整,不断提高,以适应这个新时代的要求,以适应这个市场化的要求,显然是很难成功的,或者叫难以有突出建树的。漫步于李强先生六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可以明显看出其已经初步建立起来的属于自己审美趣味的个性。严谨稳重的间架结构,章法字距、行距的开阔、动静天然、含蓄蕴藉的用笔,不湿不燥的墨色变化,结字上因字赋型,左揖右让、左倾右斜的书法形式,既体现了巧妙地构思,悠远、灵秀的书写风格,又表现出丰厚的意象和丰富的内涵。如“剑”、“寿”等作品,充分表达了他诗与书的融合。细读这些作品,无不尽态极妍,别开生面;无不逸远疏朗,萧然物外;无不意在笔先,气韵流动。写其神,写其境,写其情,从而给人留下美好而脱俗的印象。纵观中国的书法艺术,历来有多种语言表达形式,进而决定其艺术风格必然是多种多样的。故有的劲健,有的磅礴,有的儒雅,有的灵动,如此云云。在李强老师的作品中,其形神兼备、点画飞扬、从容自在的舒畅运笔中,均可以看出,李强先生的书法艺术已具有较为明显的风格。涉猎他的书法作品,仿佛能够直接感受到他胸有成竹、挥洒自如的作书状态,那挥笔的顿挫有致和单字结体取势的欹正变幻,充分体现了他已较精炼的笔法技巧。那些看去精彩动人的书法艺术作品,安排疏朗,搭配自然和谐,给人的整体感觉,风格清净、雅淡,篇篇不苟,字字不浮。苦心吸取古人之笔法,结字则格外工巧,临其神,临其魂,虚静、空灵,足见其明显的儒雅风格和较高的艺术境界。我与李强老师虽是初次见面,但从朋友口中得知他是一位履历丰厚、艺术修养比较全面的书法家。尤其在当代书法家学术素养普遍匮乏的情况下,他显得更为珍贵。在其一生的艺术追求中,他不仅从历代名家、大师处吸取营养、从近代名家中博采众长,为其所有,而且广泛涉猎于文学、诗歌、古诗词、摄影、及其它诸多艺术门类。正是这些丰厚的文化培养了他的诗书气质,锤炼了他的艺术修养。久之,使其具备了丰富的学养,也使其作品富有了儒雅的格调。读其作品,既有其个人风格与面貌,又有其深邃的内涵,且具有较浓的书卷气息。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而书法更是中华璀璨文明中的一颗耀眼明星。身为河南省书画家协会副主席的李强先生对河南书法艺术寄予了厚望:河南文化渊源深厚,有着良好的创作基础,我们鼓励本地的书法家走出河南,也定期组织各省市之间的艺术交流活动,为的就是有朝一日中国的书法艺术能够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言辞豪迈中透漏出无限坚定。书法是一门艺术,观其形,而知其作者之为人;察其意,而晓其作者之为事。书法是一种修养,一竖一横之间,一撇一捺之间道尽写作之时的心态。对于李强老师来说,书法俨然已经成为其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于书法中抒情,于体验人生中“抒”法,寓情于书法的探索,钟情于书法的创新。回首五千年的辉煌,我辈仍需努力,正值当盛之年,相信李强老师的书法造诣定会更上一层楼。李强老师简介:李强,字云龙,号豫东俗人,祖籍河南省沈丘县,1949年生,书香门第,大学文化,河南建工集团高级工程师,书法家。现任中国国家书画院副院长,河南省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山西化帝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华儒商书画学会副会长,弘億康国际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书画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主席。自幼8岁学写毛笔字,少年时临遍欧、颜、柳、赵等名家字帖,入大学后开始研究王羲之、怀素书法,并反复多年临悟怀素书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近年参加了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获《优秀奖》,河南省农民书画大赛《优秀奖》,2015迎七一河南省书画学会书画展《优秀奖》2015迎春节河南书画研究会书画展《铜奖》,河南省第二届书画赛《优秀奖》等奖项,书法作品《剑》、《竹》、《一百岁寿》获创意奖,书法作品《满江红》、《三国演义》开篇词、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咏梅》、《长征》等作品被全国各地收藏家、书法爱好者收获,作品被中国、加拿大、美国、日本、台湾等地的艺界人士、企业家、收藏家认可并收藏。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DwjOPaNd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