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新发展理念通过自我提问,深刻理解新知识,让你30分钟讲出自己的见解

展开全文用三问将知识理解得更深刻从这一讲开始,我们就从第2个模块“高效阅读”进入到第3个模块“技能掌握”了。这个模块跟前两个模块“知识体系”“高效阅读”一样,同样是5讲,前四讲是循序渐进的讲解,最后一讲是综合运用。这一讲是“技能掌握”模块的
展开全文用三问将知识理解得更深刻从这一讲开始,我们就从第2个模块“高效阅读”进入到第3个模块“技能掌握”了。这个模块跟前两个模块“知识体系”“高效阅读”一样,同样是5讲,前四讲是循序渐进的讲解,最后一讲是综合运用。这一讲是“技能掌握”模块的第一讲,通过三个自我提问,更深刻地理解一个新知识或概念,让你30分钟后不但能讲出自己的见解,而且既有旁征博引,又很有深度。这节课分为三个部分,每一问为一个部分:第一问,这个知识的来龙去脉是什么;第二问,与哪些已知的知识和经验能联系起来;第三问,我能不能举出3个能用和不能用的场景。下面,咱们先从第一问“这个知识的来龙去脉是什么”开始。第一部分:这个知识的来龙去脉是什么很多人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很少去探究知识的起源,就好像这个知识是凭空产生的。而实际上,任何知识都是在先前知识和先前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了解了起源就不会迷失在概念高大上的光环中,也才能真正抓住概念的本质。就像一张照片,光看照片本身你能理解的信息是有限的,但如果你追根溯源这张照片拍摄的背景,一张照片就可以变成一部电影,甚至是一部连续剧,这时你就能真正看懂这张照片了。因此,在学一个新的概念知识的时候,你需要问自己:(1)它是在哪个时点产生和兴起的?(2)为什么在这个时点产生和兴起?(3)它之后(可能)有什么新理论产生?下面我们以绝大多数人耳熟能详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例,试着回答下这3个问题,看看是不是能搞清楚这个理论的来龙去脉。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在哪个时点产生的呢?1943年,马斯洛发布了《动机理论引言》和《人类动机理论》两篇论文,提出了心理需求层次理论的基本框架,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到了1951年,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自我实现理论已经逐渐成熟。同年,马斯洛出版了《动机与人格》一书。需求层次理论成熟后,马斯洛接着研究自我实现者的“高峰体验”,到1971年他去世前,他发表了一系列的主要著作:1956年《人本管理》、1962年《存在心理学探索》、1964年《宗教、价值与高峰体验》、1966年《科学心理学》、1971年《人性能达到的境界》。但后面这些著作不再是理论上的突破,而是马斯洛从自我实现心理学原理出发,在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教育学、宗教、哲学、美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什么在1943年到1951年这个时点产生和兴起呢?回答这个问题时,如果你觉得查找出来的信息很多,难以归纳,就可以先用PEST模型,按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个要素来归类。我们以分析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产生和兴起的原因为例。政治要素没找到,所以就跳过。经济因素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特别是到了1951年,全世界进入了和平的快速发展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开始呈现出生活的富足和社会的繁荣。社会因素物质财富的追求越来越成为社会主流,而人对精神价值的渴望却一直未能获得满足。人们普遍认为:这个社会值得信仰和为之终身奉献的东西太少了,人人都为物质财富的目标而奋斗,一旦得到了,他们很快就会发现这种追求的虚幻性,进而陷入了精神崩溃的绝望,在这种状况下,整个社会呼唤对人性的研究,以给人们提供生命的意义和理想。听了是不是跟我们从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状况很相似呢?这也是为什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被我们耳熟能详的社会原因。技术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自然科学已经占据了人类社会的主流。对应自然科学的一统天下,心理学领域也由行为心理学取代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成为主流。一切都要求能数字化、能实验化,否则就是伪科学。因此,意识、人性都被行为心理学归到伪科学中去了,这激起了心理学领域的极大反弹。因此,马斯洛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以及20世纪60年代往后的主流心理学——认知心理学,都开始在这个时机点上崭露头角了。3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之后,有什么新理论产生呢?马斯洛创立的理论,经由罗杰斯进一步推广,成为心理学上的一个单独流派:人本主义心理学。同时期,主流心理学由行为心理学变成了认知心理学。广义的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识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创造性、问题解决、言语和思维等。怎么样?通过自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来龙去脉之后,你是不是对它的理解立马就加深不少了呢?到这儿概念性知识三问的第一问“这个知识的来龙去脉”就问完了,我们继续做第二问:与哪些我已知的知识和经验能联系起来呢?第二部分:与哪些我已知的知识和经验能联系起来关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你要自问的第二个问题是:我能想起多少跟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这个问题的答案越多越好。在一开始练习概念性知识三问的时候,你可以要求自己不少于3个。大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是相通的。这就意味着你在学习绝大部分所谓的“新知识”时都不应该是从零开始,而应该与你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先前知识、先前经验)联系起来,这样既能加快你学习新知识的速度,又能加深你对新知识的理解。我给你举几个能跟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联系起来的知识和经验做参考,你自己也可以尝试建立更多的知识关联。比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跟动机的关联。一个人的动机是由生物性、习得性、以及认知3个层面共同驱动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认知层面的一种;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跟成就动机理论也有关联。马斯洛需求层次强调自我实现,跟成就动机理论有一定的共同性。还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跟激励理论也可以关联。激励理论分为内容激励、过程激励、行为后果激励、以及综合激励。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跟双因素理论、成就需求理论同属于内容激励。你看,问了第2个问题:我能想起多少跟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是不是这个理论立马就能更好地归到你的知识体系中呢。下面,我们继续问第三个问题:我能不能举出3个能用和不能用的场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DwjXaJN6X.html

(0)

可能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