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是生命里的光吴清友: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光

追光者 没有商业诚品不能活,没有文化诚品不想活。 ——吴清友 1975年,吴清友25岁时到美国出差,那是他人生第一次踏上美国土地。 17天商务考察之旅,走过夏威夷、洛杉矶、旧金山、丹佛、达拉斯、芝加哥、纽约七座城市,大开眼界。
原标题:吴清友: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光追光者没有商业诚品不能活,没有文化诚品不想活。——吴清友1975年,吴清友25岁时到美国出差,那是他人生第一次踏上美国土地。17天商务考察之旅,走过夏威夷、洛杉矶、旧金山、丹佛、达拉斯、芝加哥、纽约七座城市,大开眼界。在首站夏威夷,发生了令他终生难忘的“邂逅”。随意探访周边环境时,忽然,眼角馀光瞥见酒店大厅的商场橱窗里,有一抺似曾相识的浅蓝。定睛一看,橱窗里展示的浅蓝泡泡裤不正是自己身上穿著的这件吗?他特别走进店内确认,发现真的是同一件裤子!吊牌上的售价是四十四美元。好奇心使然,他打电话给在成衣厂工作的三哥,询问裤子的出口价。三哥告诉他,一件四块二美元。吴清友刹那间感受到一股为家乡大抱不平的失落。01吴清友出生于1950年,那是台湾年人均所得不到160美元的时代,他的家乡是台南县将军乡最西边的马沙沟渔村。田地非良田,海风整日呼呼地响。那个年代,台湾很贫困,吴清友的父亲经历了非常大的风波。但是,他在吴清友心目中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把生命定为“留得清白在人间”。吴清友说自己小时候是家里表现最差的小孩,但其实他是重义气,青少年时期,曾多次为受欺负的朋友出头而跟别人打架,受到警察和教官重点关注。后来,在一个海风呼啸的日子,吴清友离开家乡,去台北闯荡。吴清友从台北工专机械科毕业后,在高职当过老师,在皮包厂打过工,后进入专营餐旅厨房设备的诚建公司当销售员。二十出头两手空空,老板让他暂住公司,等领了薪水,再与朋友共同租屋。受父亲影响,他头脑灵活、踏实认真,备受老板赏识。他还积极开创新思路,喜欢逛书店的他,灵机一动,把高档餐具从餐厅卖向中大型文具店。1981年,公司老板赴香港定居,将公司卖给31岁的吴清友。那是世界第二次石油危机刚落幕,台湾正启动十二项建设期间,要由加工出口业转型为高科技产业的80年代。父亲希望他的小孩将“诚”字作为生命的信仰,“财物有时而尽,惟有‘诚’字是终身受用不尽的”。吴清友所有的公司皆以“诚”字命名,以诚为始。在他的管理下,诚建公司进军房地产和证券行业,吴清友在短短几年间拥有了巨额财富。吴清友并未欢天喜地,反而开始自问,为什么幸运的人会是自己?生命是什么?自己为何而存在?为了追寻答案,他以书为师,接触哲学、心理学、宗教思想的相关书籍,阅读史怀哲、弘一大师、赫曼·赫塞的著作。吴清友非常着迷这三人字里行间的人文情怀。在《轻微的喜悦》有段触动吴清友的文字:“在那些不属于自然的赠与,却是人类自己的心灵创造出来的许多世界中,书的世界是最伟大的一个。”02有一次,吴清友去去香港出差,看到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在香港的特展。他被简洁包容的线条,能与环境对话的雕塑意境所吸引。回台后,买了相关书籍研究这位被誉为二战后最伟大的雕塑家。1988年,趁着出差英国的机会,打算买回两件心仪已久的亨利·摩尔中型作品。转阿尔伯马尔街后,他在伦敦最富盛名的马博罗画廊前停下,却发现大门深锁。