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食品,增加夜间血压波动!巴西研究_中国_循环_杂志

根据中国动态血压监测指南,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睡眠时的平均收缩压会比清醒时低10%~20%,这种模式也被称之为“杓型模式”;但是如果降低超出20%,则被称之为“超杓型”。 而近日一项研究表明,大量食用加工食品与睡眠时收缩压波动大,以及夜间超杓

根据中国动态血压监测指南,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睡眠时的平均收缩压会比清醒时低10%~20%,这种模式也被称之为“杓型模式”;但是如果降低超出20%,则被称之为“超杓型”。

而近日一项研究表明,大量食用加工食品与睡眠时收缩压波动大,以及夜间超杓型血压模式有关。

这意味着,一部分人可能因此而会发生夜间低血压。

该研究中,未加工或加工程度低的食物包括水果、蔬菜、牛奶、鸡蛋、大米、豆类以及黄油等烹饪辅料。

加工食品包括白色及黄色奶酪、啤酒和面包卷;超加工食品包括蛋糕、甜饼干、含糖饮料、披萨、零食、方便面等。

研究发现,经常吃加工食品,增加 34%的“超杓型”可能。而经常吃未加工或最低程度加工食品的人,夜间血压异常的可能性较小。

作者认为,少加工或不加工食物是健康饮食模式,富含纤维和微量营养素,如镁、磷、铁、叶酸、维生素 C、复合 B族维生素等,长期吃可可控制体重,预防高血压。水果和蔬菜还富含钾,也可预防高血压。

而食用加工食品与睡眠期间血压下降间的正相关关系,可用这些食物的营养成分来解释,特别是高钠含量。

研究发现常吃超加工食品却有可能降低 32%的“非杓型”和 5%~37%的“超杓型”可能性。

作者认为,这是时间偏倚( temporal bias),颠倒了暴露和结果之间的关联。作者假设,有些人因为诊断为高血压导致了饮食习惯改变,开始少吃超加工食品。

此外,研究者未发现不同加工程度食品与晨峰血压升高的相关性。

这项研究共对 ELSA-Brasil研究中 815位参与者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其中 50.7%为女性。这些参与者均接受了 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和面对面访谈。

在这一队列中,未加工或最低程度加工食品平均供能约占每日热量摄入量的 63.1%,加工食品功能约占 10.8%,超加工食品约占 24.8%。

来源:

[1]Ribeiro JB, et al. Food consumption by degree of processing is associated with nocturnal dipping and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the ELSA-Brasil study.Nutr Metab Cardiovasc Dis, 2023, doi:10.1016/j.numecd.2023.02.007.

[2]中国高血压联盟《动态血压监测指南》委员会. 2020中国动态血压监测指南. 中国循环杂志, 2021, 36: 313-328. DOI: 10.3969/j.issn.1000-3614. 2021. 04. 001. 【】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http://chinacirculation.org/WX/home/zxdy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DwjZy0RwX.html

(0)

相关推荐