吴清友心想,说不定店里有人在,于是敲敲大门。等了两、三分钟,门内无动静。思索数秒,他决定再试试,敲了第二次门。这回,大门不再沉默,开了个三十度缝隙。门后是一位老太太,她打量这位没有预约的不速之客,开口问:“你是日本人吗?”吴清友摇头,回答不是。老太太又问:“那你是韩国人吗?”吴清友再摇头,回答:“我来自台湾。”老太太一听,闪过一丝不以为然。为了使老太太明白来意,他主动自我介绍。老太太知道此人不是过路客,且对亨利·摩尔有一定了解,请他明日再来。隔天,吴清友依约前来,老太太尽心款待,开库房让吴清友参观,还帮他跟最喜欢的雕塑作品合照。从画廊走回饭店的路上,吴清友察觉自己的心情,竟夹杂著异样的失落,想起1975年内心的失落,不禁百感交集。在世间行走了38年的他感悟:“我们活了一辈子,真正了解自己多少?又有多少因缘曾经错过,或者不曾有过,而失去了解自己的机会?”吴清友觉得自己应该为家乡做点什么,他产生了一个从未有过的想法:“如果拿买雕塑的三十五万英镑开一家画廊,就算没卖出任何作品,也能撑个四年。一个月一档,共四十八档,至少可以让一百位创作者有展出的舞台。”031988年,患有先天性心脏扩大症的吴清友与死神擦身而过,那年他39岁,赴香港动第一次心脏手术,成为他生命的转折点。当时吴清友在5个多小时的手术中,心脏曾一度停止跳动,经过大量输血抢救,才从鬼门关走出来。闯过生死关,他从深深的恐惧中顿悟生命应有所执着,也从恐惧中获得力量。他跟家人说:“我从诚建尝到赚钱的滋味,但我吃穿和过去一样,生活没有改变,有钱不会让我比较快乐。我不害怕死亡,但怕死后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那时,他回顾自己的人生,“30多年好像都白过了”,于是开始梳理生命中最在意的东西,认为人文关怀的爱、艺术的美和人类文明社会不断的精进和创意才是最重要的东西。从小喜欢看书的他,觉得书店事业正符合他的理想。1989年,家中大窗前的纱帽山、星空、云朵依旧。吴清友将活了三十八年的生命归零,1989年3月创办诚品,人生重新启程。因为病痛,他对书店无法做五年、十年长远的计划,而是要考虑每个当下安定心灵的可能。本以为准备一点小本钱可以赔5-8年,没想到一直赔了15年。吴清友说诚品赔钱的15年,是他一生中最丰富的时间。因为这让他第二次看到了自己。第一次看到自己,是当他拥有的金钱超过生活所需之后,觉得钱不是那么重要。经过诚品赔钱的15年,至少看到了自己对生命态度的诚恳,即便是执迷不悟,不知变通。人生的多半时刻,虽不愁苦,亦难感受喜悦。走在探索生命的诚品道路上,忠实依着自己灵魂深处的悸动,虽战战兢兢,但心中十分喜悦。04诚品初建期,没有集团背景的吴清友囊中羞涩,只得对外募资。国巨董事长陈泰铭、宏碁创办人施振荣、和硕董事长童子贤与高铁董事长殷琪,都出手相助。然而,诚品长期交不出漂亮的成绩单,股东陆续抽资。在最困顿的时候,吴清友没有想过放弃,他拿着厚厚一叠计划书四处集资,员工都认为他是筹资高手。吴清友孤注一掷,不仅在外募资,还卖家产投资诚品,连他太太都忍不住说:“你真的都不帮儿女想一下?”吴清友只是跟女儿说:“诚品不能失败啊!”正是秉持这样的使命感,大部分股东与他理念相合力挺。和硕董事长童子贤在诚品最困难的时候对他说:“吴清友不要怕,继续开就对了。”纳莉风灾的一场洪水淹没诚品,他一边吃着心脏病药,一边开紧急会议,闯过一道道人生关卡。在吴清友的坚持下,诚品分店一家一家地开,书种越来越齐全,扩大了市场规模,加上商场发挥效益,1999年一度转亏为盈,更在2002年,抢下台大医院地下街的经营权,用每天的现金收益,解决诚品财务困窘的燃眉之急。1991年,吴清友又动了1次心脏手术,也开了诚品第二家店。2006年,吴清友动第三次心脏手术,女儿回想:“动刀麻醉20小时,药效退后他醒来,医生要了解他是否意识清楚,他拿起笔,写下‘诚品万岁’”。至今,吴家仍保留这张字条。每一次心脏手术,每一次与死神对峙之时,生活的本质愈发在心中清醒,明白什么才是生命中最为重要的。连锁而不复制的经营模式,尊重各地文化特质,透过「人、空间、活动」的互动生息,点燃了城市中每一个渺小角落的光。051996年诚品要搬家,策划了一个活动,叫“今夜不打烊”,就是那一天诚品24小时经营。没想到,这个创意在台北造成了轰动。很多人多年来已习惯去诚品书店,书店有他生活、生命的记录。失恋也好、苦闷也好,他会来寻找他的精神脊梁。这家店要关,人们来书店不是跟诚品告别,而是跟自己告别。城市的灯红酒绿是生存,诚品的万籁俱寂是生活。书店是一个城市最熨帖的所在,有一个城市最动人的灵魂,人们曾经激情于在诚品书店的某一段时光,或某一个角落。也可能12点下班,下班后想来书店,诚品这个店还开着,灯还亮着。从此,诚品书店变成了24小时书店,也是全球第一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吴清友对生命的倾诉,引起生命所向的共鸣,他说,“诚品是台湾社会的集体创作!”凌晨时分,台北市东区,在黎明前的静谧中,亚洲唯一的24小时营业书店,仁爱圆环旁的诚品敦南店,透出温暖的灯光。店内三两成群或独自一人,在古典乐声中埋首书堆。06诚品早已名列观光客到台湾必游十大景点,与故宫、日月潭、阿里山同在榜上。甚至有很多人提到台湾,第一要去的地方就是诚品书店,许多国际旅人去台湾为的只是去一趟诚品。一家民营书店能开到吸引游客、增加外汇收入、刺激经济、提升形象的地步,放眼全球,除了台湾的诚品书店,无出其右。诚品成为台湾文化提升的指标,还一度引起文艺界探讨“诚品现象”。原来,人世间的喜乐是存于人跟土地的情感之间、人与人的诚心之间,以及人与自我的信念之间。无论如何,人是城市当中最珍贵的资产;人最重要的素养是人文和艺术方面的素养,就是善、爱和美的素养。龙应台说,书店可以只是卖书卖纸卖文具的商店,他却把它做成生活的美学、文化的指标、对心灵境界的坚持。也只有朋友们知道,在幕后,他坚持的多么辛苦。2017年吴清友心脏病发去世,不少读者心中都咯噔一下,恍若一个时代就此失落了。他曾说“不爱无诚,不诚无爱,爱是生命存在的主体,一个爱字纵横人的一生。”吴清友爱了一生的诚品将持续走在“人文、艺术、创意、生活”多元面向的探索之路上。07在诚品的第1万天致辞中吴清友曾写道,坚持不过是为了初心。诚品赔了十五年,这十五年却是吴清友一场与心同行的人生旅程,是诚品,让他的心得以寻见自己的光。人生本是一趟身不由己的单行列车,我们被时间推搡着往前走,来不及回头,甚至来不及看清楚前方的路,便已经踉踉跄跄地走到今日。可是生命,本是一场发现自我的旅程,如果活了一生,连自己都没有认清,生命的苍白是多么的纤毫毕现。无论出发多远,一定要回头看看,自己是否还是当初的自己。人,生不由你,死不由你,但生死之间,总得做点什么。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END-程勇说他不是药神,王选说她不是英雄豆瓣评分9.0,《我不是药神》的原型竟然是他姜文:觉得我好的人,都不会很差人生不开怀,须读丰子恺看完这档节目,我又重温了一遍青春期的恐惧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DwjQ7WrXb.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